第二三〇章 激流勇退(第4/4页)
木马小说网www.mumahao.com
叔向非常悲伤,很快病倒,到第二年就已经病入膏肓了。这一年,是晋顷公五年(前521年)。
韩起和赵简子先后都来看望他,叔向把自己的儿子杨食我托付给他们,希望他们能够关照。自然,两人都答应了。
临终之前,叔向把杨食我叫到了床边。
“孩子,有一件事情我始终没有办,那就是咱们家的封邑。在晋国,除了六卿之外,就数祁家和咱们家的封邑大了。我活着的时候,仗着和赵家韩家的关系,还算能够维持。我死之后,估计你是守不住的。与其被抢,不如自己送出去。前阵子我就提出来把封邑都还给公家,留下杨地这一块就够了。可是韩元帅说什么也不同意,没办法,只好留着。不过,我死之后,你一定要把封邑还掉,切记切记。”说完这些,叔向眼一闭头一歪,离开了人世。
杨食我按照父亲的遗嘱,请求将羊舌家的封邑退回公家,只保留杨地。
“大侄子,算了,留着吧,有叔我呢。”韩起劝杨食我留着,他不忍叔向刚去世就拿掉他的封邑。
“那,就多谢元帅了。”杨食我本来就不愿意退回去,韩起这么一劝,顺势就收回了请求。
就这样,杨食我保留了羊舌家的封邑。
杨食我奉公守法,不结豪门,他觉得,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斜,谁也不会抓住自己的把柄。
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俗话还说:占小便宜吃大亏。
【叔向兄弟】
叔向,正直、博学、谦恭而且明智。
但是,叔向不是子产,他不可能是子产,因为他的环境比子产更糟糕。子产做好了,能够成为郑国的相国,叔向做好了,也不过就是上大夫。也许,做得越好,嫉恨他的人越多。
子产可以说自己为国而死,叔向不可以,他没有资格。所以,子产可以专心为国家,叔向只能一边为国家,一边保护自己和自己的家族。
叔向做得不错,家族在他的手里并没有衰落并且躲过了几次大劫难。
叔向倾向于恢复周礼,因为这符合他的利益,因此孔子对他评价很高。
时势造英雄,不要用子产的标准去衡量叔向,就如不要用管仲的标准去衡量子产。
如果说叔向还有什么不足,那就是他不够果断,不够坚决。而正是这一点不足,就可能葬送掉自己生前所有的努力。
不管是在晋国国内事务还是国际事务中,叔向向来不是决策人物,他只是一个高级参谋,他出谋划策。能够不管的事情,他尽量不管;不得不管的事情,他会处理得很好。他不得罪人,但是他凭良心做事。
他和子产一样懂得怎样玩权术,但是他的地位决定了他不是怎样去玩别人,而是怎样防止被别人玩,他做得很好。至于他是不是有子产做得好,这一点无从比较。
其实,叔向的哥哥伯华也是个很贤能的人,孔子对他的评价同样很高。伯华名叫羊舌赤,因为封邑在铜鞮,因此又叫铜鞮伯华。
《孔子家语》中,孔子说道:“铜鞮伯华而无死,天下其有定矣。”伯华不早死的话,天下就有望安定了。
子路傻乎乎地问:“愿闻其为人也何若。”
孔子接着说:“其幼也敏而好学,其壮也有勇而不屈,其老也有道而能以下人。”伯华小的时候敏而好学,大了很勇敢很有承担,老了很懂道理而且很谦恭。
孔子为什么对伯华的评价这么高呢?不知道,因为伯华的故事都没有流传下来。
今山西沁县太里村前白玉河南岸,羊舌职、伯华、叔向父子三人的墓都在那里。
《贾志刚说春秋之六·圣贤本色》第二三〇章 激流勇退(第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