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永久书架完结榜排行榜

布衣卿相一(第1/1页)

木马小说网www.mumahao.com

年幼的国君往往遭到贵族集团欺负。十五世纪,英国的亨利五世,是位幼主,贵族和议会(是贵族组成的)紧紧地控制着他。即使到了这个幼主长大以后,贵族们也不肯轻易退出舞台,而是继续保持贵族掌政,以维护贵族集团的既得利益。后来爆发了著名的玫瑰战争,王族和贵族之间大战了三十年才略见分晓。

公元前三世纪的秦国也是这样的。公元前306年继位的秦昭王是个幼主。这孩子的妈妈宣太后以辅政的名义夺去了他的权力。宣太后趁机大封宗室贵族,形成了以其弟弟魏冉,以及泾阳君、高陵君、华阳君为代表的贵族掌政局面,即所谓“四贵”,专了秦国的命。贵族们擅行不顾,出使不报,进退不请,随意妄为,全不把秦昭王放在眼里,跟亨利五世时代的贵族大爷们一样。

所谓贵族,就是君主的亲戚一族。在分封制下,贵族们被分封,往往成了白眼狼,把国君的权也分去了,国君成了窗边族,这是从前春秋时代的特色,也是中世纪封建英国的特色。到了我们的战国时代,王权在加强,但是也有特例,比如此时秦国的宣太后一党。

平心而论,宣太后对秦国的功劳也不是可以一笔抹煞的。当初秦昭王年幼时,社稷不稳,西边的蛮邦“义渠”前来朝贺。“义渠”首领骄悍凶恶,桀骜不驯,居心叵测,时时威胁秦国的后方。宣太后不顾年长色衰,为了国家利益和儿子秦昭王的基业,毅然牺牲了自己半老徐娘的色相,朝“义渠君”放电,终于私通(属于老草吃嫩牛)。宣太后以色相笼络住了义渠王,使之不害秦国。后来秦国复壮,宣太后张牙发作,趁义渠王沉溺于温柔之乡,将这个嫩牛杀死。接着,秦军攻灭义渠,括地至甘肃宁夏一带,为秦国除去了向西的后顾之忧,可放手东向了。为了国家利益,宣太后充当慰安妇的事迹广为流传。据司马迁说,俩人前后保持了三十多年的不正当关系,联合生产了俩个孩子。

宣太后这人有个性。她老家是楚国人(大约是楚怀王的姊妹行),所以性格奔放自由,说话大大咧咧,不注意场合,带有精神污染性质。有一次,韩国使者前来搬救兵:“楚国人来打我们了。臣听说,掀起嘴唇,牙齿就会感到寒冷,希望贵国营救一下您们的邻居韩国吧!”

宣太后不愿意得罪娘家楚国人,于是说了一段惊世骇俗的话:“我和我老公从前做爱的时候,我老公(就是秦惠文王,张仪侍奉过的)来了一段前戏,他一屁股坐在我身上,差点压死了妾我。我实在吃不消。后来他全身压在我身上(进入正戏了),反到一点都不重了。为什么呢?因为后者对我有好处啊(比较爽啊)。但是我们出兵的话,战争费用一日千金,这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听得韩国使者直翻白眼。

宣太后不懂得压强的计算公式,以为趴在身上不重了是因为“有好处”,其实是分母“面积”变大了而已,所以不重了。但我们不要责怪她不懂科学,她公开向外国大臣描述性交姿式以拒绝了韩国使者,也算是立论新奇,修辞惊人,被后人(清人王士祯)评价为“此等淫亵语,出于妇人之口,入于使者之耳,载于国史之笔,皆大奇!”

宣太后不但说话没遮拦,私生活也不腼腆。她热爱生活,临死的时候舍不得自己的男宠“魏丑夫”,公开要求把“魏丑夫”先生(瞧这帅哥的名字起的)殉葬,随自己一道走。魏丑夫害怕,不乐意见鬼,就派人说服她老人家道:“宣太太,倘若人死后无知的话,您带个魏丑夫去,到了地下也无法享用。倘若人死后有知呢,则先王(秦惠文王)在地下苦等您这么多年,您在阳间长期行为不贞,先王早就积怒日久了。您再带这么个小白脸下去,还不得把他老人家气得七窍生烟,和小白脸战斗起来。”宣太后也怕老公吃醋,于是放弃殉葬打算,乖乖地独自找老公去黄泉公园的长椅碰面去了。

下面说说宣太后的弟弟魏冉同志。魏冉长期担任秦国相国。当时楚怀王被囚死,齐泯王地裂身死,都与魏冉的设计运动有关。三大国之一的楚国和齐国的一蹶不振,魏冉都有力焉,也是有功于秦的。著名军事家白起(白疯子)也是在魏冉的提拔下,取得了对东方各国作战的一系列辉煌胜利。魏冉本人也曾经带兵作战,有过攻魏斩首四万,夺得列城若干的记录,零星多次见于史书。

虽然数有功于国家,但魏冉不免把家族利益放在国家利益之先(这是任何专权者的共病)。比如魏冉长期坚持“远攻近交”的错误战争路线图,多次对远东齐国兴兵,以便从齐国的虎口中夺得宋国的“油田”陶邑(肥的流油的地方)作自己的私邑。动用国家军队以谋私利。魏冉占领陶邑以后,向陶邑著名的倒爷们和小老板收税,大发其财。后来魏冉失势的时候,家产装了一千多辆大车才运走,车辆中的“宝器珍怪,多于王室”。

为了守住这块孤悬在千里以外的生财之地陶邑,魏冉又不得不动员大量国家军队去战斗和维护它:公元前271年,魏冉听一个巴结者的劝告,再次劳师袭远,越过中原韩魏,攻打了齐国的刚、寿两地——国家的军事行动,都是围绕着个人私利跑——目的是在陶邑外围建立缓冲区,保护魏冉的陶邑不受齐国人威胁。刚、寿两邑随后被并入魏冉的封邑。伐诸侯之利,尽归了个人腰包。这件事情,后来成为魏冉被人揪住的小辫子。

当初,商鞅扫除了秦国大批的世卿贵族,以及他们存在的土壤——分封制,从而使秦国从贵族联合体政治走向了王权专制的路子,用职业官僚取代贵族集团世袭垄断政府的局面。但是,趁着秦昭王年幼无力,宣太后把这种贵族掌政的逆流又卷回来了。她所任命的魏冉等“四贵”掌握了国家政权,秦国的一些发达工商城市如穰、宛、邓、陶也纷纷划入了他们的封地范围。国家失去了这些重要的税收来源,财力变得虚弱。而“四贵”时时与国家争利,魏冉攻打陶邑就是一个例子。四贵一边掌权专政,一边还打击异己(这也是必须的,必须排斥职业官僚,压制人才,以维护本贵族集团利益)。

魏冉一反秦国任用客卿的优良传统,规定外来人士要受到严格检查,那些私带外国人才入境者要受到重罚。终于满朝文武多成了魏冉的亲信和族人。他们互为羽翼,御下蔽上。连白起都是魏冉推荐的,属于“太后党”。秦昭王能有作为的空间其实是有限的。找一个能为他办事的知己人,都很难了。

宣太后、魏冉这一贵族党,与秦昭王王权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迟早要爆发,而那个能替秦昭王办事的知己人——名字叫范雎,则刚刚在魏国挨了一顿胖揍,肋骨也断了,如今正步履蹒跚地向秦国走来。

潇水曰:尽管秦国目前一度出现宣太后、魏冉贵族专权的事,但总的来说在秦国历史上,王族亲贵在高官列侯中所占的比例,于列国之中是最少的。布衣人才在秦人还是受到普遍重用的。这是秦人的进步。秦国任用布衣卿相,而六国多用贵族卿相(如战国四君子之徒——都是王族亲贵)。

重用贵族卿相,是分封制传统的余绪,往往导致三个恶果:

1、没有经过竞争遴选,当官全凭好出身,虽然基因鄙陋,脑子愚笨,却位列卿相,多半误国,以孟尝君为最。孟尝君多年斗楚,三年伐秦,都是远攻近交,一事无成,被我们所嗤笑。赵国的平原君,也是贪财短视,庸庸碌碌。

2、把私家利益放在国家利益之先,不惜损公肥私,比如平原君抗拒

国命,拒不交税。而“远攻近交”这样谋求私利的傻事也屡见不鲜。比如孟尝君为了报复秦国的私冤而耗用齐兵远攻秦国三年,尺寸之地无得;魏冉为了扩充私邑而瞎调动指挥国家军队,也是劳师袭远,为一时所病诟。总之都是国家吃力,私家讨好。私家封地广大了,成了奢靡无比的大财主,国家却虚耗了。

3、压制人才。他们为了维持卿相地位,往往凭借私家财富豢养食客,控制政坛,结党自固,弄得国君终于没了权威,而自己落得四君子的好客美名。

《先秦凶猛:秦虎狼,并天下》布衣卿相一(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