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 节 孔子与子产 古代的姓和氏有什么区别君子和小人分别是什么意思(第3/3页)
木马小说网www.mumahao.com
其实恰恰相反,只有简单的条文才没有漏洞,越详细越有漏洞,比如说「杀人者死」,这一条就没有漏洞,只要你杀人了,你就去死,管你什么正当防卫,自卫还是被迫的,统统去死,毫无漏洞。可是你要是说,「杀人者死,但是证据收集不合理的除外」,这就麻烦了,怎么样收集到的证据才算是合理的?那就有得说了,当年辛普森就是利用这一条逃出生天的。
言归正传,收到叔向的信之后,子产只是礼貌地回了一封信,并没有辩论,而是埋头默默地干活儿,这态度很简单,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礼制也好,法治也罢,在子产这里其实都是一种手段,目的就是一个,就是郑国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事实证明,子产在郑国是相当滴成功,他执掌相权期间,对外,避免了郑国被晋楚两个大国欺负,对内,郑国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史书上记载,公元前522年,子产死了之后,郑国青壮年号啕大哭,老人也都哭得像孩子一般,刚才说,千里之外的孔子,那也是哭得稀里哗啦的。做人做官做到这个地步,那才算是真正的成功。
三、《道德经》和老子的谜团
说回孔夫子,到了33岁时,孔子觉得有些事自己搞不明白,就决定去一趟周王朝洛邑的图书馆,因为那里有一个人叫老聃,也叫李耳,据说学问相当的好,他要去请教一下。这个老聃据说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老子。
一提起老子,你应该马上想到一本书,那就是《道德经》,但是别急,关于老子和《道德经》,在历史上也是一笔糊涂账,不仅仅是现在的我们,就是司马迁老爷子也不太清楚。
他虽然在《史记》里说:「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听起来,孔子要拜访的这位老聃,就是老子,可是后来又给出了两个人选,一个楚国的隐士老莱子,还有一位叫太史儋,「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这相当于说,俺司马迁也搞不清楚谁是真的老子,你们自己猜吧。
这一下麻烦就有点儿大,司马老爷子都不敢确定的事情,我们今天谁敢轻易肯定或否定,而且《道德经》这本本来名字叫《老子》的书一直到战国后期才出现在典籍和考古发现里,很难说是他们其中一位写的。你要是问,《道德经》不是老子骑青牛西出函谷关,在守将尹喜的苦苦哀求下写的一本书吗?那我只能说,这是司马迁讲的一个睡前小故事,你听听就好,认真你就输了。
话说孔老师见到老聃之后,一股脑地把自己的心得和思想都倾述出来,然后,老聃就慢慢悠悠地教训了孔老师一番,里面有「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这类的言辞。如果你熟悉道家,你就知道,像这类「深藏若虚,盛德若愚」的思想恰恰是《道德经》里面的中心思想。
孔子虽然被教育了一番,对老聃却是衷心佩服,回来和弟子们说,这个老聃吧,就像是天上的飞龙,我根本就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意思,不过真的是很高深的样子,原话是:「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孔圣人都这么说了,很自然的,这位老聃在竞争「老子」这个称号时,相比剩下的两位,就有了很大的优势。
关于老子和《道德经》,我个人的看法就是
()
,图书管理员老聃就是老子,不过《道德经》的作者我就不敢说了,不知道。
四、孔子的学说为什么不被诸侯采用
公元前517年,孔子三十五岁这一年,鲁国发生了动乱,鲁昭公被三个权势很大的卿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联合起来驱逐出鲁国,这三个家伙是以前鲁桓公的三个儿子的后代,所以历史称他们为三桓。前面我们说过,从十几岁开始,孔子就给这三桓里面的季孙氏打工赚钱养家,这一下老板权力大了,虽然孔子只是替人家管仓库放羊,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至少工资应该是能多一点。孔夫子显然不像我们这么想,他也带着学生跑出了鲁国,来到了齐国,再一次见到了齐景公。
齐景公还是挺喜欢孔老师的,就问他怎样能治理好国家。孔子这时候提出了他的著名主张,八个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有权力的国君和父亲要有做国君和父亲的样子,被统治的臣子和儿子也要有做臣子和儿子的样子,做到这一点,天下大治。
齐景公听了之后很高兴,心想,你说的对,如果君不君臣不臣,有米饭也喂不到我嘴里,就想提拔重用孔子,还想给他分一块地。这时候,有人站出来反对,反对者是晏婴,就是后世有名的晏子,《晏子使楚》的故事也是入了高中语文课本的,大家都很熟悉。
在春秋战国,甚至整个中国历史上,既有智慧,又有道德,活着的时候当大官吃好的穿好的很逍遥,死了还留下一个好名声的并不多,身高只有一米四的晏婴就是其中一个。司马迁在《史记》里对他的评价很高,他说:「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要是晏子还活着,我司马迁给他当马夫赶车都心甘情愿。
晏婴跳出来反对重用孔子的理由有两个,第一个是孔子这家伙只会虚伪的空谈和YY,那些繁琐的学一年都学不会的礼乐制度只是花架子,治国是不行的;第二个是,晏婴认为在当时的国际环境里,礼乐制度已经完全无法恢复了,周天子龟缩到王畿洛邑里不出声,诸侯们成天打来打去,齐国自己恢复礼乐制度有什么用呢?有那个功夫,还不如多种几亩地小米,大家多吃点饭是正经。
客观地讲,晏婴说的一点都没错。后来为了批评孔子学说相继崛起的墨家,道家和法家都把矛头对准了儒家的这两个弱点,墨子和庄子的书籍里面嘲讽儒家虚伪的寓言和故事比比皆是,法家对儒家的批判可以简单到一句话:一点用没有。
除了上面两点,孔子的学说当时不被统治阶级采用还有一个利益问题。这个可以用他后来周游列国在楚国的遭遇说明一下,楚昭王当时想要用他,但是楚国令尹子西对楚昭王说,孔子是严格遵守周礼的,我们楚国现在国土面积是千里之地,按照周礼,应该多少?楚昭王一听,马上就一身冷汗,很快就冷落了孔子。原因很简单,楚国是子爵,按照周礼规定,他只能是一个50里的小国,我用你当官有失去土地的危险,那还用啥。
齐国也是一样,齐景公听从了晏婴的话,开始冷落孔子,一年之后,公元前515年,孔子只好离开齐国,回到鲁国。这时候的鲁昭公虽然结束了流亡又回到鲁国继续做他的国君,但是实际政权完全被把持在三桓手里,孔子只好继续他一边打工一边教学的苦日子。
如果他就这样走完一生,那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后来肯定没有儒家,即便是有,也和他孔丘没有半毛钱关系,那么,孔子的下半生经历了什么?备案号:YXX1lAZw3Dfx1Qx6BFP5MA
《颠覆性讲述中国历史:从上古到春秋战国时代》第 8 节 孔子与子产 古代的姓和氏有什么区别君子和小人分别是什么意思(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