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永久书架完结榜排行榜

第 3 节 独尊始皇帝 为什么是秦国兼并了六国秦始皇有哪些功绩(第1/2页)

木马小说网www.mumahao.com

()

楚国完犊子之后,环顾天下,七雄里面只剩下一个孤零零的齐国,这个东方大国的最后一任君主田建当了44年的齐王,也做了44年的齐秦友好之梦,这一刻,梦醒了,看看北边有王贲,南面有王翦,父子俩虎视眈眈地看着他,他也只能长叹一声,不战而降。

齐国人编了一首歌献给这位田建同学:「松耶柏耶?住建共者客耶?」这首诗其实就是讽刺他被人愚弄,对秦国的绥靖政策。不过在《战国策》里,这首诗演变出来一个嬴政把田建扔到松树林里面饿死的故事,查找一些资料之后,我还是以《史记》里「王建遂降,迁于共」为准,也就是齐王最后是被流放到共城,嬴政没杀他。

就这样,公元前221年,中国200年左右的战国时代终结,也结束了500多年来的诸侯纷争局面,同时,也结束了商周以来的封建时代,一个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权、君主统治的大帝国即将出现,它的缔造者嬴政大帝,这一年只有39岁。

同一时间,欧洲的亚历山大大帝已经去世了100年,另一位军事天才汉尼拔刚刚崭露头角,在西班牙当上了将军,他即将代表迦太基和罗马共和国展开殊死搏斗,但最终被罗马打败,罗马的共和国时代即将结束,罗马帝国终将横空出世,和随后的中华汉帝国在世界上双雄鼎立。在南亚,印度伟大的阿育王在10年前去世,他的孔雀王朝正陷入无休止的内乱,印度次大陆从此分崩离析,再也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大一统帝国。

二、为什么战国一定会归一

为什么是秦国兼并了六国?

这种十分大众化的问题,我不在这里讨论了,从古至今,讨论这件事的人太多了,大家可以去网上找答案。我们看一下另一个问题,战国诸侯最后一定是归于一统吗?换句话说,有没有可能像欧洲那样,分散成一堆国家?我的回答是不可能,战国一定会归一。

这个问题虽然很大,可以写成一篇论文了,但核心原因却很简单,就一句话,夏商周一脉相承的文化认同。

「喊赵薇出演齐秦」(韩赵魏楚燕齐秦)这七个国家无论互相打得多么厉害,把脑浆子都打出来了,但归根结底,他们都认为自己是周文化圈子里的,也就是这个原因,很多谋士才会那么毫无愧色地奔走各个国家,在任何一个国家里,他们大多数都没把自己当外人。

另外,周文化里面天子只有一个,这种至尊唯一的概念也早已深入到文化和血液里,比如《孟子》七篇里,魏襄王见到孟子就问,天下要如何能安定呢?孟子的回答就三个字「定于一」,意思是统一了就好了。

《诗经》里说「普天之下,皆是王土」,《春秋公羊传》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礼记》里也说「天无二日,士无二王」。

墨家的墨子说一定要「同」,就是统一思想,统一步调。法家的韩非子更是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总之,诸子百家,争鸣不已,几乎没有一家是说咱们应该分家过日子。所以周天子没了之后,在没有外部力量的干涉下,战国的分散最终必然走向一统,问题只是在于,该如何统?

嬴政大帝的回答是,郡县制。

灭了六国之后,此人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周朝以前的分封制,也就是把自己的儿子孙子分到原来六国的地方继续当国王,他自己舒舒服服地做天子,天下还是一家亲。这个得到了丞相王绾为首的几乎所有人的支持,但是李斯反对,他说你们看看周,封了一大堆诸侯,几代之后,血缘淡薄,还不是互相打来打去,所以我们要推广我们秦国正在实行的郡县制度。

最后的决定权就落在了嬴政手里,他支持李斯,而且他的看法比李斯更进一步,他说那些有土地有人口的国王才是天下纷乱不止的根源,因为夺了别人的地盘就是他自己的,为了避免这样的纷争,就不能有独立王国。

历史证明,嬴政的这个想法不错,郡县制成功地制止了地方诸侯之间的纷乱,但是他没想到的是,因为天下现在变成了一个人的大蛋糕,导致「夺取天下」这四个字的诱惑比以前强烈百倍,周王朝可以在衰败之后苟延残喘几百年,后来的王朝一旦腐朽衰落,几乎是转瞬之间就皇权易主,这是原因之一。

三、郡县制具体是怎样的

什么叫郡县制呢?郡县制和分封制是对立的。

周朝是封土建国,这块地就给你了,以后你儿子孙子千代万代都是这块地的主人,这也叫「世卿世禄贵族制」,欧洲在工业革命之前,一直都是这种制度,人与人之间是有着森严的、阶梯似的等级,不能跨级管理,国王下属的下属,就不是国王的下属,比如管仲是齐桓公下属,但他完全不用听周天子的。

可是在郡县制之下,除了嬴政家族自己,其他人人平等,不搞老子英雄儿好汉那一套,全国土地都是中央的,嬴政把它分为41个地区,每个地区都叫某某郡,比如原来韩国的那块地就叫颍川郡。郡下面有县,郡的长官叫郡守,大县的长官叫县令,小县的长官叫县长,郡守和县令或者县长都由中央政府任命,干到退休或者我让你滚蛋的时候就换别人。

这样一来,先秦诸子里的墨子同学在地下就非常欣慰地看到,他的「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主张被嬴政实现了,不仅如此,每一个县都按照政府法令办事,有分歧就都听县令的,所有县令都听郡守的,所有郡守都听嬴政的。

这又是什么?这还是墨子的主张,叫「尚同」,就是上一级有最终裁决权。所以,我个人的观点,虽然那时候墨家几乎消失了,嬴政大帝自己也没说,但秦朝实际上走的是墨法两家的道路,当然,这是我一家之言。

如果你要是问,县下面还有没有小的行政单位,还是有的,县下面还有三级,县下有乡,乡下有亭,亭下有里。乡的长官叫三老,亭的长官叫亭长,我们即将出场的刘邦同学就是一位亭长。里的长官是里正,一里大概是一百家左右。对于这三级,秦朝中央政府并不派人去管理,而是由当地的人自己推举出来,也就是自治的成分比较大,并且在随后2000多年里,对于县以下的地方,中央政府大多数时候都采取这种治理方式,叫做「皇权不下县」。

四、独尊始皇帝

定下了郡县制之后,随后的一系列动作就是合情合理的了,首先嬴政要有一个新称呼,既然天下是全新的,再叫国王或者天子那就不合适了。经过他手下大臣们对他的绩效考核,一致同意,嬴政同学的功绩已经超越三皇五帝,丞相王绾和李斯认为只能用古往今来最为尊贵的称号「泰皇」来称呼他了,这里的泰是泰山的泰,大的意思。

还有,以后他给大家下达的书面通知要叫「诏书」,说的话要叫「喻」,他自己也不能称呼自己为寡人了,要叫「朕」,俺们这些臣子呼唤他老人家的时候要叫「陛下」。

嬴政觉得这些家伙的马屁拍的不错,但是这个「泰皇」还不太好,既然已经盖过三皇五帝了,那就从他们中间各取一个字,叫「皇帝」岂不是更好?于是乎,中华帝国最高首脑的称号就这么定了下来,沿用了2000多年,一直到清末。

当上了皇帝的嬴政设立了后来被汉朝完全继承的百官制度,也就是三公九卿。丞相管理政务和所有的郡守,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这三位号称三公,也就是后世所说的宰相。三公下面设九卿,比如大法官就叫廷尉,管保安的叫郎中令,管财务的叫治粟内史等等。

忙活完了上面这些事儿之后,嬴政忽然想起一件事,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活着的时候你们叫我皇帝陛下,那等我死了,我儿子就是新皇帝了,在那以后,你们如果突然想起了我,叫我啥?

坦白地讲,他老人家担心的这件事,如何称呼过去的君王,其实在当时是有答案的,甚至还不止一个答案,那就是谥号和庙号两大系统。

《颠覆性讲述中国历史:秦汉时代的大一统格局》第 3 节 独尊始皇帝 为什么是秦国兼并了六国秦始皇有哪些功绩(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