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永久书架完结榜排行榜

第 6 节 玄武门之变 如何评价李世民的行为历史真相是什么(第2/3页)

木马小说网www.mumahao.com

我个人觉得,天时地利固然是两个重要因素,比如说李渊起兵的时机就是千载难逢的,当时的李密、窦建德吸引了大部分隋军,这才导致李渊轻松占据了关中,从此又拥有了地利,但除了这些,他和他的三个儿子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甚至包括他的女儿平阳公主,个个都是了不得的人才,这也是极重要的因素。打仗亲兄弟,

()

上阵父子兵,一家子里面,出了五个这样的人,那要是不成功,才是遇见鬼了。

你要是说,历史上最会教育孩子的,就是这位唐高祖李渊了,那绝对没错,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李渊牛掰的地方是教育孩子,可是他最大的问题,最大的头疼也是把孩子教育得太出色了,尤其是老大李建成和老二李世民,更是人才里的人才。

儿子这么好,咋还头疼呢?因为他只能选一个接班人。

本来这也不是一个事儿,嫡长子李建成早就立为太子了,可是李世民平定了王世充和窦建德之后,这事儿就变成了一件大事,因为这时候的李世民势力太大,功劳也太大,甚至李渊为了封赏他,不得不创立了天策上将这么一个职位,位在诸王之上。

自然而然地,如同当年的老二杨广一样,这个老二李世民也开始觊觎太子的位置,而皇太子李建成心里更是七上八下的,他非常清楚自己虽然能力也不差,但因为必须坐镇都城,功劳就绝对比不上二弟,可是你让李建成拱手相让,那也是万万不行的,因为毕竟他在投胎这件事上,是带着天命下凡的,同时,他也是一个有能力,有手腕,有野心的人,更何况,另一个手握兵权的弟弟,齐王李元吉是站在太子李建成这一边的。

儿子们分成了两派,老爹李渊这时候的态度就很重要,而李渊却开始犹豫了。我们前面讲孙权的时候就说过,古代君主最忌讳的就是在立储这个问题上犹豫,李渊这时候犯了大忌,他坐观三个儿子之间斗来斗去,大臣们分成两派而无所作为,最后终于酿成了一场巨变。

这事儿要慢慢说,根据《资治通鉴》和《旧唐书》的记载,公元626年,北方的突厥突然进犯新建立的唐朝。太子李建成建议让齐王李元吉出征突厥,李世民得到了一个密报,来自太子府的秘书王晊,说是太子和齐王已经商量好了,准备在给李元吉出征的送行宴会上把李世民杀掉,再把李世民天策府的所有人员分散到李元吉的军队里,在战场上悄悄坑杀。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尉迟敬德和长孙无忌就开始劝李世民先下手为强,李世民一开始很是顾及兄弟情谊,说「先下手」这事我绝对不做,后来在两人苦苦相劝之下,才勉强同意,又把房玄龄和杜如晦一干人等都招入天策府,切磋具体的步骤。

三天之后,李渊招李世民进宫,说有人和我说了,昨晚太白金星出现在三秦大地上空,这预示着有一个秦王要得到天下。

李世民一听,这不是扯犊子吗,整个大唐王朝就我一个秦王,老爹你说这话什么意思?不过老爹问话,必须要回答,他就说,我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一直和您的小老婆们勾勾搭搭。说完这句话,他顿了一下,又说,「臣今枉死,永违君亲」,今天我被冤枉死了,有点不甘心啊。

这个回答听起来前言不搭后语,但实际意思也简单,有人拿天象说事儿想整死我,至于是谁,我不知道,可是您脑袋上有点儿绿啊。李渊一听,恼羞成怒,说你咋不早说,明天早上,你们三个都滚进宫来,我要亲自审问这件事。

第二天,也就是公元626年7月2日,李建成和李元吉悠哉游哉地准备进宫。因为李世民也不是第一次在李渊面前说他俩的坏话了,这一次虽然比较严重,可是和后妃通奸这事儿死无对证,李世民是一点证据都没有,别说屁事没有,就算是最后给对方扣一顶欺君之罪也是有可能的,但这俩家伙还是心不够狠,他俩根本就没想到,他们的那个兄弟,压根儿就没想和他们在李渊面前做任何辩论。

实际上,李世民早早地带了几十名亲信,埋伏在长安城最北面的玄武门附近。等李建成和李元吉反应过来,觉得有埋伏的时候,已经晚了,李世民一身戎装,骑马来到他俩面前。李元吉情急之下,张弓就要射,可是太紧张了,连续三次都没拉开满弓,自然地,歪歪斜斜,虚弱无力的箭也射不到李世民,反而是后者干净利落地一箭就射死了自己的大哥——正牌太子李建成,随后他身边的尉迟敬德也射死了李元吉,并且砍下了这俩家伙的脑袋。

玄武门之变(图源网络,仅供参考)

当尉迟敬德带着这俩脑袋冲进了后宫时,李渊正和裴寂、裴矩、萧瑀、陈叔达、封德彝几个人在游船上享受夏天早上的太阳。

我们这里有必要交代一下这几个人的来历。裴寂前面说过,是那个在太原把隋炀帝的宫女送到李渊床上,从而逼迫李渊造反的大功臣;萧瑀是南梁武帝萧衍的皇族后代;陈叔达是南陈皇族陈霸先的后代;封德彝是当年北齐太子太保封隆之的孙子;最后一个裴矩,是隋朝开发西域的大功臣,隋炀帝当年手下的红人。

一言以蔽之,这五个人都是背景深厚,社会资源极多之辈,李渊和他们把酒言欢,相当于是搞定了天下各种势力的政协会议。

我的猜测是,这一天李渊之所以把这五个家伙都叫到一起,一定是也想解决太子纷争问题,而且他心里一定有了确定的想法。可惜的是,老子教育儿子教育得实在太好了,儿子最终比老爹棋高一着,快了一步,就在李渊心中暗自得意的时候,他看见尉迟敬德一身戎装,手里提着两脑袋进来了,他马上意识到,出事了,而且还是大事。

不过李渊毕竟是一代枭雄,反应过来之后第一句话就是:「今日乱者谁邪?卿来此何为?」这句问话很关键,你进来干啥?尉迟敬德的回答是,太子和齐王作乱,秦王李世民让我来保护您。李渊听了这句话,把心暂时放到了肚子里,只要不是来砍我脑袋的,一切都好商量,他接着转过头去问周围的五个人,咋办?

裴寂一声不吱,而萧瑀、陈叔达等四人却异口同声说道,秦王功劳很大,太子和齐王因为嫉妒,「共为奸谋」,现在不正是老天爷的选择吗?您应该把国家事务交给秦王,然后就没事了,这叫做「委之国务,无复事矣」。李渊马上就坡下驴,说这正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啊。

于是乎,裴矩开始到处传令,说皇帝陛下有令,外面的事情,一切都接受秦王李世民的安排。等到事情终于安定下来之后,大约在下午三点左右,李世民终于进宫来见他爹了。

李渊对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近日以来,几有投杼之惑。」想理解这句话,需要知道一个典故:孔老二的学生曾子的老娘在家里织布的时候,别人进来说你儿子杀人了,老太太嘴一撇,我儿子绝对不会杀人;后来又有两个人相继进来说,你儿子杀人了,这事儿千真万确;当听到第三个人也说曾子杀人之后,老太太把织布机上的梭子一扔,转身就跑了出去,说,儿啊,你咋杀人了呐?

杼就是织布机上的梭子,「投杼之惑」说的就是以曾子的贤明,以他老娘对他的绝对信任,尚且禁不住三个人的造谣,何况千百人一起造谣传谣?一句话,流言可畏。

李渊这里对李世民说这句话的意思很清楚,以前我们爷俩之间的误会,都是小人造谣,从今而后,儿子,我绝对信任你。是的,这老头儿这时候完全明白了一件事,他除了交出权力,并且相信眼前这个儿子,没有任何第二条路可以走了。

《颠覆性讲述中国历史:短命隋朝与盛唐气象》第 6 节 玄武门之变 如何评价李世民的行为历史真相是什么(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