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永久书架完结榜排行榜

第十二章 秦始皇奠定两千年专制基础(第5/6页)

木马小说网www.mumahao.com

秦始皇听了很高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一个人建立了盖世功勋,如果没有人每天在耳边唱几句赞歌,心里会很不舒服的。然而马上就有一位博士——齐人淳于越站出来,对周青的话进行反驳。

淳于越说:“商朝、周朝统治天下千年,主要是因为他们分封子弟功臣,作为王室的屏障。如今陛下拥有海内的广阔土地,而兄弟子侄都不过是匹夫,没有自己的土地和武装。万一日后出现个像齐国的田常、晋国的六卿那样的人物,而皇帝无所依靠,请问谁来相救呢?周青不顾历史常识,当面奉承以取悦于您,不是忠臣!”

矛盾的焦点,又回到了是实行皇权专制还是封建制的问题上来了。秦始皇没有当场发作,将问题交给群臣讨论。李斯此时已经是丞相,维护皇权责无旁贷,上书道:“三皇五帝治理天下,各有各的套路,但是都治理得很好。时代发生了变化,制度就必须相应改变,这样的道理,下臣认为无须多说也能让大伙明白。现在陛下建立了万世之业,本来就不是那些愚蠢的儒生所能明白的。淳于越动不动就说商朝之事,难道他不知道那是千年之前的事,根本没有可比性吗?”

写到这里,李斯话锋一转:“原来诸侯相争,厚待游说之士。如今天下已定,法令统一,百姓们应该努力务农做工,士人们则应该学好国家法令。可是现在这些书呆子呢,不肯面对现实,一味妖言惑众。我斗胆进言,古代之所以天下大乱,就是因为思想混乱,不能统一。而现在的儒生又借古讽今,混淆视听,否认您的功绩,夸耀自己的主张,故意和朝廷唱反调,以此抬高自己的身价。对于这种行为,如果不及时加以制止,皇帝的威信就要扫地,思想的派系就要形成,我看还是严加禁止的好。”

接着李斯提出了一个遗臭万年的建议:“下臣请求,但凡不是秦国的史书,统统烧掉。如果不是官方的学者,私人藏有诸子百家著作,统统送到官府集中烧毁。有两个人以上聚集在一起谈论《诗》《书》的,斩首示众。敢借古讽今的,灭族。命令下达之后三十日还敢私藏书籍不送去烧毁的,发配去修长城。可以留下不烧的书,只有医药、算命、种树这三类。如果有人要学习法令,可以向官吏请教。”

秦始皇阅毕,批了一个字:“可。”

中国号称五千年的文明,本来可以更加熠熠生辉。但是由于李斯的这个建议,秦朝以前的历史差点变成一片空白。我私下以为,历史是一个民族共同拥有的温婉回忆,割裂历史无异于抹杀一个民族的童年,使其在时间的河流中找不到自己的根蒂。如果不是有人冒死将一些著作私藏起来,中国的历史很有可能就只能从秦朝算起了。而我们现在研究秦朝以前的历史,往往感觉史料稀少,不是因为古人懒惰,而是拜李斯这位精明的官吏,以及他背后那位“略输文采”的主子所赐。

秦始皇的最大败笔:滥用民力,穷兵黩武

通过中央集权,秦始皇确实做了很多前人所不能做到的事,修筑长城就是其中一件。

战国时期,各国为了防御匈奴的入侵,都在各自的边境上修筑了长城,其中规模比较大的有赵长城、燕长城和秦长城。秦朝建立后,秦始皇派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夺取了被匈奴占领的河套地区,又越过黄河,迫使匈奴向北退却七百余里。为了防备匈奴卷土重来,秦始皇命蒙恬在原来各国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一条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延绵万余里的长城。

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修筑长城是一件极其浩大的工程,要在短短的几年内完成,唯一的办法就是动员大量的劳动力。而这些劳动力的主要来源,就是囚犯。秦朝实施如此严酷的法律,将那么多平民百姓变成囚犯,就是为了获得大量免费劳动力,实际上是一种国家绑架。

雄伟的长城下面,是无数囚犯的血泪和汗水。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或许不过是虚构,可是当年为了修筑长城,有多少普通的家庭妻离子散,多少无辜的汉子葬身边疆,恐怕是没人算得清了。

儒家的政治哲学,主张“使民以时”,量力而行,就是要统治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役使百姓。但是在秦始皇的字典中,是找不到爱惜二字的。修筑长城便也罢了,好歹是为了防御外族入侵,修筑阿房宫和骊山陵墓,则完全是挥霍无度,浪费民力。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12年,秦始皇认为咸阳宫中人员增加,而先王留下来的宫室又小,已经不敷使用。又听说当年周文王建都于丰,周武王建都于镐,看来丰、镐一带确实是风水宝地,于是着手在渭水南岸的阿房修建宫殿。当时的想法,要等宫殿修好之后再命名,于是暂时叫作阿房宫。但是这座宫殿的规模实在太大了,以秦始皇的魄力,动员了数十万刑徒来修筑,也没能在他去世前完成,后人便干脆把阿房宫当作正式的名称了。

阿房宫究竟有多大?仅从前殿的设计就可窥见一斑。前殿是阿房宫最先开建的建筑,史书记载为“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据后人在其遗迹上测量,占地约为0。55平方公里,相当于三分之二个北京故宫。环殿建有阁道,从殿下直通终南山,并在终南山修建了宫门。又从阿房宫修建通道北渡渭水,一直与咸阳相连。

除了阿房宫,秦始皇还在关中地区设立行宫三百多所,关东地区设立行宫四百多处,以备其出巡所需。

为了检阅各地的专制主义建设成就,同时也是为了在天下人面前炫耀武力,秦始皇开始频繁地出巡。

公元前220年,统一中国的次年,秦始皇出巡陇西、北地二郡,检阅边防部队,威慑北方的匈奴。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第二次出巡,车驾出函谷关,经雒邑至荥阳,沿河直下,抵达泰山。此行的目的不言而喻,就是要履行天子的职责,封禅泰山。

自古以来,泰山都是祭祀上帝的场所,只有天子才有资格前往泰山祭祀。在泰山上祭祀,称为“封”;在泰山下祭祀,称为“禅”,合称封禅。

秦始皇登上泰山,立石刻写铭文,筑坛祭天,举行了盛大的仪式。下山后,沿着海滨东行,经山东龙口、烟台等地,抵达琅琊,在那里逗留了三个月之久,然后回头向西南行进。经过彭城的时候,因为传说九鼎沉于泗水,秦始皇斋戒沐浴,令千人下泗水打捞九鼎,结果一无所获。又继续南下渡过淮河,至南郡和衡山郡。在洞庭湖,秦始皇的船队遇到大风,以为是湘君(传说是尧的两个女儿,嫁给舜为妻,死后葬于此)作怪,便派人将湘山的树统统砍光,然后才心满意足地北上武关,返回咸阳。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再度东巡。途经博浪沙(今河南省中牟)的时候,路边的芦苇丛中突然飞来一只铁锤,将他的副车打得粉碎。卫士们立刻展开追捕,但是刺客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已经逃得无影无踪。

这次袭击的主谋名叫张良,祖上长期为韩国王室服务,其祖父、父亲都曾担任韩国的相国。公元前230年秦国灭韩的时候,张良还只是一个少年,他怀着对秦国的仇恨,“弟死不葬”,倾尽家财网罗刺客,企图行刺秦王。后来得到一名大力士,张良特地为他打造了一只重达一百二十斤的铁锤,埋伏于博浪沙中。当秦始皇的车队经过时,大力士便将铁锤向车驾扔去,不料误中副车,秦始皇得以幸免。

经历这次袭击后,秦始皇仍然继续东行,再次来到琅琊,然后折返咸阳。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第四次出巡,方向还是东方。这一次出巡,除了震慑天下,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派人寻找长生不死之药。

中国古代的传说,海中有三座仙山,分别叫蓬莱、方丈和瀛洲,是仙人的居所。早在第二次出巡的时候,秦始皇就曾委托山东的方士徐福率童男童女数千人,乘坐大船入海寻找仙山,结果无功而返。秦始皇并不气馁,这一次又派方士卢生等人入海寻找仙人。结果可想而知,卢生也空着手回来了,但是带回一本神秘的书籍,其中有一句话:“亡秦者胡也。”

秦始皇认为胡是指匈奴,于是派蒙恬抓紧进攻匈奴,并且发配大量囚徒前往边疆,加快了修筑长城的步伐。

秦始皇每次出巡,都有数万名全副武装的士兵随行,黑色的“秦”字大旗遮天蔽日,鲜明的兵器衣甲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向天下人昭示皇帝的威严和权力。他坐在并不舒适的马车上——虽然马车经过能工巧匠的改装,通过窗户可以调节空气,但仍然颠簸得很厉害,与后人使用的专列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走遍了黄河流域和大江南北。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1-6》第十二章 秦始皇奠定两千年专制基础(第5/6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