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仁兄弟(第2/3页)
木马小说网www.mumahao.com
二两五下肚,人就亢奋起来了。李更生眉飞色舞,说我这趟进城是给俺儿买婚房的,必须要一百平方以上的三室两厅,带电梯的,住着宽敞,俺儿在国企工作,能贷款,我这些钱在外面打拼,也苦了不少钱。
“苦钱,苦钱,钱真是苦来的。”徐良对“苦”字用作动词感慨不已,想到自已在上海拼搏的那些日子,每一分钱都是辛苦艰苦心里苦换来的。
走到黄山垄地铁站时,李更生和徐良握手话别,下午还要去找一个老乡谈点事,晚上咱们再聚。
“反正加上微信了,晚上我安排地方。”徐良说。
……
王兵是王永超的儿子,十八岁高中毕业后跟着本家叔叔在中建一局的工地上当小工,那几年工程项目多,结款也爽利,干了三年王兵就娶了媳妇生了儿子,为了家庭,王兵离开了工程队,开始自主创业。
所谓创业,就是两口子带着孩子在城里一个干代驾,一个当保姆,苦是苦了点,但是一家人在一起,再苦的日子也有奔头。
代驾的活儿一般都在晚上,所以王兵白天带孩子,他媳妇刘淑娴做四份家政工作,忙的脚不沾地,为了交通方便,一家人选择住在二院地铁站附近的事业小区,租了个顶楼一居室的房子,在朝北的窗口,能看见逶迤远去的故黄河。
家政公司安排刘淑娴一个距离近的活儿,就在隔着一条西安北路的嘉禾小区,帮孤寡老人打扫卫生,工时费不低,天上不会掉馅饼,以刘淑娴的经验可以判断出,这位老人不好伺候。
这对曾经在上海做过保姆的刘淑娴不算事儿,她今天第一次登门试工,进门就觉得不对劲,收拾的太干净了,可以说一尘不染,窗明几净的,就连厨房里都看不到油烟痕迹,如果是没经验的家政服务员,可能会庆幸自已不用干活了,但刘淑娴明白,这反而说明客户要求极高。
一个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的老太站在面前,不苟言笑,也不客套,直接安排工作,果然,林老太对清洁的要求是变态级的,全屋无死角保洁,食物掉在地板上能直接捡起来吃的那种,厨卫尤其要干净,家里光是各种清洁剂洗洁精地板蜡沙发油就七八种。
刘淑娴没懵圈,她在上海浦东世茂滨江的豪宅里见过比这还苛刻的业主,二话不说拿出自已的家伙事一通忙乎,全屋地板拖三遍,地毯吸尘,窗帘拆下来清洗,厨卫的边边角角都擦一遍,沙发用保养剂擦拭一新,干的汗流浃背,完事儿还把家里的废纸盒子收集起来,捆扎成一堆准备带走。
“你这是准备拿去卖么?”林老太忽然出现,阴冷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黄纸箱九毛钱斤,白纸箱六毛,书纸一块钱,白纸八毛,铝四块五一斤,铁一块钱斤,我帮您带去卖了,钱给您。”刘淑娴解释道,她知道越是有钱人越是锱铢必较,尤其老太太们对纸壳子有种科学无法解释的爱,所以她不会也不敢夺人所爱,反而会帮忙处理,算是结个善缘。
林老太点点头,同意了。
刘淑娴拎着废纸出门,长出一口气,心里还有点忐忑,她得等家政公司电话,才能知道试工有没有通过。
想什么来什么,手机响了,接了才知道不是家政公司,而是公爹的仁兄弟李更生,自已和王兵的号码就差一位数字,经常被人搞错,于是她把正确的号码告诉了更生叔。
正在家带孩子的王兵接到李更生的电话,喊他晚上聚聚,王兵顿时有些犹豫,因为晚上是他的工作时段,一个代驾怎么能喝酒呢,但是犹豫了几秒钟他还是答应了,更生叔话都说出来了,这个面子必须得给。
晚上五点半,刘淑娴回家接班带孩子,王兵戴上头盔,背上装着充电器地垫方向盘套和反光马甲的双肩包,骑上折叠电动车,奔赴东区的烙馍村。
全市的饭店,王兵都熟,烙馍村是正宗彭城本地菜,生意不错,地方也够排场,饭点儿门口都不好停车。叠好电动车,来到约定的包间里,看到满屋都是生面孔,他和更生叔也有日子没见了。
李更生向王兵介绍,这是俺一拜的仁兄弟徐良,这是徐良的朋友韩总,这是俺儿李可健,还有他同事小姜。
“姜展顺。”小姜站起来自我介绍,“在地铁上班。”
今天这个局,理应徐良做东,他是长辈,又是地主,但他不擅长搞接待,于是请韩霓帮忙,韩霓干这个确实在行,先问大家有什么忌口,这种场合大家自然百无禁忌,只有王兵说自已刚吃了头孢不能喝酒。
《彭城广场出站口》第13章 仁兄弟(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