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李斯的仓鼠哲学(第5/7页)
木马小说网www.mumahao.com
嫪毐毫无悬念地被判处车裂之刑,并灭三族。死党二十余人被判斩首,门客和奴仆四千余人被判流放巴蜀地区垦荒。他和太后生的两个私生子也被杀,太后则被幽禁在雍城宫中,失去了人身自由。
对于一场叛乱而言,这样的判决委实不算太重。但是仍有人上书向嬴政提意见,说他不应该这样对待自己的母亲。这也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美德”之一,叫作子不嫌母丑,母亲不管干了什么丑事,终归是母亲,做儿子的只能原谅。嬴政正在气头上,下令:“谁敢再劝谏太后一事,斩首示众!”饶是如此,仍有二十七人冒死进谏,结果统统被杀。
后来,有一位齐国来的茅焦先生劝说道:“秦国马上就要号令天下了,现在大王却囚禁了自己的母亲,恐怕诸侯听说后,因为这件事而背叛秦国。”
这时嬴政气也消得差不多了,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便亲自跑到雍城,将太后迎回了咸阳,仍旧住在甘泉宫。
对于刚刚亲政的嬴政来说,平定嫪毐之乱可谓一举两得。其一自然是荡涤了太后宫中的乌烟瘴气,排除了太后对政局的干扰;其二则是嫪毐被捕之后,将吕不韦如何送其入宫,又如何替他们掩藏私生子等事和盘托出,嬴政以此为由,罢免了吕不韦的相位,令他回到河南的封地上去养老。
据说,嬴政一度也想杀掉吕不韦,但是考虑到他为先王即位立下过大功,又有很多大臣为他求情,便产生了慈悲之心,放了他一条生路。
此后一年多里,各国的使者络绎不绝来到河南,想请吕不韦出来做官。吕不韦自然没有答应,但是嬴政很担心吕不韦为诸侯所用,于是写了一封信给他,说:“您对秦国究竟有什么功劳,以至于可以享受十万户的封邑?您跟秦国有什么血缘,以至于让寡人称作仲父?为了秦国的安宁,您还是搬到蜀地去居住吧!”
所谓搬到蜀地去住,等于就是流放了。吕不韦将那封信放在案头,默默地看了一整晚。第二天早上,仆人们进去清扫,发现他已经僵硬地倒在地上。
官府验尸报告如是注明:吕不韦,男,原籍卫国,曾任我大秦相国,因被罢免,患有抑郁症,饮鸩自杀,年五十七岁。
耐人寻味的是,吕不韦刚死,嬴政便下令解除对嫪毐门客的流放令,让他们都回到咸阳,重新做人。这是对太后表示内疚,还是对吕不韦表示嘲讽?后人无从得知。
《史记》中,司马迁曾经这样描述嬴政:“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有虎狼之心。”翻译成现代文:秦王高鼻梁,细长眼,胸脯像猛禽,声音像豺狼,刻薄寡恩,心如虎狼。从他对待吕不韦这件事来看,嬴政确实没有什么感恩之心。这种虎狼性格使得他风卷残云一般收拾了山东六国,也为大秦帝国的灰飞烟灭埋下了伏笔。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新的一天开始了,嬴政早早地坐在他的宝座上,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
在他的左手边,站着廷尉李斯,不久之后,这个人将升任丞相,成为他最重要的助手——没错,是助手,不是仲父。他已经下定决心,不让任何大臣大权独揽,操控政局。整个王国,只有他本人才是最终的发号施令者。即便是丞相,也不过是在一定权限内行使职权,任何时候都必须对他唯命是从。
李斯的下首,站着年轻的武将蒙恬。蒙恬是蒙骜的孙子,当时没有功名,职务也不高,却因为自幼跟随嬴政,成为了他最信任的贴身侍从。
嬴政的右手边,是国尉尉缭。尉缭是大梁人,其实并不姓尉,只不过因其姓氏失传,后人便以其官名为姓氏,称为尉缭。他是那个年代较为杰出的军事理论家,所著兵书《尉缭子》被后人奉为“武经七书”之一,与《孙子兵法》《吴子兵法》等齐名。可以说,他就是嬴政的参谋总长。
还有一个卑微的人物,战战兢兢地立在嬴政背后的屏风旁边,皮肤白白净净,脸上没有一根胡须,眼睛只敢看着自己的脚尖。他的名字叫赵高,身份是宦官,官居中车府令,通晓秦国律法,负责为嬴政提供法律方面的咨询意见。
也是新人新气象,嬴政一上台,便改变了吕不韦时期的做法,重新将法治作为基本国策,恢复了自商鞅以来的各项严苛法律,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赵高作为宦官,本来是没有资格参政的,但是这位宦官身残志坚,苦心研习法律知识,能够将商鞅制定的秦律倒背如流,因此获得嬴政的青睐。
在对外方面,嬴政基本采取李斯与尉缭的策略,一方面威逼利诱,分化山东各国合纵;另一方面收买各国权臣,培养秦国的代理人;同时辅以军事进攻,既分化,又拉拢,又欺骗,又打击,其手段之高超,比当年张仪有过之而无不及。
公元前238年,赵悼襄王入秦朝觐,受到嬴政热情接待。
赵悼襄王此行,是想借吕不韦倒台之机,重新构建秦、赵两国关系,当然也不乏窥探嬴政气象之意。会见中,嬴政向赵悼襄王提出:“燕无道,吾使赵有之。”
自长平之战后,燕、赵两国多次爆发大规模战争,积怨已久。从实力上看,赵强燕弱,每一次战争的结果,都是赵国获胜。赵国早有吞并燕国之心,但是受到秦国的牵制,不敢贸然行动。听到嬴政主动提出允许赵国吞并燕国,赵悼襄王不禁喜出望外,回国立马布置攻燕事宜,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是秦国的调虎离山之计。
公元前237年,赵悼襄王派庞煖率领大军进攻燕国。几乎是赵军行动的同时,秦军也行动了。
秦军分成两路,一路由大将王翦率领,兵出上党;一路由桓齮、杨端和率领,直指河间。当赵军开始围攻燕国的勺梁(今河北省定县)时,王翦已经攻取了赵国的阏与、轑(lǎo)阳(今山西省左权)。当赵军攻克燕国的狸城(今河北省任丘)时,杨端和又攻取了河间六城。当赵军打到燕国阳城(今河北省保定)时,桓齮(yǐ)又攻占了邺(今河北省磁县)和安阳两城。等到庞煖回师南下救援的时候,秦军已经完全占领了漳水流域。
赵悼襄王悔恨交加,郁郁而终,王位由太子赵迁继承。
公元前234年,秦国大举进攻赵国,一路向北,攻占雁门、云中二郡;一路向南,由桓齮率领,在平阳、武城(均在今河北省磁县境内)大败赵军,杀死赵将扈辄,斩首十万。
公元前233年,桓齮又率军从上党出发,越过太行山进攻赵国的宜安(今河北省石家庄)。当时庞煖已死,秦军攻势凌厉,赵军节节败退,有人向赵迁建议请老将廉颇回来主持大局,抗击秦军。
嬴政得到这个消息,派尉缭的弟子王敖前往赵国,以重金收买了赵迁的亲信大臣郭开,让他想办法制止廉颇回国。
郭开本来就与廉颇有仇。至于为什么有仇,一种比较靠谱但不主流的说法是,郭开即郑朱,也就是长平之战中曾经代表赵国出访秦国那位“贵人”。由于郭开的糊涂,赵惠文王产生了错误的判断,让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取代了经验丰富的廉颇。为此,廉颇对郭开意见很大,曾经公开羞辱他,二人由此结怨。
在收到秦国的重金贿赂后,郭开对赵迁说:“请廉颇将军回来当然是个好主意,不过他已经七十多岁了,又在国外生活了那么久,不知道还能不能胜任。不如先派人前往大梁看望一下再作决定。”
赵迁认为有道理,便派了一名使者前往大梁,赠送给廉颇骏马一匹和盔甲一副。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第九章 李斯的仓鼠哲学(第5/7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