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永久书架完结榜排行榜

第47章 爱情是什么(第3/3页)

木马小说网www.mumahao.com

“就这套了。”徐良说。

中介小哥惊讶到无语,他从业五年来,就没见过这么爽快利落的买家,进门三分钟就下决定。

“哥,要不咱再看几套对比一下。”中介小哥劝道。

“不用了,就这套。”徐良心意已决,“明天能交易么?”

中介小哥打了几个电话,确认房主已经办妥了委托代理,随时可以交易,只是价钱不能再压了。

“没问题,就按挂牌价来。”徐良眼睛都不眨,昨天又是稿费结算日,账上进了几十万,搞得他对钱的概念麻木了,难得遇到韩轩喜欢的房子,买就是了。

“好嘞,我马上安排。”中介小哥见徐良心意已决,也不再多嘴,安安心心挣自已的中介费就好了。

回到民富园的家里,徐良开始整理行李,拎包入住不是开玩笑的,他无需兴师动众的搬家,只要把随身衣物被褥带去即可,还有藏在大衣柜里的,父母留下的一些老物件。

这是一口陈旧破损的皮箱,尘封已久,徐良将皮箱放到床上,慢慢打开来,之所以他从来不打开这口箱子,是不愿碰触关于亲人的回忆,如今打开皮箱盖,童年记忆扑面而来,父亲母亲的工作证退休证、相册、日记本、收藏的小物件,每一件都是一段回忆。

徐良翻开了日记本,泛黄的纸上字迹娟秀,书写的日期是1950年代,这时候父亲还是个幼儿,这不可能是他的日记。再翻回扉页,上面写着名字:徐昭迪。

徐昭迪,徐招娣,这是大姑的日记本。

徐良慢慢翻阅着大姑的日记,内容并不是每天都有记录,而是断断续续,连绵数年,因为写给自已看的,所以有很多难以辨认的连笔字和语焉不详的字句,徐良看了许久,用这些陈年的记录将大姑在五十年代的人生轨迹拼凑了出来。

彭城解放后,大姑作为共青团员进入彭城市委主办的文工团工作,每月工资等同于150斤小米,足以养活一家人了。

后来,大姑作为有文化的中学生,响应上级号召,去山东沂水支教,和一帮志同道合的青年学生一道,乘着大车离开城市,前往条件艰苦的农村,而这些支教的人中,就有一个“他”。

大姑笔下的“他”,似乎是同学,似乎是恋人,似乎又只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姑的文字克制而温柔,点到即止的淡淡爱意,隔着七十年的时光依然能感受得到。

1952年夏天,日记空缺了三个月的内容,到了秋季才续上,大姑带着“他”的骨灰回到了彭城,关于“他”的死,只有只言片语的记录,说是党组织开了隆重的追悼会,授予了支教模范的光荣称号,被他营救的落水儿童如何如何……

再往后,大姑的日记就变成了徐锦程的练字本。

徐良怀疑,这个“他”就是李可健说的彭秀章。

上次拜访完张宇宁的外爷爷,徐良和李可健曾有过一次对话,对于别人看来荒诞不经的穿越故事,徐良是当真的,而且这个故事和徐家有关,他没办法不重视。

徐良拿起手机,联系李可健。

这是一条相当重要的线索,但是尚需查证,可大姑都去世好多年了,几乎是无从查起,于是李可健联系上张宇宁,再赴奎山小区。

外爷爷和外奶奶并不知道张宇宁父母离婚的事儿,老两口热情招待客人,听说徐良想查看大姑姑的相关遗物,外爷爷翻箱倒柜,也拿出一口老旧的藤条箱来,这是大姑去世后留给二姑保管的东西,二姑去世后辗转到了外爷爷手上,一直没打开过,交给徐家唯一的后人,也在情理之中。

徐良当着大家的面打开了藤条箱,里面确实是大姑的遗物,缀在手帕上的主席像章,一块淮海牌手表,一些证件和书籍。

在一堆证件里,徐良找到了八十年代彭城殡仪馆的骨灰保管证,蓝色塑料封皮的小证件,注明骨灰瓮存放的位置编号以及缴费日期,大姑在临去世前又续了一次费用,交到了2000年。

骨灰瓮主人的名字,叫彭秀章。

《下一站彭城广场骁骑校在线阅读》第47章 爱情是什么(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