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 节 门阀终结者 门阀制度指什么为什么说刘裕是门阀政治终结者(第2/3页)
木马小说网www.mumahao.com
王恭死后,和平的日子不到一年,就又乱了起来,公元399年,一个叫孙恩的野心家打着五斗米道的旗号造反,虽然说人民群众的造反可能有理,但孙恩这批造反派确实不是啥好鸟,整个就一个邪教组织,攻城掠地之后伴随而来的都是血淋林的杀戮。《资治通鉴》里记载:「掠财物,烧邑屋,焚仓廪,民有不与之同者,戮及婴孩,死者十七、八。」不和他们一起造反就杀人家全家,婴儿也不放过,凶残程度,远超土匪。
就是这群乌合之众,也把东晋帝国打了个稀里哗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这时候的东晋官场上,掌握实权的官员一般都出自那些名门望族,这些官二代的纨绔子弟平日里高谈阔论,满腹经纶,当政府真的需要他们的时候,那就是只有两个字:不会,这也不会,那也不会,整个儿一群窝囊废。
比如说会稽郡的长官王凝之,也就是书法家王羲之的另一个儿子,当他听说孙恩打过来之后,马上躲到密室里,几天之后,这位爷终于出来了,对大家说:「吾已请大道,许鬼兵相助,贼自破矣。」我和老天爷关系好,他答应我派鬼兵来帮我们。他手下的将领们都说,老天爷愿意帮忙自然好,但我们也愿意出城去和老天爷并肩作战,干死孙恩。王凝之把脑袋摇得如同拨浪鼓,说NONO,尔等静观就好。结果如何呢?一天之内,城就破了,王凝之被孙恩一刀砍掉了脑袋。
值得一提的倒是他的老婆,这位夫人手持大刀,让丫环驾车,居然在城里杀了几个叛贼。被俘虏之后,孙恩面对这位威风凛凛的娘们,佩服得要死,好好招待一番,亲自礼送出城。这位牛掰的娘子军军长在历史上也是大大的有名,她的名字叫谢道韫,已故宰相
()
谢安的侄女,也是东晋时期著名的女诗人。
据说她小时候,有一天下大雪,谢安对晚辈们说,你们写句诗来形容一下这场大雪。他侄子谢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拟。」意思是下大雪看起来就像是撒一把食盐到空中,这纯属就是一个吃货加上厨子的心态,谢安自然是很不满意。这时候谢道韫在一旁轻声说道:「未若柳絮因风起。」就这一句,震惊了谢安,后来又征服了很多文人墨客,有一句成语叫「咏絮之才」,说的就是谢道韫这个女人。
咏絮之才
长大之后的谢道韫本来相中的并不是王凝之,结婚以后,她也从来都不隐瞒瞧不起自己老公的事实。有一次,回娘家的时候,这位娘子愤愤地说:「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世界上咋就有我丈夫王凝之那样的窝囊废!
有资料表明,她本来看上的是王羲之的另一个儿子,前面我们说到的那位乘兴而来,兴尽而去的王徽之。相比于神神道道的王凝之,风流倜傥、洒脱不群的王徽之自然更吸引女孩子,也更有名。
《世说新语》里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王徽之坐船进京,正碰上另一位名士桓依从岸上经过,他就派人替自己传个话给桓依说,听说您擅长吹笛子,请给我奏一曲。桓依是谁?出身于名门望族谯国桓氏,当时已经是建威将军,笛子吹得那叫一个好,有江左第一的雅号,谢安就曾经评价他的笛声说「一往而有深情」,由此还诞生了一句成语叫「一往情深」。这样的身份,这样的技能,平日里桓依绝对是眼睛朝天,骄傲的很,但当他听说船上是王徽之,立马就掉头下车,上船坐在船头,为王徽之吹了一首三调的曲子,演奏完毕,双方不发一言,桓依恭恭敬敬地上车走人。
从这件事上,不难看出王徽之当时的影响力之大,在江湖中地位之尊。顺便说一句,桓依给王徽之吹奏的曲子是他首创,流传到后世,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梅花三弄》。
说到这里,有一件事也要顺便交代一下。我们前面讲过,中国古代最讲究避讳,比如说你不能把你爹的名字挂在嘴上,但为啥到了王羲之他们家好像就不灵了,这家伙的儿子们叫王徽之,王凝之,还有著名的王献之等等,名字里都有一个「之」字,莫非东晋时期不讲究避讳?
当然不是,为尊者讳这事儿一直持续到清末,甚至现在还有影响,东晋时候自然也不例外。前面提到的桓玄有一次请客喝酒,客人嫌酒太冷,就让身边的侍女去温酒。桓玄一听,哇地一下子就哭了出来,因为他爹叫桓温,听到死去老爹的名字,就算是装,也要表示一下伤心,平时里更是绝对不能说这个字的,所以,东晋时,避讳依旧是一件大事。这样一来,王羲之的儿子叫王徽之这事就必然另有原因。这个原因一直到民国的时候,才被史学大师陈寅恪解释清楚,不复杂,王羲之父子名字中的「之」字,代表的是他们的宗教信仰,表明他们是天师道,也就是五斗米道,或者说早期道教的信徒,这个字可以省略,严格来讲,并不能算作是他们名字的一部分。
这样一来,另一个问题也有了答案,那就是为啥东晋南北朝时期,社会上出现了那么多某某之,包括北府军将领刘牢之,号称「才、画、痴」三绝的大画家顾恺之,和后面要出场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以及为《三国志》写注解的史学家裴松之,还有军事家「白袍战神」陈庆之等等,原因恐怕就是这些名人都是早期的道教徒。
言归正传,造反派孙恩杀了谢道韫的老公会稽太守王凝之之后,东晋朝廷是一片惊慌,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北府军的低级军官站了出来,杀向了孙恩造反集团,并且最终把对方彻底打败,逼死了孙恩,这位军官的名字叫刘裕。
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东晋帝国的第二位掘墓人,南朝的开创者。公元363年出生在京口,也就是今天的江苏镇江。此人往上数21代的那个爷爷是刘邦刘老幺的同父异母弟弟,叫刘交,也是当年接替韩信的第二任楚王。很可惜,到了刘裕这一代,刘老幺这个金字招牌都褪得一点儿颜色没有了,更别说他弟弟了。
刘裕的童年是既穷苦又悲惨,一出生,亲妈就死了,他那个亲爹本来都想把他淹死算了,后来因为同乡一位妇人恰好奶水充足,靠着这位妇女同志的无私哺乳才活了下来。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稍微长大一点之后,什么砍柴打鱼种地啥活都干,只要有钱就行,后来还一度沉迷赌博,把本来就穷得叮当乱响的破家弄得是几乎揭不开锅。当时周围很多人都瞧不起他,只有琅琊王氏的王谧偶然看见他之后,对他说了一句:「卿当为一代英雄。」好好干,你这小子将来有出息。我们也不知道这个王谧当时是顺嘴一说,还是人家真有未卜先知的本事,看出了刘裕头上的王霸之气,不过好歹也算是给了刘裕一个希望。
俗话说,人挪活,树挪死,当刘裕把家里面所有东西都折腾光之后,他就去投奔了北府军。到了孙恩叛乱的这一年,刘裕已经36岁了,但也仅仅是在北府军的一个将领孙无终手下做到了司马这个职位,就是军事参谋。
不过有一句话怎么说的,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造反派孙恩同学用自己的生命给了刘裕这个机会。在对孙恩作战的这几年里,刘裕完全发挥了他的军事天才,几乎是所向披靡,打得孙恩节节败退,公元402年,孙恩大败之后被迫跳海自杀。
如同王恭之乱成全了桓玄一样,孙恩之乱也成全了刘裕,他既积累了战斗经验,也赢得了相当高的威望,战后,刘裕成了北府军里相当重要的一员大将。
到此为止,东晋帝国的两位掘墓人,世家子弟桓玄和穷苦农民后代刘裕终于在各自的战斗中成长起来。历史早已为他们规划好了,让这两个家伙一前一后干翻晋帝国。
四、短命的桓楚政权
公元402年,东晋帝国实际掌权者司马元显过完21岁生日,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目空一切的时代,因为驻守江陵的大将桓玄不听话,司马元显就亲自担任大元帅,统率海陆大军,讨伐桓玄。
《三国两晋魏晋南北朝》第 15 节 门阀终结者 门阀制度指什么为什么说刘裕是门阀政治终结者(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