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节 中原五胡起 五胡乱华是怎么回事(第2/2页)
木马小说网www.mumahao.com
好了,到这里为止,我们总算是把这段历史说完了,你也别嫌烦,我们说从公元291年,贾南风杀害杨骏开始,到公元307年,司马越最后掌控了皇帝和政权,这十六年,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八王之乱」。意思是八个王爷造反,实际上,你要是仔细数一下,岂止是八个王,至少十几个王爷都参与了,之所以叫八王,是因为唐朝房玄龄等人在编写《晋书》的时候,把其中八个诸侯王放在了一卷里,称为八王列传,因此而得名。
八王之乱关系图(图片来自网络,仅供参考,如不允许使用请告知)
中国有一句成语,叫「乱七八糟」,「乱七」指的是汉景帝时七国之乱,「八糟」就是晋朝的这个八王之乱。这个成语可以说相当地形象,人家大汉王朝经过乱七的洗礼之后,变成了洗洗更健康,反而更加强大,所以只是一个乱而已。可是晋王朝经过这场八糟的折腾,不仅自己丢了半条命,变得很糟糕,而且从此之后,晋朝廷丧失了所有元气,彻底失去对全国的控制,各地是乱成一团,人民流离失所,饿殍遍地。最可怕的是,隐藏了数百年的民族矛盾终于爆发出来,在随后的一百多年里,中原大地上都是这种生灵涂炭,动荡不安的局面,中国北方进入了所谓的五胡十六国时代。
这一切,就是因为窝囊皇帝司马衷的不作为,和他那个败家老婆贾南风的胡作非为,所以说,婚姻绝对是大事儿,没有啥比找个好媳妇儿更重要的了,大家一定要牢记这句话。
二、五胡十六国的血雨腥风
只要是对中国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五胡十六国时代,那么,什么是五胡?胡就是胡人,是中国古代对少数民族的一个统称,就像罗马帝国把所有欧洲北边的少数民族都称为日耳曼人一样,胡人本身并不指一个特定的民族。五胡就是指五个少数民族,他们正式的名字分别是匈奴、羯、氐、羌和鲜卑,在八王之乱后的135年间,他们在北方建立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政权,后来因为北魏史学家崔鸿选择了其中最出名的十六个,写了一本书,叫《十六国春秋》,从那之后,史学家就用「五胡十六国」来称呼这段历史。
在我们这个专辑里,别说所有政权,就算是十六国,也不可能全讲一遍,否则你听着无聊不说,我也会累死。我的办法就是在五胡里各选取一个代表性的政权,然后用一根线穿起来,其余的全都一笔带过,甚至不讲,至于说效果好不好,那我就不知道了。
五胡乱华(图片来自网络,仅供参考,如不允许使用请告知)
事情要从公元304年,也就是八王之乱接近尾声,司马颖战败的时候说起。这一年末,在今天的山西吕梁,有一个叫刘渊的家伙自立为汉王,公开与晋王朝决裂,把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汉昭烈帝刘备等人的牌位供在庙里,然后上香磕头,说这些家伙都是我的列祖列宗,我就是大汉王朝的继承者。你要是一拍大腿,说这家伙肯定是刘老幺和刘大耳的后代,那你就错了,这个刘渊是不折不扣的匈奴人,伟大的冒顿单于的嫡亲后代,属于南匈奴的休屠族。
那么,一个匈奴人,名字咋叫刘渊?答案也简单,自从南匈奴200多年前归顺汉朝,搬到山西居住之后,就世世代代和汉族通婚。改汉族姓,起汉族名字,穿汉人衣服这类事情从曹操那时候就变成了一种风尚,是相当时髦的玩意儿,南匈奴贵族如果没有一个汉族的姓氏,出门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因为那代表你还是没进化的野蛮人。
我这里顺便澄清一个流行的谬误,我们现在说五胡乱华,脑袋里往往有这样一幅画面,光着膀子,披着兽皮,手里拎着烤串酒瓶子的少数民族骑着马从北边,或者西边冲进中原,这是不对的。实际上,当时造反的绝大部分胡人早就迁移到了中原,而且还是汉人强迫人家迁进内地的,为啥?自然是为了让人家干活,当苦力,只不过以前无论是汉王朝,还是曹魏,都很强大,这些少数民族人单力薄,不敢反抗,只能乖乖地改个汉人名字,老老实实地干活。
现在晋朝八王之乱自相残杀,内部打得稀巴烂,这些被奴役的少数民族揭竿而起,那是一点都不奇怪,刘渊称王的时候,一个借口就是「晋为无道,奴隶御我」,意思是晋朝人把我们当奴隶一样对待,不得不反。
这话说得好像是冤屈比海深,但实际上,作为匈奴的顶级贵族,别说被奴隶,刘渊这哥们可能连家务活都没干过。他从小在洛阳长大,学习《春秋》《史记》《孙子兵法》,闲来无事练练武艺,长大之后,因为文武兼修,名动洛阳,当时还有人向晋武帝司马炎推荐他,说他可以当大将军。当然,有大臣就站出来反对,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司马炎想想也是,汉将也不少,何必用匈奴,这事儿就不了了之。
想去中央没去成,刘渊没办法,就跟着司马颖这个王爷混日子,到了八王之乱,司马颖和其他王爷打成一团的时候,刘渊就说,俺回去给你招兵买马,带匈奴五部人马来帮你。司马颖自然是大喜过望,连连点头,哥们你快去快回,俺等着你。
可是他哪里能想到,刘渊回到了匈奴人的聚集地,也就是山西吕梁,马上就被部下拥立,自立为王。在就职演讲里,此人是这么说的:「吾,汉氏之甥,约为兄弟,兄亡弟绍,不亦可乎?」这意思就是当年刘邦以宗室女嫁给冒顿单于,那生出来的后代就是汉朝的外甥,我们匈奴和汉朝就如同兄弟一样,现在兄长死了,我这个当弟弟的,继承他的地盘儿,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儿吗?这一番大道理讲完之后,被曹操和司马懿两家人干死的大汉王朝,在一个匈奴人手里,神奇地复活了,如果刘老幺和刘大耳地下有知,不知道这爷俩会作何感想。
刘渊建汉称王这件事,现在普遍被历史学家认为是五胡十六国的开始,他的这个汉,后来被称为汉赵,或者前赵,至于原因,后面我会提到,在我们这个专辑里,汉赵就是五胡里的第一胡,代表了匈奴。
四年之后,刘渊正式称帝,又过了两年,也就是公元310年,刘渊病逝,他的第四个儿子刘聪杀死了合法继承人刘和,继承了他的帝位。和他爹刘渊一样,刘聪也是五胡十六国必须提及的人物,为啥?因为西晋王朝就是在他的手里终结的。
事情是这样的:就在刘聪登基的这一年冬天,八王之乱的胜利者司马越觉得洛阳城很不安全,主要是离刘聪的汉赵实在是太近了,他想的是,早晚有一天,刘聪会打过来,而他司马越虽然也姓司马,但让他为晋怀帝司马炽尽忠,这买卖好像不划算。于是乎,这哥们扔下了晋怀帝司马炽,率领忠于他的大臣们和所有精锐,向南突击,希望打通一条通往长江的道路,换句话说,这哥们要逃跑,甚至有在南方另立中央的打算。
可惜的是,他和他的队伍马上就陷入了各地此起彼伏的暴乱中,公元311年春天,司马越在南下的路上,暴毙在项城,史书上说,「忧惧而死」,
()
用现代话说,就是抑郁症和恐惧症一起发作。
司马越死后,他手下的晋朝大军群龙无首,被刘聪手下大将石勒聚歼在今天的河南鹿邑,十几万军队,顷刻之间,土崩瓦解,所有随军的王公大臣,都被石勒俘虏。
被俘之后,三公之一的司徒王衍和石勒有一番对话很有意思。王衍这个人极擅清谈,所谓清谈,就是坐而论道瞎掰乎。此人经常拿着一根鹿尾巴做的拂尘,和别人吐沫横飞地辩论老子和庄子,著名的成语「信口雌黄」就来自于当时人们对他的评价,说的是这哥们为了辩论胜利,经常修改自己的观点,纯粹的为了辩论而辩论。
前面我们说过,魏晋时期的社会风气,还真的就推崇这样的清谈,只要你能吹牛侃大山,大家就认为你是个人才,和今天美国竞选总统差不多。王衍最后靠着一张嘴连续升官,当上了晋王朝的三公之一,司徒。可是,会辩论,并不意味着你会治理国家,晋朝之所以迅速衰败,和这些官员们不干正事,天天瞎扯有很大关系,后来这个因果关系被明末的大思想家顾炎武总结为四个字,「清谈误国」,当然,最近还要加上四个字,「实干兴邦」。
这一次,王衍被大字不识一个的石勒抓住之后,觉得忽悠一个文盲那还不是手到擒来,就对石勒说,晋朝到了今天这个地步吧,根本就不怪我这个首席宰相,俺自幼就对世俗名利不感兴趣,不想当官,是他们硬逼着我当的。然后他又恭维石勒有天子的容貌,劝石勒脱离刘聪,自立为皇帝。
可惜的是,石勒同学是不认识字,可是并不代表他没有见识,当即很不客气对王衍说,阁下从小就名扬天下,一直都在做大官,现在居然有脸说不想参与朝廷政事,天下就是因为你这样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家伙才乱成这个鬼样子,原话是「破坏天下,正是君罪」,然后把包括王衍在内的一大群晋朝大臣用土墙压死了,给他们留了一个全尸,也算是对文化人的一种尊重。
接下来的事情是毫无悬念,洛阳城里已经没有一兵一卒可以抵抗外敌了。公元311年6月,汉赵大将刘曜和王弥攻破洛阳,包括王公大臣在内,三万多人被杀,财宝被洗劫一空,晋怀帝司马炽成了汉赵的俘虏,被带到了平阳,史称「永嘉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节点。
司马炽做了俘虏之后,刘聪就问他,说你们司马家咋回事,内斗得那么厉害,像疯了一样地杀自己人,是不是有家族遗传神经病啊?司马炽的回答表明了他们司马家不但没有遗传性神经病,智商还挺高。他说是因为天命在你们汉赵,我们自己杀自己是为了给你们让出位置,这叫「为陛下自相驱除」。
堂堂晋帝国的天子,已经卑颜屈膝到了这种程度,马屁拍得啪啪响,但最终还是没能保住性命,两年之后,刘聪一杯毒酒,把晋怀帝司马炽送到了另一个世界。
那么,晋王朝是不是就此谢幕,完犊子了呢?备案号:YXX1xOkkMdkuxowxOXhbZNm
《魏晋南北朝》第 11 节 中原五胡起 五胡乱华是怎么回事(第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