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仁兄弟(第1/3页)
木马小说网www.mumahao.com
人的记忆往往是由印象深刻的碎片组成。
徐良的父亲和李更生的父亲是老相识,很小的时候俩孩子就互相认识,彼时在小王庄的晒谷场上,两个光着屁股蛋的男孩躺在地上摆字,李更生摊开手脚说这是“大”字,徐良指着小鸡鸡说我是“太”字,引起一片哄笑。
二人算得上发小了,八四年全家回城,两家人依然保持着联系。徐良十八岁那年考上大学,更生的父亲带着他来道贺,那时徐良一家还住在市区亲爱巷的老房子里,炎炎夏夜,家里摆了一桌酒菜,两个已经生分的少年谈着理想和未来,更生说家里给他说好媳妇了,国庆节就结婚,结了婚就去工地干活,徐良说我本科上完继续读研,然后留在上海发展。
后来,更生媳妇带孩子来市里看病,见过徐良的父母。更生在上海金茂大厦工地上干活的时候,去浦西找过徐良,徐良请他吃了一顿本帮菜,再往后,双方老人都不在了,徐良也换了手机,联系便断了。
“对,这是我儿子李可健,可健,这是你徐良叔,还记得么?”李更生沧桑的脸上洋溢着喜悦,两人明明是同龄人,更生明显更加苍老一些,花白而蓬乱的头发,穿了十几年的旧外套肩膀上一层头皮屑。
久别重逢是大喜事,怎么着也得喝两杯庆祝一下,两个中年男人一拍即合,家也不回了,现在就去喝酒。
李更生说:“走,咱上同仁居置一桌。”
徐良说:“你有多少年没来市里了,早就不开了,我带你去桥头小馆子吃干煸菜。”
李更生说:“小馆子哪行,我确实十几年没来市里了,这样,让俺儿找地方,他们年轻人知道的地方多。”
李可健拿出手机上某APP搜索附近的美食,他虽然是年轻人,但吃外卖比较多,还真不清楚附近有什么既排场又廉价,还适合中年人喝酒的场所。
趁着这个空当,李更生迅速在路边小超市买了包四十五块钱的苏烟,当儿子的知道,老爹好面子的劲上来了,中午这一场,是奔着大几百的消费去的,再看这位徐叔,似乎经济状况也不怎么优越,不行,得阻止他们这种愚蠢的行为。
李可健灵机一动:“我知道有一家不错,你们跟我走就行。”
李更生说:“听年轻人的,咱跟他走。”手里的苏烟拆了封,拿出两支来递给徐良,又帮对方点燃,李可健注意到父亲稍有不悦之色,又迅速消失,他猜是因为徐叔不大懂规矩,接烟应该接最外侧的那一支,别人帮你点火的时候要伸手罩着护火。
徐良确实不大懂这些,抽烟他都是刚学会没多久。和发小边走边聊,互相叙述这些年来的经历,两人皆是一番唏嘘,岁月无情,大半辈子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过去。
李可健带他们去的是德政路和绿苑路交叉口的郑记牛肉城,从外面看不像个正经饭店的样子,房屋和棚子都很潦草,但是从门前停着的车辆又能得出结论,这家店生意绝对火爆。
到了门口,又免不了一阵撕吧,李更生虽然心里认可了这一家的档次和价位,但是碍于面子,又说换一家吧去市里大饭店吃,徐良说不用,就这一家吧,我来吃过几次,他们家炒素鸡味道不错。
“那就这一家,我去拿一瓶酒。”李更生从善如流,但还有自已的小坚持。
这回是李可健劝谏:“大中午的喝啥,下午还得去看房呢,满嘴酒气多不好。”
徐良也跟着说:“晚上再喝,我家里有好酒。”
但是李更生还是去柜上拿了一瓶洋河和三个一次性杯子来,这边李可健点了三碗牛肉汤,一盘炒素鸡,一盘炒牛杂,一盘拌牛脸,汤有十五、二十、三十的规格,深谙老爸性格的李可健点了最贵的一种,汤里碧绿的蒜苗,拌上牛油辣椒,扑鼻的香,两块钱个的壮馍拿了六个,这一顿下来,也不少钱。
室内客满,只能坐在雨棚下面进餐,看着排队的食客和铁钩子吊在屋檐下的整条带毛牛腿,有种在乡下赶集的感觉。
喝牛肉汤的地方终究不适合喝酒畅聊,看着排队等位的顾客也于心不忍不是,三人喝了汤吃了菜,下了半斤白酒,打道回府。
二两五下肚,人就亢奋起来了。李更生眉飞色舞,说我这趟进城是给俺儿买婚房的,必须要一百平方以上的三室两厅,带电梯的,住着宽敞,俺儿在国企工作,能贷款,我这些钱在外面打拼,也苦了不少钱。
《下一站彭城广场写的什么》第13章 仁兄弟(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