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永久书架完结榜排行榜

第四十二章 汉灵帝刘宏(第2/3页)

木马小说网www.mumahao.com

历史上的那些腐败王朝,大都存在着买官卖官的丑陋现象,这些朝廷虽然腐败,但也知道卖官行为是一种不齿之事,因而运作起来都是遮遮掩掩,巧立名目,一般情况下不会光明正大地操作,但是历史上就有这样一位皇帝,将卖官行为推向了极致,居然堂而皇之明码标价,公开卖官,时间长达七年之久。

这位疯狂卖官的皇帝,就是汉灵帝刘宏,刘宏登上皇位,纯属侥幸,汉桓帝刘志死后,没有儿子继承皇位,窦皇后为了把持朝政,便将继承人锁定在了汉桓帝的堂侄——当时只有12岁的刘宏身上。

可见,刘宏登基,实属侥幸,刘宏登基以后不久,宦官软禁了窦太后,控制了朝政,总揽了大权,至此,东汉的命运便不可逆转地走向衰落了,当时的政坛风雨飘摇,而刘宏就在这种情况下干起了卖官的勾当,而且干得很起劲。

汉灵帝之前的一些皇帝,也曾干过卖官的事,但大都只是偶尔为之,而且所得钱款一般都是“佐国之急用”

,只有这位刘宏同志,将卖官这一勾当发扬光大,推到了极致。

在汉灵帝刘宏之时,一切都是赤裸裸的,最为荒唐的是,刘宏竟然在西园,开办了一个官吏交易所,明码标价,公开卖官,不论才学,不论品性,不论操守,但凡是有钱,就可以买官,而卖官所得钱款,都流入了汉灵帝自己的腰包。

刘宏统一了官职的市场价,亲自制定了卖官的规定,稳定了市场秩序。

而他制定的卖官规则有:地方官比朝官价格高一倍,县官的价格则根据所治县的大小、贫富而定,官吏的升迁也必须按价纳钱。

一般来说,官位的标价是以官吏的年俸为依据的,比如年俸两千石的官位,其标价是两千万钱,年俸四百石的官位标价是四百万钱,换句话说,官位的价格是官吏年收入的一万倍。

灵帝成年后,设置西园供自己享乐,灵帝将卖官所得收入用于西园的建设,中常侍吕强进谏:“天下财物都是陛下的,何必还分公和私?”

灵帝不听,卖官的政策一直持续到灵帝逝世。

历史上有三个王朝的宦官之祸最为酷烈,头一个东汉,第二个唐朝,第三个明朝。

虽然不能把这三个大一统王朝的灭亡,全都算在太监头上,但太监干政却是导致帝国崩溃的主要原因之一。

东汉是第一个出现宦官之祸的王朝,在这里先讲一下,东汉还没有“太监”

这个名词,到了唐朝才有的,在东汉之前,“宦官”

也不全是去过势的男人,士人也是可以入宫当差的,秦末巨贼赵高极可能不是太监,直到东汉初年,朝廷才规定入宫的宦官必须全部由“阉人”

当值。

灵帝执政期间,皇权有所削弱,灵帝在位20年,是宦官在汉朝历史上最长的统治时期。

宦官的编制名目繁多,令人眼花缭乱,而且它们在灵帝时代,更是有增无已,灵帝更是突破常制,一次便册封了十二位中常侍,史称“十常侍”

灵帝执政早期,中常侍王甫、曹节深受刘宏信任,后来王甫被司隶校尉阳球害死,曹节逝世,张让和赵忠便成了灵帝宠信的宦官,灵帝甚至将二人比作自己的父母,可见对宦官的依赖。

宦官们在雒阳修建的宅邸非常高大,有一次,灵帝到永安候台登高观看雒阳城,宦官们请中大人尚但进谏:“天子不适合登高,登高则百姓离散。”

灵帝居然听信,便作罢。

东汉末年的士林清流名号繁多,派系纷杂,按名望和地位划分,有“三君”

、“八俊”

、“八顾”

《史事讲堂》第四十二章 汉灵帝刘宏(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