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永久书架完结榜排行榜

垂帘听政 宋真宗章献明肃皇后刘娥(第1/1页)

木马小说网www.mumahao.com

说起宋真宗的皇后刘娥,一般人可能不太知道,但说起民间传说“狸猫换太子”中的刘娥,在中国可以说得上是家喻户晓。这位曾在历史上被称为“宋代武则天”的一代女主,却以这样一种被扭曲了的形象存在人们的记忆中。

而事实上,真实的历史虽然不说是完全不搭边,至少也相差甚远。

从一个卖唱的孤女,到一国之母,再到垂帘听政,再到身披龙袍,刘娥的一生,充满了曲折离奇。可以说,刘娥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性的皇后之一。她可算得是历代皇后中出身最寒微最孤苦的,甚至连出身都存疑;她虽然尊贵,却是孤独的,她终其一生没有一个真正血缘意义上的亲人。但是她也是中国第一个建立了完整的垂帘听政制度的皇太后,由于她的原因,使得宋朝垂帘听政的皇太后达八人之多,数目为历朝之冠;在刘娥之前的太后谥号均为二字,从刘娥开始,参照女皇武则天,称制太后谥号为四字;她是中国历史上继武则天之后,另一个穿上龙袍的女人,再也没有第三个;史学家将她和汉代吕后、唐代武后并称三大女主,并称其为“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的大宋女主;清代的慈禧是她的崇拜者,曾经下令自己一切听政的体制都要参照“宋代章献皇后故事”……

她的一生,分为四个十五年。第一个十五年,她是民间逃难的孤女;第二个十五年,她被未登帝位的真宗金屋藏娇,最美好的岁月里,却是不见天日担惊受怕的;第三个十五年,她是真宗的宠妃;第四个十五年,她是掌握国政大任的皇后、皇太后……

983年,即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太宗赵光义下旨给诸皇子封王开府,十六岁的皇三子赵恒被封为韩王。出了宫的韩王像出了笼的鸟儿自由自在,他遇上了一个令他倾心一生的女子,从蜀中逃难而来的民女刘娥。

这一年刘娥十五岁,和她在一起的是一个银匠叫龚美。尽管后来在官方的记录上,刘娥被称为一个真正的官家千金:据说她祖籍太原,她的祖父刘延庆在五代十国的后晋、后汉时任右骁卫大将军,她的父亲刘通官居虎捷都指挥使,母亲庞氏也出自名门。甚至于她出世的时候,还伴着许多奇异的吉兆,比如说她母亲梦到一个月亮掉入怀中而孕育了她等等。

我觉得这些官方记录,更像是她后来为了当皇后、称制垂帘甚至称帝而做的舆论造势,就像武则天夸耀自己是梦见金轮而孕,赵匡胤说自己出生时满室异香一样,想要称帝的人多半喜欢给自己造这种神异出生论。从刘娥掌权之后,始终找不到真正的亲人来看,她更像是一个逃难中父母不详的孤儿。自从宋太祖灭后蜀以来,一直有蜀人连年不断地起义,看来是战争和动乱使刘娥失去了亲人和她的身世。

刘娥在流浪中学会了一种谋生技艺叫“鼗鼓”,这种东西有点像今天的拨浪鼓,在民间作为乐器演出。京城人觉得很稀罕,刘娥凭此糊口,她的美貌和聪明却吸引了微服的王子赵恒,她也因此进了韩王府。

十五六岁的少男少女,陷入初恋的爱情之中,当然是如胶似漆,然而这种身份悬殊的恋情,却往往不能为周围环境所认同。先是赵恒的乳母秦国夫人看不惯这小情侣的亲亲热热,并将此事向太宗告状。而宋太宗赵光义正准备为儿子们结亲将相之家,听到有一个卖艺的女子居然迷惑了韩王的心,一怒之下,下旨将刘娥逐出王府。

赵恒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把刘娥藏在心腹张耆家中,就这么一藏藏了十几年。然而这对于刚刚做上幸福梦的小姑娘来说,无异于是晴天霹雳,这对她的一生有了极大的改变。

紧接着,赵恒在赵光义的旨意下娶进了大将潘美的女儿潘氏,无端被拆散鸳盟的赵恒颇迁怒于王妃潘氏,潘妃嫁过来不久倍受冷落,再加上潘美因北伐失利被降罪,郁郁而终,娘家的失势更令潘妃度日艰难,嫁过来几年之后,抑郁而死。

如果不是外界政治气候的变化,刘娥很可能会终此一生,以一个皇子的外室而终结,未必不是一种生活,但是命运却开始出现了转折。

宋朝是赵匡胤夺了后周柴世宗孤儿寡母的江山而得,因此一开始太祖赵匡胤就在杜太后的劝说下,立下“兄终弟及,国赖长君”的国策。尽管在赵匡胤后期因为儿子赵德昭日渐长大成人而有些改主意,但是已经无法从弟弟赵光义手中收回权力。赵光义在后世“烛影斧声”的疑云中登基,当时照原定方案,赵光义死后将传位给弟弟赵廷美,而后再将皇位传回给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赵德昭与赵德芳。所以当时若按照正常皇位继承位顺序,应该是赵廷美、赵德昭、赵德芳、赵光义的长子赵元佐,次子赵元僖,赵恒名列皇位继承的第六位。

然而赵光义在做了皇帝之后,并不打算把皇位按照这种顺序传下去。先是太平兴国四年,逼死赵德昭;此后又过了两年,赵德芳也重病而死;最后只剩下弟弟赵廷美,在太平兴国七年以谋逆罪名,流放房州,赵廷美一年多以后,就病死房州。

赵光义原本属意立长子赵元佐为储,不料赵元佐却对父亲这种伤害骨肉的做法很是反对,先是为赵廷美求情不果,再听到赵廷美病死的消息,激怒成狂,火烧东宫,被赵光义囚禁,失去了皇位继承权。

而次子赵元僖在被立为皇储之后,也莫名暴死。冥冥之中,竟无意间将三皇子赵恒推上了皇位,也在间接之中,成全了刘娥。

而此时,刘娥在十几年的幽居生涯中闭门读书,从一个昔日目不识丁、天真无邪的乡下丫头,脱胎换骨成了饱读诗书、精于谋略的政治女人。皇位并非无端落于赵恒头上,赵元僖死后足有数年时间,皇储之位悬而不决,诸子相争,赵光义晚年又极为多疑。赵恒得承皇位,颇经一番周折,而刘娥从中或多或少也学到些权谋相争。

998年,宋真宗赵恒继位之后,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把心爱的女人接进宫来了。但此时宫中,早已经有了正宫皇后郭氏。

如果没有那十几年的幽禁,也许刘娥对于赵恒来说,可能跟后宫的其他女人没有多大的区别。身为皇帝的赵恒,生命中的任何一个女人都唾手可得,不曾用过心费过力,自然也就不会太放在心上。但是当赵恒遇上刘娥的时候,他还很年轻,在最真挚的年纪感情受挫,此后的岁月里只能偷偷相见,相思之苦、相聚之难,他为之付出的心血和感情,是其他后妃不可能有的。唯其难得,因此珍贵,所以在他的一生中,也许有无数的女人,而他唯一真正付出过真心的,却只有刘娥一人。

刘娥入宫时,已经是三十岁了,真宗所有的后妃,都比她年轻,但是最得宠的却仍然是她。而经历几千里逃难挣扎求生,在酒肆歌场混迹过,又经过十几年幽居生涯的刘娥,其心计手段,远非那些养尊处优从闺阁到后宫的后妃所能比的。在真宗的后宫里,她始终独宠专房,同时,又不显山露水。

刘娥入宫不久,真宗就想立刻封她为贵妃,不料却受到了宰相李沆的拒绝。而此时的刘娥已非年轻时处处爱争胜的性格,自那以后,她做任何一件事都喜欢水到渠成。她不再提起此事,安然从后妃中最底层的美人一位做起,然而在整个后宫中,却无人敢轻视她,包括皇后郭氏在内。甚至比她名分更高的其他妃子,都争相来讨好她。

皇后郭氏的身体一向不太好,连生了三个皇子,有两个早夭,仅活着的二皇子祐,也在九岁时夭折了。郭后受此打击,在景德四年(1007年)病逝。

郭后去后,刘娥封后的事情,就被真宗提到日程上来了,然而却遭遇了冰霜。宰相重臣们根本不接受一个来历不明、出身微贱的女人为皇后,他们甚至提出了让另一个妃子杨氏和已故宰相沈伦的孙女沈氏作为候选人。

三十年的相爱,只是因为一个名分,却因此而一次次被放逐,被羞辱,被拒绝,刘娥和真宗自然不会就此罢手,真宗甚至比刘娥更坚决,当年因为自己无能为力,而无法保全自己心爱的女人,而今到了这种地步,自己仍然不能够做主,又是何其的恼怒。

这个时候刘娥反而忽然上了辞表,表示自己退出皇后之位的竞选,于是真宗的皇后之位就空了下来,一空就是六年。

当然这六年里刘娥也没有闲着。不知道为了什么,她和真宗在一起三十多年,虽然独宠专房,却一直没有儿子。这不但是她的烦恼,也是真宗的烦恼。真宗的子嗣一直不太旺,他一共生了五个儿子一个女儿,却都没有一个活得长的。直到景德三年最后一个儿子也夭折了之后,皇宫里没有一个孩子。皇帝无嗣是一件很令人头疼的事,真宗虽然迫于无奈,将弟弟越王赵元份的儿子赵允让接入宫中,但终究还是希望能够有一个自己的亲生儿子。

大中祥府二年,在郭后去世后的第三年里,后宫终于传出喜讯,真宗对外的宣布是:“德妃刘娥生下了一个皇子。”并以此为由,堵住了满朝重臣的嘴,在小皇子三岁那年,刘娥终于如愿登上了皇后的宝座。

这个孩子取名受益,在官方对外发布的消息中,他的生母是皇后刘娥,而实际上,他的真正生母,却是刘娥的侍女李氏。李氏是江南人,祖父是吴越王的旧部,而吴越王的女儿恰好嫁给刘娥的哥哥刘美,也就是和她一起来京城的银匠龚美。当刘娥身份地位一步步蒸蒸日上的时候,她需要有背景有家族有外戚,因此,和她一起进入京城的同伴龚美,就成了她的哥哥,并改姓刘。也正因为如此,银匠出身的刘美此时已经是执掌京城军机的武胜军节度使,并在前妻去世之后,娶了吴越王府的小姐为继室。而这位李氏,也就很可能是刘美和吴越王府为了刘娥的“借腹生子”计划而进献的美女。

《权力巅峰的女人电子书》垂帘听政 宋真宗章献明肃皇后刘娥(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