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第1/1页)
木马小说网www.mumahao.com
他终于不顾罗丝,不顾自己对罗丝的爱,决定不学拉丁语,可是这也不是因为奥尔奈的关系。他的时间就等于金钱。比拉丁语更重要的东西多着呢,有那么许多学科在强凶霸道地叫嚷,要他去学。再说,他必须写作。他必须挣钱。他一篇东西也没有被采用过。四十篇稿件在各家杂志社里不断地兜圈子。别人是怎么搞的呢?他在公共阅览室里花了好多时间,仔细地看别人写的东西,用批评的眼光专心研究他们的作品,拿它们跟自己的作品来作比较,想不通,始终想不通他们发现了什么秘诀,使他们的作品会有人要。
叫他惊奇的是,刊载出来的作品里竟有那么许多死气沉沉的东西。文章里找不到五光十色的生活。没有一丝儿生气,可是却有人要,价钱是两分钱一个字,二十块钱一千字——剪报资料上这么说的。他被数不清的短篇小说弄得迷惑不解,它们写得很轻松,很俏皮,这他承认,可就是没生气,不真实。生活是如此奇异,如此神妙,充满了许许多多的问题、梦想和英勇事迹,可是这些小说写来写去只写些生活里的平凡事。他体会得到生活里的压力和紧张,生活里的狂热、血汗和剧烈的动荡——当然啦,这才是写作的题材!他要讴歌那些领导着没有成功希望的运动的人们,狂热的恋人们,以及在恐怖和苦难中、在重重压迫下作着斗争、拚命用力使生命冒出火花的巨人们。可是,杂志上的短篇小说似乎只想一味吹捧勃特勒先生那一路卑鄙的孜孜为利的人们,只想渲染那批平庸无聊的男女的平庸无聊的风流韵事。难道这是因为杂志编辑们本身都是平庸无聊的缘故吗?他这么问。要不,敢情他们,这批作家、编辑和读者都害怕生活吗?
然而,他的主要困难还在于他一个编辑或作家都不认识。他不但一个作家也不认识,就是一个曾经尝试过写作的人都不认识。没有谁来指点他,暗示他,给他一丁点儿忠告。他开始怀疑编辑是不是真正的人。他们似乎是一台机器上的齿轮。正是这么回事,一台机器。他把自己的心血倾注在短篇小说、杂文和诗歌里,只落得把它们交给了这台机器。他把稿子那么样折好,把回信所需的邮票跟稿子一起放在长信封里,封上信封,外面再贴上邮票,然后投在邮筒里。它横贯大陆,从西海岸跑到东海岸,隔了一段时期以后,邮差又把这稿件送还给他,长信封换了一个,外面贴着他附去的邮票。那一头根本没有什么有血有肉的编辑,只有一套安排得很巧妙的齿轮,它们把稿件从一个信封里抽出来,放进另一个,贴上邮票。这真像自动售货机,你投铜子进去,机器里的金属轮子转了一阵,吐出一块口香糖或者一块巧克力来给你。你拿到的是巧克力还是口香糖,那得看你把铜子投在哪个投币口里。那台编辑机器也是这么回事。一个投币口会叫机器吐出支票来,另一个是退稿单。到那时为止,他找来找去只找到了第二个投币口。
正是退稿单使这回事彻头彻尾地像是可怕的机器操作过程。这些退稿单的格式是印得千篇一律的,他已经收到了好几百张——他早期的那些稿件每篇都换到十来张之多呢。要是所有这些退稿单中有一张上附着一句话,一句私人的话,他会多高兴啊。可是就没有一个编辑肯这么做,证明他是个人。他唯一的结论是:那一头根本没有什么有血有肉的人,只有些齿轮,油抹得挺滑润,在机器上完美地运转着。
他是个好战士,全心全意、不屈不挠,他会心甘情愿地喂这架机器,一年年地喂下去;可是他在流血,流得太多,人都快死了,因此不消几年,只消几个星期,这场斗争的结局就会分晓。每个星期的伙食费使他更进一步地逼近毁灭的深渊,而四十份稿件所需的邮资也差不多同样厉害地把他榨干。他不再买书了,在处处小地方精打细算,想使那个不可避免的末日迟一天来临;然而他不懂得怎样节约,竟给了他妹妹玛丽安五块钱去买件衣裳,这一来,会使末日提早一个星期来临。
他在黑暗中挣扎着,没人指点他,没人鼓励他,处处碰到叫人泄气的事。连葛特露也开始怀疑地对他侧目而视了。起初,她看出他在干着一桩傻事,可是怀着对弟弟的宠爱,好歹容忍下来了;可是如今,由于对弟弟的关怀,她焦急起来啦。她以为,他不只是愚蠢,简直是疯狂了。马丁明白她的心情,这比伯纳德·希金波森当面唠唠叨叨地奚落他更叫他难受。马丁对自己有信心,可是只有他自己一个人怀着这种信心。连罗丝对他也没有信心。她指望他专心读书,虽然没有公开反对他写作,可也从来没有赞成过。
他从没提出过要把自己的作品给她看。一种患得患失的微妙心理不让他这么做。再说,她大学里功课挺繁重,他不愿剥夺她的时间。然而,她得了学位以后,却主动请求他让她看些他写的东西。马丁又是高兴又是害臊。这儿是个裁判员。她是个文学士。她在有本领的导师指导下研究过文学。也许编辑先生们也是有才能的裁判员吧。可是她不会跟他们一样。她不会递给他一张铅印的退稿单,也不会通知他说,不采用他的作品不一定就意味着他的作品没有价值。她会像个有血有肉的人那样,用她那种干脆、伶俐的口气跟他讲,并且最重要的是,她会看到几眼那个真正的马丁·伊登。从他的作品里,她可以看出他的心灵是什么样的,她还可以了解,多少了解一点儿,他的梦想究竟是什么,能力到底有多强。
马丁把他那不少短篇小说的复写本集在一起,迟疑了一会儿,把《海洋抒情诗》也一起拿了。那是将近六月底的一个下午,他们骑上自行车,往山里去。他跟她两个人一起出去,这还是第二次,香喷喷、热呼呼的空气刚被海风吹凉,叫人心旷神怡,他们在这氛围里骑车前进,他深深感到这真是个十分美丽而井井有条的世界,活着、爱着真有意思。他们把自行车搁在大路旁,爬上一个光秃秃的棕色小丘,丘顶上的草被阳光晒枯了,好像心满意足地进入了收获季节,发出一阵芳香气息。
“这些草的任务已经完毕了,”马丁说,他们一边坐下来,她坐在他的上衣上,他呢,身子贴在热呼呼的土地上,摊手摊脚地躺着。他嗅着这些茶褐色的草的香气,这香气直钻进他的脑门,使他的思潮翻腾起来,从这些草一直想开去,想到一般的草。“它们完成了生存的使命啦,”他亲切地拍拍枯草,继续说。“它们在去年冬季那阴沉沉的阵雨下滋长了雄心,战胜了暴虐的早春,开出花朵,诱来昆虫和蜜蜂,撒下了种子,尽了自己的本分,对世界作了交代,并且——”
“为什么你总喜欢用这种实际透顶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呢?”她打断了他的话。
“我想,是因为我研究了进化论的关系吧。说实话,我的眼睛还是最近才张开的呢。”
“可是我觉得,你变得这么实际,就会看不见美了,就像孩子们抓到了蝴蝶,把它美丽的翅膀上的粉抹掉一样,你把美给破坏了。”
他摇摇头。
“美是意味深长的,可是我过去从来不知道这意味是什么。我只以为美是一无意义的东西,以为美就是美,说不出所以然来。我关于美什么都不懂。如今我可懂得啦,或者不如说,刚开始在懂得。如今我既然懂得了草所以是草的原因,懂得了使它们成为草的阳光、雨水和土壤的全部化学作用,这些草在我看来就更美了。是啊,随便哪种草的生活史里都有着传奇,不错,还有着冒险经历呢。一想到这一点,就叫我激动。我想到了力和物质的作用,想到了其中一切惊人的斗争,就觉得,我简直可以给草写一部史诗呢。”
“你讲得真出色,”她说,听得出了神,他留意到她正目光炯炯地打量着自己。
他不由得一下子慌张不堪,窘得不得了,脖子和脸蛋都涨得通红。
“我希望正在学会怎样讲话,”他结结巴巴地说。“我心坎里好像藏着那么许多话,巴不得说出来。可是实在太重大了。我不知道该怎样说出真正藏在我心坎里的话。有些时候,我觉得仿佛整个世界、整个生活、一切东西,全在我心坎里安下了家,叫啊嚷的要我当发言人。我感到——啊,我实在说不上来——我感到这是重大的,可是一开口,我就叽叽呱呱的像个娃娃啦。把感情和感觉变成书面的或者口头的语言,要叫读者或听到的人再把它回复成完全同样的感情和感觉,真是桩了不起的工作,真是桩非同小可的工作。瞧,我把脸埋在草里,我从鼻孔里吸进去的气息,激起了我千百种念头和幻想,叫我直打哆嗦。我吸进去的是一股宇宙的气息。我懂得歌唱和欢笑、成功和苦痛、奋斗和死亡;我在脑海里看见的那一幕幕幻景,不知怎么着,正是从草的气息里升起来的,我真想把这些幻景讲给你听,讲给全世界听。可是我怎么行呢?我的舌头被缚住了。刚才,我就想用话把草的气息所给我的感受讲给你听。可是我没有做到。我至多只用了些笨拙的话来给些暗示罢了。我讲的话自己听来也是胡说八道。可是我不吐不快,都快憋死啦。唉——”他举起双手,表示无可奈何的样子——“压根儿不成!讲了人家也不懂!实在没法说出来!”
“可是你实在讲得很出色呢,”她又这样说。“你倒想想看,我认识你还没有多久,你已经进步了多少!勃特勒先生是个著名的演说家。在竞选的时候,他总是被州选举委员会请去到各地去演讲。可是那一天在晚宴上,你讲得就跟他一般好了。只是他更能控制自己罢了。你太容易激动;可是你多练习练习,就会把这缺点克服过来。是啊,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出色的演说家。你大有前途——只要你想干。你很是干练。我相信,你可以领导别人,并且没有理由可以说,你想着手干什么事,会干不成功,就像你把语法学成功那样。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出色的律师。你会在政界大出风头。没有什么事来阻挠你,使你得不到像勃特勒先生那样的伟大成就。而且不会得消化不良症,”她笑盈盈地加上一句。
《马丁·伊登好句》第十四章(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