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节 2021 年国考申论地市卷答案(第3/3页)
木马小说网www.mumahao.com
一、审题
很多同学一读这句话「物无妄然,必由其理」,感觉很晦涩,不懂。先不要管它,来看后面的一句话:这句话对提升治理效能有深刻的启示。
这就给出了明确的主题、清晰的工作目标——提升治理效能。
类似江苏省考中的一道题:「给定资料5」中提到,想象一种语言就意味着想象一种生活方式,网络世界为这种想象提供了无限可能。请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围绕「网追正能量担当新时代」这一主题,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题干这句话略为抽象,但是「主题」很直白,工作目标就是写一篇文章,去谈如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去担当新时代的责任。
展开的角度就选择「怎么办」的对策角度。
二、分析材料
讲某个具体方面的治理(乡村、戏曲、社区、人行道),这些例子都比较具体,如果我们从乡村、戏曲、城市的角度去写,就比较局限于事例了。
我们还是回到小题的作答思维,把这篇大作文当做一道启示类的对策题,这4则材料都是事例,我们要从事例中归纳出共性的、具有普适性的做法,成为应用于各方面治理皆可行的「智慧」
()
。
材料中的做法:
材料1:群众自治;保护自然生态
材料2:回归民间,回归群众
材料3:改善自然生态环境;服务群众;智慧治理;群众自治
材料4:保障行人通行权益(维护群众利益、服务群众)
找到共性的做法,去提升治理效能:尊重自然规律、重视群众力量、利用智能技术
【千寻老师答案】1002字
「治」慧
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我们党提出了要切实提升治理效能的重大目标任务,那么在新时代该如何提升治理效能?我们从古人的智慧中可以探寻一二。古人有云「物无妄然,必由其理」,意为事物的发展变化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有其特定的规律。这启示我们,社会治理中也不可随心所欲,必须把握治理的规律和方法,凝聚起治理之「慧」。
凝聚治理之「慧」,要遵循自然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本就是密不可分的,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自然环境的变化也直接影响文明的兴衰演替。在人类历史上曾有过诸多惨痛的教训: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英国伦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这都让我们认识到,以违背自然规律换取经济发展必会付出惨痛的代价。而在新时代,当我们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社会治理当中时,在乡村,可以看到绿水青山中珍稀动植物们快乐生长,乡亲们的腰包也在绿色经济之路上越来越鼓;在城市,清澈的河流穿过城区,承载着浓浓的文化气息。生态兴则文明兴,治理之「慧」就在人与自然和谐之中闪耀光芒。
凝聚治理之「慧」,要重视人民力量。过去,我们更多的是强调国家、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性,而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我们倡导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这就要求在社会治理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一方面在于洞察人民群众的需求,只有以问题为导向,搞清楚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结点,才能让社会治理更有针对性,诸如要想让文化下乡活动更具吸引力,就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群众的不同需求进行创新。另一方面,在于让人民群众参与进来,例如,民间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群众自办文化的活力,乡村和社区的治理也离不开群众自治的力量……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唯有重视人民力量,才能让治理效能真正提升。
凝聚治理之「慧」,要善用智能技术。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飞速发展,智能技术不仅促使社会治理中多主体达成「共治」,更能大大提升治理的效率,例如,「城市眼」管理模式,可让商家、社区和城管开展协调合作,并通过技术设备大量识别出违规行为。在新冠疫情防控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政府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时披露疫情信息、协调配置医疗资源,让企业、社会团体、公众共同参与防控,构筑起了全民战疫防线,这正是智能技术所支撑起的社会治理新实践。
风正潮平,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奋鞭策马。社会治理效能的提升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还需更深刻地把握社会治理之「理」,凝聚更多治理之「慧」。备案号:YXX1L2vpGLzHJKZJ4oUkXm2
《公务员申论模板及范文》第 7 节 2021 年国考申论地市卷答案(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