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节 如何把材料变成答案 提高归纳概括能力(第3/4页)
木马小说网www.mumahao.com
1。分析题中「条理性」:体现在2点,一是梳理出材料的行文脉络,找全有用的要点;二是将要点排列的有条理,这一点可以通过「作答框架」来实现,即「亮明观点——证明观点——推断评价」。
2。分析题中的「逻辑性」:将梳理出的要点进行有效组合,证明你的观点,而非简单罗列。
(三)在公文题中的运用
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公文题考察的不是「格式」,而是「整合材料」。
上一道让诸多考生抓狂的真题:
2019年国考副省级真题:某省政府办了一个农村发展战略研习班,其中一项研习内容是「卢作孚的乡村建设构想」。假如你是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3」,围绕卢作孚的乡村建设理念及现实意义,写一份导学材料,以指导学员更好地学习。(20分)要求:(1)内容全面准确;(2)层次清楚,分条作答;(3)不超过600字。
审题:从题干中可知,答案要有2个大层次:「建
()
设理念」和「现实意义」。所谓「建设理念」就是头脑中的指导思想,「现实意义」就是这些理念对现实工作的启发与帮助。
这篇材料非常长,且原文属于一篇「学术论文」,不是常见的「新闻素材」,阅读起来略显晦涩,让许多同学犯了难。现在,我们一起来阅读材料:
整篇材料读完了之后,其行文脉络可以划分4个层次:
这4个层次,就是卢作孚的乡村建设理念,且每个理念的前后文同时配有其现实意义。
附赠原文链接:【钱理群谈乡村建设】读卢作孚https:www。sohu。coma244774041_653202
原文的行文脉络分为5个层次,命题人将其进行删减,去掉了关于「国家现代化」的论述。
附赠参考答案:
【小结】
1。公文题的「层次性」:常在题干或材料首段有提示,一定要捕捉到。
上图文段提示答案有2大层次:「规划理念」和「管理经验」。
2。公文题的「逻辑性」:格式是次要的,重点还在于梳理材料的「行文脉络」,例如导学材料这题,行文脉络就是「理念+现实意义、理念+现实意义……」,层次上非常清晰。
分析一篇网络答案:
3。关注材料提示词:
本题材料中的「概念」「今天」「现实」等词汇,都在不断提示我们答案就在这里!快看!
为什么会这样?思考一下,是「先有材料,后有考题」,还是「先有考题,后有材料」?
无疑,申论考试是先有材料,后有考题。命题人就是根据材料的特点、材料的特殊词汇,才想到如此命题的呀。因此,我们一定要将题干与材料结合,捕捉「提示词」。
三、提升「归纳」能力的途径
(一)阅读理论文章,提升政治素养
刚才有提到「自治」「德治」「法治」的概念,有同学就一脸懵,脑子里没货啊!在此建议大家学有余力的情况之下,去阅读一些理论文章,提升一下基本政治素养。
《公务员申论考试答题卡》第 2 节 如何把材料变成答案 提高归纳概括能力(第3/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