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永久书架完结榜排行榜

第 7 节 蜀相诸葛亮 曹魏蜀汉谁是中华帝国传承里的正统王朝(第2/3页)

木马小说网www.mumahao.com

不过你千万要注意,万一有一天你穿越回去,别称呼人家是蜀国,更不能像电视剧一样,扛着一面大旗上面写着一个「蜀」字,否则刘大耳肯定一剑劈死你,朕乃中山靖王之后,堂堂大汉皇帝,你居然敢称呼朕的天下为蜀国,那不是骂人吗?

当时的情况是,只要汉献帝还在位置上,刘备一定不能称帝,因为那样就是篡位;但只要老曹家把汉献帝弄下去了,刘备一定要称帝,否则就等于是屈服于曹家这个篡位的,一句话,他称不称帝完全取决于老曹家。

那么,刘备这个自认的汉朝继承者,被不被历史学家承认呢?这个问题也可以延伸一点儿,曹魏和蜀汉,谁才是中华帝国传

()

承里的正统王朝?

很遗憾,后人还是认为老曹家的曹魏才是正朔,理由有三点:第一,曹家占据了中原,同时也是汉文化的传承者;第二,曹丕的皇位是从最正统的东汉天子刘协手里接过来的政权,这在法理上无懈可击;最后一点,后来公认的中华帝国晋王朝,只承认曹魏的合法性,而不是吴蜀两国。所以,在史书里,曹魏才是正朔,刘备只能是陪衬,虽然他姓刘,也是刘老幺的子孙,但伟大的汉王朝还是被认为灭亡在曹丕称帝的那一刻,公元220年10月。

刘备称帝之后的3个月,也就是公元221年的7月份,为了夺回荆州,也为了给关羽报仇,亲率大军准备征讨东吴。不幸的是,大将张飞刚要从阆中出发,与刘备两路并进,就被手下干掉了。

张飞的形象因为《三国演义》的关系,一直都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大力士,近年来又有人给他翻案,说他是书法和绘画的天才,才学也高,曹植有八斗,人家张翼德家里好像也有四五斗。可是这两种说法在史书上都没有依据,纯属是后人根据自己的好恶演绎出来的。

我个人觉得,《三国志》里有一句话,可以形容关羽和张飞的为人处事之道,叫「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啥意思?关羽对士兵不错,可是对当官的和知识分子就瞧不上眼,而张飞是看见上流社会的人就尊敬人家,对普通士兵和老百姓不屑一顾,甚至又打又骂,所以,张飞最后死在了小兵手里。

《三国演义》里写的没错,他因为打骂士卒,被手下的张达和范强砍了脑袋,然后这两个家伙带着他的首级投降了东吴。

张飞死后,刘备其实已经没人可用,《演义》里说的五虎上将,关羽、黄忠都死了,马超镇守西北,而且有病在身,剩下的赵云是强烈反对讨伐孙权的。他和刘备说,曹丕才是篡权的奸贼,应该以国事为重,「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打败了曹魏,东吴自然臣服,但是刘备不听,而且看赵云很讨厌,打发他去都督江州,然后自己亲自带兵,向东吴进发。

得知这位新上任的刘皇帝气势汹汹地亲自打上门来,东吴的孙权也没办法,只好一边承认曹丕的皇帝位置,和曹魏搞好关系,一边赶紧滴,派出大都督陆逊去抵挡刘备。

陆逊就是前面写了一封信,把关羽脑袋忽悠掉的那位。此人这次也是一如既往地狡猾,吴军在他的指挥下,开始大踏步地后退,一直退到夷陵和猇亭一带才停下脚步。但是也不出来打仗,就是守,完全是一副乌龟壳子的状态,任凭刘备军队骂出祖宗十八代,陆逊就是一句话,有敢为自己祖宗十八代叫冤而出去打仗的,我绝对送你去见你的祖宗十八代。

这样一直僵持到第二年,也就是公元222年的六月,蜀军彻底丧失了锐气。刘备这时候也是屡出昏招,最差的一个就是因为天热让士兵全部上岸,在树林里面安营扎寨,整个营地连绵几百里。

史书上说,远在洛阳的曹丕看到这封情报,就断言刘备军必败。事实也是如此,陆逊抓住了这个机会,他命令全军出击,每人带了一把柴草,一边冲锋,一边往对方营地里扔点燃的火把,结果是蜀军在树林里的营地顿时火光熊熊,刘备军在大乱之后,开始全军溃败,战死者及投降者大概有八万多人,参战蜀汉军团几乎全军覆没,刘备狼狈地逃入了益州永安县白帝城。

火烧连营(图片来自网络,如不允许使用请告知)

这场东汉末年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夷陵猇亭之战,以刘大耳的惨败而告终。很有意思的是,三大战役都是战争发起者失败,而且全都败在了一场大火之下。官渡之战,发起人是袁绍,乌巢大火之后失败了;赤壁之战,发起人是曹操,黄盖一场大火烧得他狼狈逃窜;夷陵之战,发起人是刘备,陆逊火烧连营八百里,他全军覆没。所以说,没事别去侵略别人,即便要去,也要先进行消防演练,士兵人手一个灭火器。

夷陵大战陆逊反攻路线图(图片来自网络,仅供参考,如不允许使用请告知)

历史学家普遍认为,这场大战之后,三个国家的地盘基本固定,关系也相对稳定下来。

狭义上讲,从这时起,一直到60年后晋朝统一天下,我们称之为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代,前面讲的,其实都应该叫东汉末年。

顺便说一句,孙权一直到公元229年才称帝,国号吴,后世称为孙吴,所以,所谓三国,应该是曹魏、蜀汉和孙吴,或者说魏、汉和吴,我们今天说得极其顺嘴的魏蜀吴是一种不伦不类的叫法。

这种叫法是从何而来呢?实际上,造成这个问题的人就是《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他在给刘备政权做传的时候起的名字就是《蜀书》,也就是蜀国的书。那他为什么给刘大耳的政权改了名字呢?这自然是有原因的。

大家都知道,后来晋朝继承的是曹魏的政权,曹魏继承的是东汉政权,如果你说刘备是东汉的延续,那曹魏肯定不是正统,很自然地,晋朝也不是正统了。陈寿同学当时正在晋朝混饭吃,如果他敢写刘备的政权是汉朝,那就相当于说晋朝是乱臣贼子,那他吃饭的家伙也不用要了,所以,他只能称呼刘备的汉为蜀,后世也就跟着这么叫了。

三、诸葛亮之南征与北伐

言归正传,夷陵大败之后的第二年,公元223年,又气又病的刘备驾崩在白帝城,儿子刘禅继位,丞相诸葛亮和尚书令李严为托孤大臣。

现在我们就要问一个关键问题了,这个诸葛亮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三国演义》里把他形容成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甚至呼风唤雨,未卜先知,用鲁迅的话说,「多智而近妖」,和一个大个儿的妖精差不多。

这么牛掰的一个人物,为什么我在介绍了他的隆中对之后,就一直不提这个人了?这事儿你还真不能怪我,这家伙在《三国志》等正经史书里,赤壁之战后就隐身了,几乎没再出现过。刘备拿下益州和汉中,是庞统和法正的功劳,夷陵大败是因为他自己,这些诸葛亮都没掺和,据说他一直在后方搞后勤,相当于萧何的角色。

等到刘备要死的时候,环顾左右,法正、关羽、张飞、庞统这些曾经的左膀右臂都比他先死,唯一可以托孤的,就只剩下诸葛亮了。随后,就有了那句著名的托孤之言,刘备对诸葛亮说「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一直以来,围绕这句话都有两种解释,有人说刘备的意思是如果我儿子阿斗这孩子不成器,你诸葛亮可以自己当皇帝。还有人说,这只是让诸葛亮从刘备的其他儿子里再挑一个出来,也就是赋予诸葛亮废立皇帝的大权。

《三国时期 魏晋南北朝》第 7 节 蜀相诸葛亮 曹魏蜀汉谁是中华帝国传承里的正统王朝(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