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节 王马共天下 衣冠南渡是怎么回事持续了多长时间(第1/2页)
木马小说网www.mumahao.com
()
八王之乱后,晋帝国首都被人攻破,皇帝被人抓走并且毒死,不过帝国并没有就此灭亡,洛阳没了,还有长安,晋怀帝司马炽一死,晋武帝的另一个孙子司马邺马上在长安登基为帝,史称晋愍帝。
一、汉赵的建立
晋愍帝这个皇帝,和光杆司令也没啥区别,只拥有一座光秃秃的长安城,可怜兮兮地熬了三年之后,公元316年,汉赵的刘曜再次攻破长安,晋愍帝司马邺以非常标准的姿势出城投降。啥是标准姿势?史书上写得十分明确,叫做「乘羊车,肉袒衔壁,舆榇出降」,翻译成现代话就是坐着羊车,车上拉一副棺材,自己光着膀子,嘴里还要叼一块玉璧,出城去面见胜利者,如果胜利的一方接受了这个投降,就要当场烧掉棺材,留下玉璧,这就是中国古代周礼所设定的君主投降标准流程。
司马邺被俘虏后,干过很多工作,先是做仪仗队队员,给汉赵的皇帝刘聪扛着旗在前面开路,然后是服务生,刘聪喝酒时他负责倒酒,洗酒杯,上菜等工作,最后一项工作今天已经没有了,那就是刘聪上厕所时,「他替人家拿着便桶盖」,干这个工作的时候,司马邺和晋朝大臣们终于是哭成了一团,正在撒尿的刘聪觉得一群人在一旁哭哭啼啼,影响他上厕所的愉快心情,于是又一杯毒酒,把这位18岁的晋愍帝也送到了另一个世界。
六个月以后,一连干掉了两位晋朝皇帝的刘聪,病逝在平阳,也去了另一个世界,至于说他和晋怀帝、晋愍帝两位在那个世界如何相处,那我就不知道了。我知道的是,刘聪的败家儿子刘粲继承汉赵皇位之后的第一件事,是把五位年龄都还不满二十岁的皇太后,也就是他爹刘聪的五个老婆拉到床上,日以继夜地胡天胡地,不问国家大事。不到两个月,刘粲的岳父,也就是他爹的岳父,宰相靳准闯进后宫,杀掉了他这位一天正事也没干的皇帝,将刘姓皇族不管男女老幼,全部屠杀,不止如此,他还把刘渊刘聪父子俩的尸体从地下刨出来,挫骨扬灰,我们到现在也不知道,本身也是匈奴人的靳准,为啥对刘家有这么大的仇恨,就算是北方老爷们脾气不好,一般也干不出这种事。
无论如何,靳准的行为给了其他人干死他的借口,汉赵的大将刘曜和石勒几乎是同时起兵,他们在打败了靳准,把靳氏一族的脑袋都砍下来之后,马上又分道扬镳。刘曜宣布他继承刘聪的皇帝位置,并且改国号为赵,和刘邦同学彻底脱离关系,所以,后世史学家就把这个刘渊创立的汉,后来被刘曜改名为赵的政权称为汉赵,也称为前赵。
刘曜把国名改为赵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是他不想乱认祖宗,以刘邦刘备的后代自居了,本来俺就是匈奴人,和你一个沛县的无赖有个毛的关系?第二个就是他们发家的地方就是战国时赵国所在地。可是大将石勒这时候已经和刘曜翻脸了,你一个人想霸占我们的龙兴之地?门儿也没有啊,于是,石勒随即在襄国建立政权,也自称赵王,这就是后世赫赫有名的后赵政权,我们一会儿再说。
现在要先来看一件事,晋王朝一连死了两位皇帝,这下子是不是应该完犊子了?实在不好意思,还没有,这个晋朝就像是那个用锤子砸地鼠的游戏,哐当一锤子下去,洛阳和晋怀帝没了,但长安和晋愍帝冒出来了;你再砸一锤子,长安和晋愍帝也没了,不过建康和晋元帝又冒了出来。
二、「衣冠南渡」
公元318年,也就是晋愍帝被刘聪害死的第三天,原来的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继皇帝位,史称晋元帝。这个建康就是今天的南京,本来的名字是建邺,不过五年前晋愍帝司马邺在长安登基的时候,为了避讳,它的名字就从建业改成了建康。由此可见,即便是那时候流行老庄的魏晋玄学,孔老二的礼教还是早已深入人心,晋王朝都被人揍成这副猪头模样,还有功夫考虑避讳的事儿。
这个以建康为都城的晋朝在长江以南存在了一百多年,后世史学家称之为东晋,用来和以前大一统的晋朝区分,很自然地,在它之前,那个以洛阳和长安为都城的晋朝,就叫做西晋。这一点与东汉和西汉不一样,东西两汉的疆域是差不多大的,可是东晋只占有江南,中原地区是人家胡人的天下。
即便只有江南,琅琊王司马睿能当上皇帝,也不是靠他自己,而是另一个人,那就是王导,或者说王导所代表的琅琊王氏家族。我们在以前讲战国的时候提过,这个琅琊王氏,是战国四大名将,秦国王翦的后代。上面说的那个被石勒弄死的王衍也出自于琅琊王氏,不过和王衍不一样的是,王导这个人比较务实,早在公元307年,他就劝司马睿赶紧向朝廷申请,去长江以南的建邺城当官,而司马睿对他也是言听计从,两个人很快就将家搬到了建邺。
事实证明,王导确实是高人一等,公元311年永嘉之乱爆发之后,大批北方中原人士这才如梦初醒,原来这世界已经变了,并且看起来还要往坏的方向变化,那还说啥,赶紧跑吧,于是有钱的坐车,没钱的走路,大批皇亲国戚和北方士族渡过长江,跑到了江南,史称「衣冠南渡」。意思呢,就是北边少数民族是野兽,我们这些穿衣服戴帽子的文明人为了躲避野兽,要往南跑。把为了活命而狼狈逃窜用「衣冠南渡」这么诗情画意的四个字描述出来,估计也只有儒家的这些文化人能想得出来。
这里顺便说一句,这一次所谓的「衣冠南渡」,持续了大概170年,一百多万中原人士从此定居在了江南,大部分停留在湖北、安徽、江苏一带,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大迁徙,以后还会有六次,我们会一一说到。
永嘉之乱后汉人南迁(《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02期)
现在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说分布在福建、广东、江西的客家人就是从北方迁移到南方的中原人,而客家话是最接近北方洛阳一带的雅音,换句话说,今天的客家话是最正统的古汉语发音。这个呢,我只能说,客家人和中国的几次大规模人口迁移有关系是肯定的,客家话来自于中原古汉语,那也是一定的,但是这里面的关系到底有多大,现在都很难说,至于说它是洛阳古汉语的雅音,这个要想证实,那就更困难了,古时候也没有一个录音机,我们今天对洛阳古汉语的具体发音也不是十分清楚,切韵这种后来的注释从准确性上来说,也不是十分靠谱,所以呢,只能存疑。
三、王马共天下
言归正传,衣冠南渡开始的时候,王导在江南已经经营了四五年,这时候更是乘机收揽贤人君子,扩大力量。王导对司马睿的建议是:「广择贤能,愿尽优礼,则天下安矣。」对于北方来的士族,要妥善安置,甚至设立了很多聚居点,制定一块区域,专门为北方南渡的士族居住,称作侨郡、侨县或者侨乡,而对待南方的士族,要保证他们的既得利益,尽量安抚。
逐渐地,司马睿和王导得到了南北士族的共同拥戴,据《晋书》里记载,北方名士桓彝,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桓温的老爹,他到了南方之后,开始的时候担心司马睿势单力薄,后来被王导开导了一番之后,很高兴地对另一位名士周顗说,「向见管夷吾,无复忧矣」,管夷吾就是管仲,春秋时帮助齐桓公称霸的那位,桓彝的意思是王导就是管仲再生,有这样的人辅佐司马睿,我还担心个啥,并且司马睿本人也多次赞美王导,说「吾之萧何也」。
既然王导都可以与管仲和萧何媲美了,那当大官也是很自然的,在司马睿称帝之后,王导的职位是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武冈侯、侍中、司空、假节钺和录尚书事。
这一连串显赫的头衔,前面我们都讲过是什么意思,不过你可能不记得了,但也没关系,你只要知道一点就可以了,这家伙手里的权势极大,不仅是他,琅琊王氏当官的人无数,他的堂兄王敦,头衔是大将军、江州牧和荆州刺史,手里握着实打实的兵权。
一时之间,琅琊王氏在东晋朝廷可以说是权势熏天,当时江南流行一句话,叫「王与马,共天下」,老王家和司马家,一起拥有东晋的这座天下。
不过
()
有一句话说得好,能共患难,不代表可以共富贵,和哥们一起创业打拼的时候,那绝对的真情实意,午夜烧烤摊上的几杯啤酒和几个烤大腰子,都能让两人立下生死与共的誓言,不过真的考验,那都是在发了小财之后。
司马睿上台之后,渐渐地感觉到王导王敦兄弟实在是权力太大,让自己十分不爽。于是,当这哥们觉得皇帝位置稳当之后,就开始重用刘隗、刁协等人,试图抑制王氏兄弟的权力。王导对于这种情况采取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有活儿我就干,没活儿我就回家抱着媳妇睡觉,可是王敦觉得你司马睿实在是不够意思,我们帮你上台,你现在居然要拆我们琅琊王氏的台。
王导的这个堂兄王敦的个性,可以用《世说新语》里记载的两个小故事来说明,都是他早年在洛阳城里去石崇家做客的经历。前面我们说过,人家首富石崇家里的厕所,那是很讲究的,就算是撒个尿,出来的时候也要脱光了,一群美女帮你换一身新衣服,几乎所有人都有会有点不好意思,但只有王敦,每次是神色自若,毫不在乎,让大家很是佩服。
还有一件事就是那时候石崇让女孩子劝客人喝酒,如果客人不喝,就把劝酒那个女孩子的脑袋砍下来,放到盘子里给客人看。王敦有一次心情不好,一连三个如花似玉的女孩子都劝不动他,结果是三个美女的脑袋都被放到了盘子上,王敦还是不喝,事后很多人说王敦残忍,王敦只说了一句话,他「自杀伊家人,何预卿事」,人家石崇有钱,杀自己家的婢女,和我有啥关系?
这两个故事的真伪我们不知道,毕竟是记载在《世说新语》里,而不是《晋书》里,可是由此反应出的王敦的个性,却是真的,那就是此人对于别人的生死和感受,毫不在意,这里面自然也包括了他堂弟王导。
公元322年,王敦因为自己不爽,就以讨伐奸臣刘隗的名义起兵造反,他完全不去考虑,正在建康城里当官的琅琊王氏子弟们是不是会因为这事儿而遭殃。
《三国魏晋南北朝演变图》第 12 节 王马共天下 衣冠南渡是怎么回事持续了多长时间(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