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节 蜀相诸葛亮 曹魏蜀汉谁是中华帝国传承里的正统王朝(第1/3页)
木马小说网www.mumahao.com
()
关羽死后,孙权和曹操看似勾勾搭搭的背后,却是勾心斗角,互相算计。孙权甚至还给曹操写了一封卑躬屈膝的信,劝说曹操当皇帝。对于孙权的用意,曹操心里自然是清清楚楚,挥舞着这封书信,对手下人说了这么一句话:「是儿欲踞吾于炉火上耶!」言下之意,当皇帝就像是光着屁股坐在火炉上,肯定烤得蛋疼。
就在这时候,他手下的一个人站了出来,说汉朝的国运已经完蛋了,您现在占有天下大部分的土地,孙权这时候劝您当皇帝,只是顺应天意,识时务罢了,您应该立刻马上登基。
这个比孙权还不要脸,马屁拍得叮当响的家伙,名叫司马懿。
一、曹操为何至死不称帝
司马懿,字仲达,今天的河南焦作人,生于公元179年,比诸葛亮和孙权两位「80后」略微大了两三岁,算是「70后」。他的祖先司马卬曾经被项羽封为殷王,所以他家属于名门望族的世家,再加上有几分才气,就从来不把政府放在眼里,年轻的时候,曹操屡次征召他出仕,他都不去。
倪大红饰演的司马懿
到了27岁这一年,曹操说你再不出来当官,就直接进监狱吧,原话是「若复盘桓,便收之」,结果这哥们马上走马上任,当了文学掾,这是《晋书》上的说法。
《魏略》上的记载比较详细,说这哥们为了不当官,装腿瘸了,天天驻个拐杖,曹操听说之后,就想派人来抓他,这时候他拐杖一扔,健步如飞,跑到京城曹操面前说,当官,啥官我都干,只要您不把我真打瘸了就行。
这个本来厌恶当官的司马懿混了几年官场之后,就变成了现在这副德行,大拍马屁,让曹吉利篡位。
那么,我们这里就要问一句,曹操这时候离皇帝的位置有多远?
这事要从公元212年说起,当时董昭上书给汉献帝要给曹操加九锡。九锡这玩意儿我们以前讲过,是传说中天子赐给大臣的九种最高赏赐,在曹操之前,只有王莽一个人获得过,但那家伙最后篡汉自立了。现在董昭忽悠汉献帝也给曹操来一套九锡,而曹操默不作声,这意味着什么,其实大家心照不宣。
当时满朝文武里,有一个人的态度比较重要,那就是司马懿的老师,尚书令荀彧。这个人我前面反复提过,是曹操集团的首席谋士,也是颍川士人集团的代表,既代表了知识分子阶层,又是各级各类官员的精神领袖。
曹操想称帝,首先就需要得到这些人的支持。很可惜,荀彧本人是有理想的,他只希望兴复汉室,不希望换一个皇帝,于是他对董昭说,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简单而又委婉的一句话,表达了自己的意思,你们要是这样做,曹公就不是忠贞之臣了,变成了大白脸的奸臣。这当然是说给曹操听的,曹操也听懂了,结果就是,荀彧的死期到了。
就在「加九锡」这件事发生不久,曹操派他去劳军,然后让他留在了寿春,不长时间,荀彧就去世了。他的死到现在也是一个谜团,有人说是自杀,有人说是曹操逼他自杀。我们这里采用《三国志》的说法,就三个字,「以忧薨」,翻译成现代的话,抑郁而死。至于说为啥抑郁了,不知道,估计不是因为恋爱失败了。
荀彧死后,曹操一步一个脚印,朝皇位的方向挺进。公元213年,封魏公,立宗庙;公元216年,封魏王;公元217年,行天子舆服仪仗,到了最后,除了称呼,他和皇帝毫无区别,该有的仪仗和礼遇都有。
此时此刻,当孙权和下属,或者真心或者假意劝他当皇帝的时候,曹吉利就像那个复仇者联盟里集齐了所有宝石的灭霸,打一个响指就可以了,极其容易,不会有任何人反对,可是在司马懿发言之后,曹操考虑了很长时间,最终还是没走出这一步,只是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若天命在我,我为周文王」。周文王的故事我们都知道,蹲监狱,写周易,算是老实了一辈子,儿子周武王造反成功之后,才追认他为周文王。
曹操这等于是给自己儿子喊话,我死之后你咋干知道不?他儿子曹丕的回答是,爹,你放心,俺知道。一个月后,公元220年正月,曹操病逝在洛阳,终年66岁。
曹丕继承魏王职位九个月后,也就是公元220年的10月份,就遵循老爹死之前的喊话,逼迫汉献帝把皇位禅让给自己,自立为皇帝,国号魏,后世称之为曹魏。不过曹丕并没有追认他爹曹吉利为文王,而是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所以曹操也叫魏武帝。
有人可能就疑惑,为什么曹操在走上皇位的最后一步停下了?在我看来,不复杂,原因有三:第一,自我设限。曹操这辈子,无数次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要做一个忠臣,这一点曾经就是他招贤纳士的旗帜,但也是他内心捆绑自己的道德约束,一直到死;第二,当时关羽刚被砍了脑袋,孙权祸水东引的态度也是十分明显,他不想上这个当;第三,老天爷很及时地把曹吉利给回收了,如果这家伙再多活3年,那他必然称帝,就算是他不想,他的那些手下也不会答应。
无论如何,一代枭雄曹操,最后还是以大汉朝丞相的身份被埋在了高陵。可是这位曹丞相没想到的是,历史上出了那么多篡位者,无人攻击,而他曹吉利克制了一辈子,最后也没篡位,却在后世的戏曲舞台上,被当作奸臣的代表,他的脸谱成了奸臣的标准像,说起白脸曹操,中国老百姓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哥们要是知道是这样一个结局,会不会后悔当初没有真的篡了皇帝的位置?
这个我们永远不知道答案了,我们知道的是,除了枭雄,曹操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他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在文学史里并称为「三曹」,和大名鼎鼎的「建安七子」一起,被称为「三曹七子」,其中「三曹」是领袖,「七子」是代表,共同形成了传颂后世的建安文学,也称「建安风骨」。
建安就是汉献帝当时的年号,所谓的建安风骨,指的就是慷慨悲凉的诗文风格,比如曹操的《短歌行》,开篇就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种慷慨激昂,风骨遒劲当中还带着悲伤的风格,是混杂了楚辞和汉乐府之后的一种文风,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很大的影响,也是我本人最喜欢的风格,没有之一。
当然,「三曹七子」里文学成就最高的是他儿子曹植,代表作就是流传千古的《洛神赋》,南朝谢灵运对他有一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曹子建就是曹植,这也是成语「才高八斗」的来历。
传说中,曹植被他哥哥曹丕所逼,走了七步就写出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样的诗句,这事儿记载在《世说新语》里,但史书上没有任何七步成诗的记载,倒是有很多曹丕对曹植爱护有加的记录。
我个人认为,这个99%是假新闻的七步成诗,之所以流传那么广,就是因为皇帝家里兄弟之间的内斗属于既符合常识,老百姓又喜欢看的一类,这样一来,真假就不重要了。
二、夷陵大败,白帝托孤
言归正传,在曹丕称帝的第二年,我们的刘大耳同学也选择了称帝。公元221年4月,刘备在成都正式宣布,他继承汉献帝刘协的位置,成为东汉第15位皇帝,国号自然还是汉,我们后来叫它蜀汉,甚至直接称呼为蜀。
不过你千万要注意,万一有一天你穿越回去,别称呼人家是蜀国,更不能像电视剧一样,扛着一面大旗上面写着一个「蜀」字,否则刘大耳肯定一剑劈死你,朕乃中山靖王之后,堂堂大汉皇帝,你居然敢称呼朕的天下为蜀国,那不是骂人吗?
《三国至魏晋南北朝朝代表》第 7 节 蜀相诸葛亮 曹魏蜀汉谁是中华帝国传承里的正统王朝(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