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为和平而来又为和平而去(第4/5页)
木马小说网www.mumahao.com
在战争中,朝鲜国土虽然遭到美国侵略军的严重破坏,朝鲜人民虽然面临着极大的困难,但是,朝鲜人民却忍受了一切战争的灾难,以高度自我牺牲精神全力支持志愿军。在志愿军粮食供应不上的时候,宁愿自己忍饥受饿,也要把粮食送到志愿军手里。在千里冰封的寒天,宁愿自己受冻,也要把房子和暖炕让给志愿军住。为了支援志愿军作战,冒着敌机轰炸,不分昼夜地修桥铺路,保证运输畅通。在战争中为志愿军运送伤员和物资,出担架和战勤的人数就有30万人次以上。
朝鲜停战后,朝鲜人民在医治战争创伤,进行经济恢复的过程中,像对待自己的兄弟一样,无微不至地关怀和支援志愿军。在建造营房以前,志愿军部队大都住着朝鲜人民的房子,许许多多的朝鲜母亲对待志愿军战士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清晨,战士们外出训练或参加劳动时,她们就早早地把战士们的水壶灌满;晚上,战士们回来的时候,她们又争相替战士们缝补衣服,烤干鞋袜;深夜,战士们睡熟后,她们又悄悄地走进战士的房子里,看看被子盖好了没有,摸摸炕是否凉了。
朝鲜政府和人民,对长眠在朝鲜国土上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的墓地—烈士陵园,尤其关怀备至。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系红领巾的小学生,他们把爱护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烈士陵园当作自己的一项崇高的国际主义使命。他们春天栽鲜花,逢年过节,进行悼念。
1958年2月2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出朝鲜的决定宣布以后,志愿军和朝鲜军民之间结成的战斗友谊更达到了新的高潮。
为了欢送志愿军,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做出了专门决定:
发动全民签名并以全民的名义写信赞扬、感谢志愿军和中国人民;
制作10万枚中朝友谊纪念章赠送给志愿军、纪念志愿军;
志愿军参加的修堤筑坝和盖的学校,朝鲜各地人民以最好的名字来命名;
于1958年10月10日以前在平壤市建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友谊塔”;
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8周年的1958年10月定为朝中友好月;
举行盛大活动欢送志愿军回国……
从2月下旬开始,朝鲜人民给志愿军官兵送来了数十万件纪念品和送别信。
平唐郡妇女张淑二为感谢志愿军战士从洪水中救出了她的儿子,送来了她的两束青丝。
曾因美军轰炸身负重伤而被志愿军士兵抢救出来的孤儿边贞周,送来了用蓝布包的一捧土。她感激地流着泪说:“这是朝鲜的土,是你们洒下自己的鲜血保卫的我们祖国的土。”
朝鲜人民给志愿军和中国人民致感谢信的全民性签名活动开展了历时4个月。近700万朝鲜人民在感谢信上面签了名,第一个签名的是金日成。
同样,志愿军官兵也展开了依依不舍的告别活动。“多出一把汗、多留一份友谊”“军队撤出,友谊长存”,这是全体志愿军指战员的共同心愿。他们不分白天黑夜、不顾风吹雨打,协助朝鲜人民进行各种生产劳动。战士们说:“我们是代表中国人民来帮助朝鲜人民劳动的,今后难得再有这样的机会了。”
志愿军分3批陆续撤离朝鲜,每一批志愿军撤走时,当地群众都依依不舍地挥泪送别。
1958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8周年的日子,也是志愿军部队最后一批撤出朝鲜的日子。
当天上午,当杨勇司令员和王平政委率领志愿军官兵即将登上最后一列火车离开平壤的时候,整个平壤沸腾起来了。从金日成广场到平壤车站2公里长的大街上,30万群众手持鲜花和彩带夹道欢送。
车站上,金日成首相紧紧拥抱着杨勇司令员,说:“你们为和平而来,现在又为和平而去。请向志愿军全体同志和中国人民转达我们的感谢!”
“一定转达!再见了,首相同志!”
“再见了,司令员同志!再见了,志愿军全体同志!”
在雄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乐曲中,列车徐徐开动了。志愿军官兵们从车窗里探出身来,再一次同欢送的人们握手告别。
3 志愿军凯旋回国
毛泽东见到杨勇和王平,第一句话就亲切地问:“都回来了吗?”
祖国人民日夜盼望着英雄儿女凯旋。
《揭秘朝鲜战争都是误判惹的事》第十三章 为和平而来又为和平而去(第4/5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