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 节 武媚二进宫 李世民为什么不杀功臣武则天如何进入皇宫(第1/2页)
木马小说网www.mumahao.com
()
上一集我们讲了李世民大帝的贞观之治,大唐王朝在内政外交上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你说这事儿是在他手里完成的,大唐盛世是他开启的,那是对的,但就算是他自己,也得承认,如果没有贞观期间众多的文臣武将,他李世民一个人是说啥也干不了这么多活儿的,累也累死他。
所以,公元642年,当魏征去世的时候,李世民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意思是魏征老头儿死了,我丢了一面镜子,真是伤心啊。
一、李世民为什么不杀功臣?
让李世民当时感慨的可不完全是魏征这面镜子,而是和他一起打天下的战友们,这时候一个个死的死,老的老,很是让人伤感。于是,就有了下面这件事情,魏征二月份去世,李世民三月份就下令给大画家阎立本,让他给选定的24位大唐王朝的功臣们画像,每一幅都要和真人一样高,画好之后,挂在三清殿旁边的一个小楼里。这座小楼呢,原本没有名字,李世民就命令大书法家,也是他当时最信任的官员褚遂良大笔一挥,写下了「凌烟阁」三个字,这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我们前面讲霍光的时候,说过麒麟阁十一功臣;讲光武帝刘秀的时候,说过云台二十八将;这个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和他们差不多,都是对有功大臣的一种精神奖励,但名气比前两者大得多。不过这三者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这些功臣基本上都得到了善终,郭德纲说的,一直活到死,即便没有善终,很多也不是皇帝老子杀的。
李世民没有大肆杀害开国功臣主要就是两个原因,我们在讲光武帝刘秀的时候已经讲过了,第一,他的手下都不如他,尤其是打仗,在指挥大军团作战方面,无人能及,勉强能和他一战的,只有李靖和李勣这两位,不过这俩家伙从来不敢违背李世民的命令,也是有目共睹的;第二个原因就是李世民年轻,这小子一点儿都不怕和功臣们比谁更长寿。
那么,有哪些人上了这个凌烟阁呢?前面我们提过的魏征、房玄龄、尉迟敬德、李靖、侯君集、程咬金、秦琼等人都榜上有名,这些人里以魏征最高,排名第四,而排名第一的,就是李世民的大舅子,赵国公长孙无忌。为啥长孙无忌这个人的地位这么高?原因有两个,首先,他妹妹是李世民最宠爱的女人,大唐王朝赫赫有名的长孙皇后。
凌烟阁24功臣画像(局部,唐代阎立本绘,图源网络,仅供参考)
前面我们说过隋文帝杨坚对独孤皇后的宠爱,而李世民对长孙皇后也差不多,这个女人13岁的时候嫁给他,到公元636年35岁的时候去世,一共给李世民生了7个孩子,3男4女,李世民的第一个儿子李承乾,和最后一个宝贝女儿新城公主都是这位皇后所生。
若是问他对长孙皇后好到什么程度,这里有一件小事,可以作为一个佐证。这两人的大媒人叫高士廉,是长孙皇后的舅舅,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终其一生,李世民都对其感恩有加,而且最念念不忘的就是这个高士廉当年把长孙皇后嫁给自己这件事。
高士廉死了之后,唐太宗一定要亲自到他府上去哭灵,那个时候长孙皇后已经去世10多年了,离李世民自己归天也只剩下了两年时间,他本人是重病缠身,大臣们都说您别去了,送个花圈,烧点儿纸钱意思意思就行了,可是李世民哭着说:「高公非徒君臣,兼以故旧姻戚,岂得闻其丧不往哭乎?公勿复言!」你们这些家伙都闭嘴,高士廉是我老婆长孙皇后的舅舅,我一定要去。虽然最后因为身体实在不行,没去成,但李世民还是「南望而哭,涕如雨下」,这自然不是他对高士廉这个糟老头子有多少想念之情,他只是太思念长孙皇后了,这事儿呢,有很多史料可以佐证。
你要是说,长孙无忌就靠着他妹妹发达,那你也错了,他认识李世民的时候,李世民还不是他的妹夫。两人是从小便认识,年纪差不多,无论是晋阳起义,还是玄武门之变,长孙无忌都坚定地站在李世民一边,从未动摇过,那是实打实的功劳。甚至在长孙皇后活着的时候,他反而被压制了。长孙皇后多次对李世民说,不要提拔我哥哥,弄得李世民有时候很郁闷,说老婆啊,我不是看在你的面子上才提拔这个大舅子的,人家确实有功劳。长孙皇后说,那就看在我的面子上不要提拔他。最后是长孙皇后死了之后,长孙无忌才得以执掌朝政,所以,他这个凌烟阁第一,基本没人有意见。
有些女人听到这里可能会问一句话,为啥隋文帝和唐太宗这些显赫的男人这么宠爱自己的老婆?咋别人家的老公就那么好呢?这事儿首先当然要归结于传说中的那两个字,爱情,没有王八看绿豆,互相瞧着顺眼,也不可能有什么宠爱。除此之外,两位皇后自身的表现,也绝对是原因之一,而且是很重要的原因,无论是独孤皇后,还是长孙皇后,自从嫁给她们老公之后,就全身心地支持丈夫的各种作死,而且是花样作死。
前面说过独孤皇后给杨坚传小纸条,劝说他在造反的道路上狂奔。同样,长孙皇后在「玄武门之变」当天的表现,也是相当壮烈,她亲自上马和李世民出门,慰问战士们,并且腰悬毒药,随时准备在老公造反失败之后,自杀殉节。
除了以生命支持丈夫,她们还都很贤德,从来不为自己和自己娘家人争取任何东西。长孙皇后在死的时候,还在劝李世民,不要给自己家族的人以大官,说「慎勿处之权要,但以外戚奉朝请足矣」,让他们当个普普通通的外戚就可以了。
最后,这两个女人一生都在不断地提高内在修养,《新唐书》里说,「益观书,虽容栉(zhi4)不少废」,连化妆的时候都在看书,这份勤奋确实令人佩服,当然,人家化妆的时候是不需要自己动手的。就因为有知识有见识,所以无论是杨坚,还是李世民,都喜欢和老婆谈论政事,《资治通鉴》上说长孙皇后「常与上从容商略古事,因而献替,裨益弘多」。
二、太子李承乾为何被废
言归正传,既然长孙皇后的地位如此之高,又生了三个儿子,那很自然地,大唐王朝的接班人只能从这三个孩子里面产生。
开始的时候,一点儿麻烦也没有,我们多次讲过嫡长子继承制,长孙皇后的第一个儿子,生于公元618年的李承乾,理所当然地被立为太子储君,而且这位李承乾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极高的政治天赋,12岁就可以独立监国,也就是他爹不在家的时候,他一个人可以控制朝堂之上的一群白胡子老头子,这很不容易,属于古代版的小鬼当家。15岁的时候,他写的治国策论就让老爹李世民得意洋洋地给大臣们传看,说「先论刑狱为重,深得经邦之要也」,我这个儿子已经知道如何治理国家了,你们服不服?下面的大臣们自然是万岁万万岁喊得震天响。
事情在长孙皇后去世之后有了变化。首先李承乾的脚出了问题,史书上只说了两个字「足疾」,也就是这位帅哥突然变成了一个瘸子,具体的严重程度我们并不知道,怎么得的,和赵本山大忽悠有没有关系,史书上没说。不过一个18岁风华正茂的青年,突然之间,忽忽悠悠地就瘸了,一般人还真受不了,我觉得这可能是导致李承乾心理开始扭曲,变得叛逆而暴躁的最主要原因。
另一个变化就是李世民本身出了问题,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父亲。对于大儿子李承乾,他一边无限溺爱,放开了府库的权限让李承乾想怎么花钱就怎么花钱,同时命令三品以上官员的嫡长子都要去东宫,也就是太子办公室里给自己儿子打杂,还让大臣直接以「君父」这个天子的专称去称呼太子。另一方面呢,他又不断地派那些严厉的大臣们督导李承乾的行为,稍有过错,就要申斥。一句话,他想同时扮演严父和慈母两个形象,可是演技不行,演砸了。
李世民画像(图源网络,仅供参考)
从李承乾的角度来看,父亲就是性格分裂,在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折
()
磨之下,他完全不知道如何面对父亲,也不知道如何自处,做事是越来越离谱。比如说他宠爱乐队里一名长相妩媚的小男孩儿,本来这事儿偷偷摸摸地干也没啥,可是他却大张旗鼓地让所有人,包括李世民都知道了这件事。这种事一旦曝光在所有人面前,那就必须要解决,李世民直接处死了这名小男孩,可是李承乾竟然为了这个小男孩的死,装病几个月不去上朝,还故意让人知道他就是装病。
我们都知道,有些事儿能做不能说,同时,有些事儿是能说不能做,但那时候的李承乾,很明显地,严重地违反了这个人际交往原则。
后来他看到老爹李世民对他的弟弟李泰特别地宠爱,就又怀疑是不是自己的太子地位危险了,要被替换掉,就派人去刺杀李泰。这件事和当年玄武门之变的性质是一样的,但李承乾的手段和实力差得实在太多,这事儿就没搞成。
其实李世民那时候一点儿想换太子的想法都没有,就在魏征死之前,他还对魏征说:「我儿虽患脚,犹是长嫡,岂可舍嫡立庶乎?」意思就是李承乾虽然有各种毛病,身体也不好,但是还是以他为储君。
不过在杀李泰失败之后,李承乾已经有点半疯了,魏征死后不久,他就联合了叔叔李元昌,两个官二代纨绔子弟赵节、杜荷,还有大将侯君集,大家一起歃血为盟,想要干掉他老爹李世民。
这群家伙也不想想,李世民是怎么当上的皇帝?那就是搞阴谋诡计的天才,你在他面前搞政变,那和找死没啥区别,况且,你李承乾连弟弟李泰都杀不死,还想杀老爹,不就是做梦吗?政变不出意外地被铲除了,李元昌被赐自尽,赵节、杜荷都被砍了脑袋,可是李世民看着自己的大儿子李承乾,手软了,估计是又想起了老婆长孙皇后,就对大臣们说,你们都说说,如何处理李承乾这个逆子。
《隋朝短命王朝》第 9 节 武媚二进宫 李世民为什么不杀功臣武则天如何进入皇宫(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