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永久书架完结榜排行榜

第 21 节 魂断马嵬坡 安史之乱对唐王朝乃至中华民族的打击有多大(第1/2页)

木马小说网www.mumahao.com

()

上集我们说安史之乱爆发之后,大唐王朝应对得乱七八糟,优秀将领诸如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不是被自己人砍了脑袋,就是被对手活捉了去,导致潼关失守。唐玄宗李隆基,贵妃杨玉环,宰相杨国忠等人,这时候也顾不上体面了,在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的保护之下,偷偷地溜出了长安城,一路狂奔向西,准备去四川避难。

一、魂断马嵬驿

两天之后的公元756年7月15日,唐玄宗一伙人走到了今天陕西兴平附近一个叫马嵬驿的地方。所谓马嵬驿,也就是一个叫马嵬的驿站,这里是古丝绸之路出了长安之后的第一站。

接下来的事情,按照《资治通鉴》的记载是,当时的士兵们是又饿又累,一个个都觉得很委屈,而且怨言直指杨国忠这位宰相。陈玄礼和一些将领觉得士兵有哗变的可能,就商量着要杀掉杨国忠,平息士兵们的怨气。当陈玄礼向太子李亨透露了行动计划之后,太子不置可否,既不说行,也不说不行。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说,这就相当于太子李亨默许了。于是,在陈玄礼的策划之下,大兵们把所有的怒火都发泄在杨国忠身上,这小子不仅被砍成了十七八块,脑袋还被挑起来扔到唐玄宗住的院子里,并且把随行的杨氏兄弟姐妹,包括千娇百媚的虢国夫人和她的儿子全都砍死。

当唐玄宗拄着拐杖哆嗦着走到门口,面对一大群愤怒的士兵时,他也只能说,杨国忠这个王八蛋居然想造反,大家杀得好,你们有功无罪,都回去洗洗睡吧。这老头子一点儿也不糊涂,一顶谋反的大帽子,哐当一声,给杨国忠扣了过去,等于是把士兵们这次的谋反行动变成了忠心耿耿的护驾行动,希望弄一个你好我也好糊弄过去,可是没有一个人离开。

陈玄礼这时候开口说话了,他说这事儿还没完,大家认为您最宠爱的女人杨玉环必须去死。

唐玄宗的回答是:「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不过接下来大太监高力士偷偷地提醒他了:「贵妃诚无罪,然将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家陈玄礼和手下的将士已经杀了杨国忠,不管亲不亲,他的妹妹如果继续留在您的身边,他们肯定睡不着觉。

就这样,在陈玄礼、高力士还有所有士兵的逼迫之下,李隆基扔给自己最宠爱的女人一条白布,赐杨贵妃自尽,当然,也有人说是高力士带人把杨玉环拉到一间佛堂勒死的,反正大唐第二美人就此香消玉殒。并且死了之后,还把尸体抬出去,给陈玄礼等人验收查看。陈玄礼和士兵们这才喊了几声「万岁」,满意地回去睡觉。

兴平马嵬驿(图源网络,仅供参考)

第二天,太子李亨和唐玄宗一行分道扬镳,71岁的唐玄宗,70岁的陈玄礼还有72岁的高力士三个老头子继续西行入蜀,去四川,而李亨则带着一群人转道西北,开始了长达7年的平叛战争。

以上就是《资治通鉴》上马嵬驿兵变的大概过程。俗话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我的第一个怀疑就是士兵又饿又累这件事。只要细想一下,就知道这事儿不太可能,唐玄宗和太子李亨一行人出逃,是经过精心准备的,同样一本《资治通鉴》,上面说连出逃的马匹都是精选出来的,那怎么可能仅仅一天,粮食就吃没了?就算大家都是吃货,也不太可能。马嵬驿距离长安不过50公里,士兵怎么可能就累得要死?如果真是这样,那随后唐玄宗等三个老头子去四川的路上,士兵还不得饿死,或者累死?所以,马嵬驿兵变这事儿绝对不是因为士兵又累又饿而自发的哗变。

这样一来,我们就要问一句这事儿的幕后黑手是谁,谁是马嵬驿事变的主谋?

很遗憾的是,这个问题我不敢轻易下结论,虽然《资治通鉴》说是陈玄礼,但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很可能是由太子李亨和他的心腹宦官李辅国,还有大太监高力士合起来策划的一场争权斗争。

他们这样说有两个原因,第一太子李亨和杨国忠一直不和,并且安禄山叛乱时,玄宗本想让李亨接替皇位,由于杨国忠及其姐妹的反对而未成事实;第二个原因是,李亨绝对不想去杨国忠控制的四川,一旦到了四川,老爹李隆基的日子好不好过他不知道,但自己的日子肯定是难过,还很可能被废掉,另立一个太子。

不过我个人认为,史书上说禁军统帅陈玄礼鼓动士兵哗变也不是没有可能,此人是当年帮助李隆基干掉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的大功臣,几十年下来,一直对唐玄宗忠心耿耿,他当然也同样具有政治眼光,知道如果不除掉杨国忠,到了四川,那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不过,既然大家心里都知道,到了四川就是杨国忠的天下,会活得很憋屈,那么唐玄宗呢?搞了一辈子革命工作,七十多岁的李隆基老爷子就不知道吗?《旧唐书》上有这样一段记载,「丙辰,次马嵬驿,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奏曰:「(今)为社稷大计,国忠之徒,可置之于法。」意思就是到达马嵬驿站之后,陈玄礼和唐玄宗说,安禄山造反的口号就是干掉杨国忠,现在为了国家,我们应该把杨国忠整死。《旧唐书》上并没有描述唐玄宗的反应,但紧接着就说杨国忠被剁成了七八块,所以,我们如果说除掉杨国忠这事儿唐玄宗早就知道,并且默许,甚至是在他的策划之下,那也都是合情合理的。

至于说后来杨贵妃的被杀,不管在不在唐玄宗的计划之内,都是他亲口下的命令,诗人白居易《长恨歌》里的最后四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听起来是荡气回肠,把李隆基和杨玉环两人的爱情歌颂的无比浪漫,实际上,唐玄宗也许真的爱着杨玉环,但他爱的是活着的贵妃,如果说和对方一起去地下世界,做一对恩爱的连理枝,那他肯定说,不去,朕还没活够啊。

顺便说一句,《新唐书》里说,杨玉环死的这一年是38岁,我们审视这个女人的一生,其实她挺无辜的。杨国忠这个拐了很多弯儿的远房哥哥能当上宰相,和她的关系并不大,主要是李林甫专权时间太长,朝堂上人才极度缺乏,有一些理财本事的杨国忠才被唐玄宗看重,提拔到了宰相。

杨贵妃本身充其量就是奢侈一些,再就是和唐玄宗耍耍小性子,史书上并没有她干预朝政的任何记录,所以,李隆基那句「贵妃久居深宫」,并没有为她开脱的意思,确实是实情,但这些说辞是没什么用的,杨国忠这个王八蛋很多年来,一直都打着贵妃哥哥的旗号,下面的人哪里知道上层那么多复杂的关系,只知道哥哥和妹妹的关系,只有杨玉环去死,大家才心安,唐玄宗的贴身大太监高力士说的一点儿没错,「将士安则陛下安矣」,士兵心安,您李隆基才安全,想通了这个道理,胖丫杨贵妃的死期也就到了。

无论如何,这场兵变让唐朝第二美丽的女人魂断马嵬坡,也标志着以李隆基为代表的大唐开天盛世,也就是开元、天宝两个美好时代的终结。李隆基虽然还活着,但他和盛唐的魂魄彻底地留在了马嵬坡,取而代之的,是在这场兵变里获得最大一块蛋糕的太子李亨。

二、李亨称帝

李亨是李隆基的第三个儿子。前面我们说过,李隆基曾经一天之内,干掉了自己的三个儿子,那里面就有原来的太子李瑛。国不可无储君,整死了一个太子,就要立一个新太子,但是在立新太子这件事上,宰相李林甫和李隆基的意见并不一致,当时李林甫的意思是立寿王李瑁,也就是杨玉环的前任,但李隆基最后还是立了李亨。

这样一来,李林甫几乎就成了李亨的天敌,而李隆基对于李林甫对太子李亨的打击几乎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原因是宰相和太子天天打架,他才安心。李隆基最喜欢的就是在臣子中间玩弄这种帝王的权力制衡游戏,只不过后来在杨国忠和安禄山之间他平衡没把握好,玩出轨了。李林甫死了之后,新宰相杨国忠对李隆基的心思也摸得很准,知道自己打击太子是皇上最愿意看到的,所以,李亨的日子一直过得很苦逼,甚至不得不离婚两次,就为了向老爹表忠心,就在这种苦闷憋屈的

()

日子里,李亨活到了马嵬坡,这一年他45岁。

马嵬驿兵变的第二天,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当地群众扶老携幼拦住了唐玄宗的队伍,请皇帝留下,带领大家回去打安禄山。李隆基自然是不能答应,开什么玩笑,20万大唐军队都打没了,就凭你们村子这十几个人,打鬼吗?可是就在唐玄宗出发不久,负责断后的李亨派人告诉他爹,俺不走了,俺要和村子里的大爷大娘们北上抗安,原话是,「愿戮力破贼,收复京城」。于是乎,李亨带着一部分军队和唐玄宗分道扬镳,20多天后,平安到达郭子仪朔方军的大本营灵武。

我并不是一个完全的阴谋论主义者,但找一些人演演戏这事儿,李亨当时还是能做并且愿意做的,已经失去了威望和权势的李隆基对此也只能默默接受。

一个月后的公元756年7月12日,李亨在灵武登基为帝,这就是唐肃宗。他遥尊李隆基为太上皇,朔方节度使郭子仪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宰相。

平心而论,李亨当皇帝一半是自愿,一半也是迫不得已,他要是不当这个皇帝,手下人是肯定不会答应的,更不会提着脑袋去打安禄山,你一个窝窝囊囊的太子殿下,如何保证我们拼死打完仗之后能获得富贵?咱们中国人做什么事儿都讲究一个名分,一个皇帝的承诺,比一个太子的号召,听起来就靠谱多了,况且从太子升级为皇帝,也是合理合法,至少,比安禄山那个自封的大燕皇帝更加靠谱。

果然,李亨变成唐肃宗之后,原来高仙芝的副将李嗣业,哥舒翰的部下,现在的河西和陇右节度使王思礼,还有李光弼,仆固怀恩等一大批精兵能将很快就汇聚到灵武。

《隋朝短命而亡的原因有哪些》第 21 节 魂断马嵬坡 安史之乱对唐王朝乃至中华民族的打击有多大(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