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 节 北辽南大理 怎么看待分裂不一定不好这种观点(第2/4页)
木马小说网www.mumahao.com
这里我们就要问一个问题,究竟该如何当官,或者说如何做人?是像冯道这样,还是像很多忠臣孝子那样,以死殉主,或者说殉国?这个问题不是一般的难回答,相当地难,以至于我根本也回答不了,思来想去,只能这么说,遵照你自己的本心,无论你想做什么样的人,只要俯仰之间不愧天地,半夜照镜子的时候,不惧鬼神,问心无愧,那就可以了。
其实,无论冯道出于什么目的说了上面那句话,柴荣都不会听他的,最后还是亲自率军迎战北汉和契丹。悲催的是,他还真的不是
()
唐太宗,人家看见他并没有下马行礼,反而是纵马冲锋,柴荣手下的将军们也很不给他这个新皇帝面子,大将樊爱能、何徽等人是转身就跑,整个北周军眼看着就要崩溃。
幸运的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有一位同志站了出来,高喊「主上面临险境,我等当拼死一战」,相当于后世的「同志们,情况危急,不怕死的都跟我往上冲」。《宋史》里记载,此人「驰马冲其锋,汉兵大溃」,这个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不仅救了世宗柴荣,还让后周在这场高平之战中大获全胜的家伙,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做赵匡胤。
关于赵匡胤的故事,我在两宋历史中再详细讲述,现在我们继续讲柴荣。高平之战后,柴荣没有放弃他的理想,仍然想着实现统一大业。
他的策略是「先南后北」,因为他手下的智囊王朴说了,「攻取之道,从易者始」,南边的那些都是弱鸡,北边的北汉,还有契丹都是强敌,应该先把南方全都吞并了,整合了资源,再去打北边的胡人。
就这样,公元955年,他派大将向训攻打后蜀,拿回了今天甘肃东南部地区,当时叫做秦、凤、成、阶的四个州。接着到公元958年的连续三年时间,柴荣亲自率军攻打后周南边的邻居南唐,攻下了长江以北的所有地盘,最后打得南唐当时的君主李璟只能遣使求和,每年进献贡品10万,两国以长江为界,等于江北原来南唐的所有土地都送给了柴荣。这还不算完,李璟还被逼得去掉了自己的皇帝称号,只能以江南国主自称,等于是矮了柴大皇帝一头。
在这些攻伐之中,柴荣也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无论是后蜀,还是南唐,如果想彻底拿下,他柴荣都必须倾尽全力,但这样一来,北边的契丹和北汉政权是不是会趁机抄了自己的老窝,这个他实在是不敢赌,因为这是一个概率相当大的事件,只要自己出兵,老窝必然不能消停。
这时候,就有两个措施,一个是和北方和谈,主要是和大辽国和谈,只要辽国这些契丹人不动,北汉的刘姓政权是不敢动的。和辽国和谈也不一定要像石敬瑭那样,管人家叫爸爸,也许给点钱就可以。但这里面也有两个问题,第一,北边那两个邻居人品一向不咋地,和谈之后有没有用,这事儿真不好说;第二,这也不是我们柴大皇帝的性格,他的脾气就是一个字,干。于是乎,柴荣决定北伐辽国。
三、北辽南大理
所谓辽国,就是北方少数民族契丹人建立的国家,那么,契丹人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呢?现在的说法也不一致,宋朝人说契丹是匈奴人的后裔,可是《后汉书》和北魏人都说他们是大东北鲜卑族的一个分支。我个人觉得,中和了各种说法之后,最合理的一种说法应该是,他们是匈奴人被大汉王朝打散之后,北上和东北鲜卑族民族融合的产物,换句话说,混血儿。当然,我们所有人现在都是混血儿,这个毫无疑问。
无论如何,契丹这些东北汉子在被突厥和回纥统治几百年之后,在唐末,出现了一个天才领袖,耶律阿保机,他统一了各部,在公元907年当上了可汗。然后又在公元916年称帝,国号就是契丹。公元926年,他灭了盘踞东北达200多年的渤海国,到了公元947年,耶律德光把国家名称改为大辽国,这个辽字就是铁的意思,也是契丹发祥地辽河的名字,今天我们辽宁省的名字也是出自这里。全盛时期的大辽国西到阿尔泰山,东到日本海,北边到大兴安岭,南边达到了河北的白沟,地盘那是相当地大。
为了便于统治,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规定了「因俗而治」,就是南边统治汉人用汉人的办法,北面还是用契丹的习俗。
比如大辽国南面官制保留了三省六部,同时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太师、太傅和太保为三师,也就是皇帝的三位老师,这和汉族人大宋王朝没啥区别。但是,有一件事有必要交代一下,《天龙八部》里面的那个萧峰,他的职位是南院大王,如果你理所当然地认为这哥们是大辽国管理南面汉族人相关事宜的大官,那就错了,而且错的厉害。
这个南院大王隶属于北边枢密院,因为它的办公地点在辽国皇宫之南而得名,并不是管理南边事务的机构,这一点金庸老先生在他的小说里也没说清楚。那么,这个官有多大呢?可以这样说,比不上宰相,枢密使,北院大王,但也不算低,而且终大辽国一朝,所有南院大王都必须是契丹皇族出身,也就是都姓耶律,我们知道,辽国的皇后一族历来姓萧,南院大王这个职位,连皇后这一族都没办法染指,所以,萧峰在真实的历史中,是不可能当上南院大王的,但他的这个职位,也确实不低。
大辽朝,还有后来的大金朝,记录他们的史书分别称为《辽史》和《金史》,都在大中华二十四史之列,所以,辽和金属于中华帝国王朝,算是史学界的一个共识,而且他们对我们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也是不容低估的,一直到今天,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家还把中国称做契丹,这些后面我们再说。
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一下另一个后来也和宋朝并列的国家,那就是大理国。只要是看过金庸的《天龙八部》,对这个大理国应该是相当滴熟悉。
历史上真实的大理国建立在公元937年,也就是后晋的石敬瑭当上皇帝的第二年,建国者叫做段思平,史书上说他是汉裔白蛮,啥意思呢?就是这哥们是汉族人,但由于长期在云南那边生活,族裔已经改变为白蛮了,这个白蛮就是今天白族的先祖。
为什么说他是汉人呢?因为俺们大中华的贵族一般都有族谱,按照族谱,段思平是东汉武威郡太守段颎的第十七代孙子,段颎这个人呢,我们前面讲汉灵帝的时候提过一句,也许你忘了,他就是平定了东羌,但还是要给汉灵帝交钱,才能走上领导岗位的那位将军。
唐末天下大乱之后,段思平所在的南诏国因为没有了唐朝的管束,随即也爆发了内乱,一番群雄混战之后,身为南诏武将的段思平笑到了最后,建立了大理国,比大宋王朝还要早几十年,而且这个大理国还不小,它统治区域包括今天的云南、贵州,以及四川西南部,还有缅甸、老挝和越南北部地区。
一百多年后,老段家实力衰弱,被权臣高氏把持了政权,中间高升泰还短暂地做过皇帝,如果你听着高升泰这个名字熟悉就对了,金庸老先生在他的小说《天龙八部》里面说老段家有段正明,段正淳,还有大名鼎鼎的主角段誉,都是大理国的皇帝,那么,这些家伙在历史上是不是真的存在呢?
严格来说,大理政权不算是少数民族,他们老段家本来就是汉人,只不过后来变成了今天的白族,你在小说里看到的段正明,段正淳,还有公子哥段誉,全是汉人,历史上也确实是大理国的正牌皇帝,只是他们这些皇帝当得都有点窝窝囊囊。
段正明,是被权臣高升泰逼着退位的,《天龙八部》里风流成性的段正淳是高升泰死之前良心发现,把皇帝位置还给他的。
至于段誉,历史上叫做段和誉,虽然做了39年皇帝,也努力了将近40年,但还是无法改变高升泰家族专权的局面。《滇云历年传》上说他「励精图治且四十年之久,究亦不能挽回万一,盖势之所趋如水之就下,回狂障决不可得矣」,意思就是高氏掌权这件事,就如同瀑布向下飞奔的大水,他段誉在这样的天下大势之前,虽然个人挺努力的,但也是毫无办法。到了段和誉晚年的时候,因为孩子们在高氏各派的支持下,互相为了皇位打来打去,他不忍心看着骨肉相残,也害怕自己被波及,万一某一个儿子野性大发,逼着自己上吊咋办?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位段和誉选择退位去做了和尚,结果是又活了30年,活到了94岁,不说别的,这个寿命确实让人羡慕。
大理国皇帝经常退位为僧这事儿,在金庸的笔下变成了他们的一种传统,好像每一个大理国皇帝都是南朝梁武帝,对佛教痴迷得不行。其实,这件事是小说的演绎,并不是事实,大理国22位皇帝,只有10位退位为僧的
《造成隋朝短祚而亡的原因是》第 28 节 北辽南大理 怎么看待分裂不一定不好这种观点(第2/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