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永久书架完结榜排行榜

第 7 节 贞观天可汗 李世民何以凭借贞观之治成就千古帝王(第2/3页)

木马小说网www.mumahao.com

二、李世民为什么能纳谏

我们前面说过,三省六部制本质上就是三权分立,中书省负责替皇帝制定法律政策,门下省负责监察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虽然这套机制非常先进,但这里我必须提醒大家,无论啥制度,具体执行的时候,决定因素还是人,比如说今天非洲的利比里亚,整套制度都是抄美国人的,甚至宪法就是把国名换了一下,但该用机关枪的时候,他们绝对不打嘴仗,那国家治理的,你绝对不想去。

李世民和他的大臣们在这一点上,就做得相当好,让三省六部制得到了最大效率的运行。这主要归功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李世民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第二个就是他的大臣们真的敢提意见。

我们说第一点就很不容易,李世民是啥人?从17岁上马出征,一直到「玄武门之

()

变」,几乎从来没有打过败仗,后来征服世界的成吉思汗有一句评价,叫「欲安邦定国者,必悉唐宗兵法」,也就是不知道李世民怎样用兵的,都统一不了天下。这是一句很高的评价,尤其是出自千年不遇的军事天才成吉思汗之口,更加难得。那这样的人现在又当了皇帝,你让他平心静气地听别人的不同意见,实话实说,很不容易,但他做到了,仅此一点,就堪称伟大。

他的那些大臣们居然敢给这位杀起亲兄弟都不皱眉的家伙提意见,甚至有时候还很刻薄,我个人觉得,形成这种风气,那是更加地不容易。这里就必须提到一个人,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魏征,贞观年间,给皇帝老子提意见蔚然成风,可以说是和他有很大关系。

魏征,字玄成,本来是巨鹿郡的一个穷苦孩子,长大后觉得四处游荡,念一句无量天尊就能混口饭吃实在是一个不错的职业,就当了道士。隋末天下大乱之后,他一琢磨,觉得还是造反这个事业最有前途,就跟了李密手下的元宝藏造反,后来跟着李密投降了大唐。结果运气不好,打仗的时候跑得不快,被河北的窦建德给抓住了,就又投降了窦建德,当然,随着窦建德的完犊子,他又投降了大唐。

魏征全身像(图源网络,仅供参考)

搞来搞去,最后跟了太子李建成,做了太子洗马,相当于秘书和打杂两者混合的一种职业。《旧唐书》里说,当时的太子李建成对他「甚礼之」,也就是特别优待,因为魏征这家伙有才华,这一点从后来李世民让他当主编,编撰隋朝的官方史书《隋书》,就可以证明,你要知道,这本《隋书》可是位列二十四史的。

不过此人那时候的运气也确实不咋地,刚过了两天安稳日子,咔擦一声,晴天霹雳,玄武门事变发生,李建成被砍了脑袋。已经46岁的魏征就被绑成了粽子,带到了李世民面前,李世民说,听说您老人家经常劝我哥哥对付我,说吧,为啥在俺们哥俩之间挑拨离间?这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你们哥俩为了皇位撕逼,不死不休,关我屁事?一般人遇到这种事,第一时间就是跪地谢罪,或者矢口否认。胆子大一点的,可能会为自己辩解,说什么各为其主之类的。

魏征老先生没走这些寻常路,他开口就是一句,「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

这句话很有技巧,它表面是说李建成动手晚了,实际上蕴藏的意思有两个,第一,皇太子极其愚蠢,不听我让他先动手的劝告,而您李世民先生就非常英明,您先动手了;第二,你们兄弟之间,没有谁对谁错的问题,也没有和平相处的可能,就看谁先动手了,这第二点相当于把李世民反叛作乱的罪行一笔勾销了。不过,这需要极其聪明的人,才能领会这两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秘密勾当,魏征当时就是在赌博。

幸运的是,李世民一下子就懂了,正好这哥们也需要赦免几位太子党的人,来表示自己宽大,而赦免的人最好是聪明的,能为自己所用的,这样也显得自己是四海归心的真正雄主。于是,在众人瞠目结舌当中,李世民和魏征化干戈为玉帛,把手言欢。

你要是问,如果李世民傻不啦叽地不明白魏征的意思咋整?那还能咋整,魏征就去死呗。虽然他的名气肯定不如现在这么大,但如果那样的话,我们后世提起魏征魏玄成,肯定大拇指一翘,说一句忠臣,只不过这个忠指的是对太子李建成的忠心耿耿,这也是魏征那句话的第三个巧妙所在,活着就继续享受生活,死了,咱也是忠臣。

无论如何,魏征没当上忠臣,而且在归附李世民不久,这哥们就提出了一个奇怪的理论,那就是他愿意做一名良臣,而不愿意做忠臣。李世民觉得很奇怪,就问他,这个良臣和忠臣有啥区别?魏征的回答相当经典,他说「良臣,身荷美名,君都显号,子孙传承,流祚无疆;忠臣,己婴祸诛,君陷昏恶,丧国夷家,抵取空名」,这段话翻译成现在的大白话就是,良臣就是你我都能善终,还都有个好名声,国家还治理得相当出色,而忠臣就是国家完犊子了,你李世民得了一个昏君的名头,而我魏征以身殉国,所以叫忠臣。

李世民一听就说了,那你必须滴,得做个良臣啊,你看看,我俩都干点啥玩意才能实现你说的第一种情况。

魏征就说了,我呢,玩了命地提意见,你再找一些人,也给你玩了命地提意见,而你接不接受都要听,这样就行了。原话是,「君所以明,兼听也;所以暗,偏信也」,这就是成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出处,史书上并没有记载李世民听了这番话的反应,但是从后来他的表现来看,他绝对是认可魏征的这个建议的,在整个贞观年间,唐太宗鼓励下属们不停地向他提意见,以至于形成了一种风气。

比如说,有一次李世民认为官员里伪造简历的实在是太多了,明明「初中」都没毕业,偏要说自己是「博士后」。他很生气,就下了一道命令,说限期自首,过期之后再发现,就砍脑袋,但自首期限过了之后,又查到了几个,不过大理寺少卿,也就是最高法院副院长,戴胄老先生只判这些人流放。

李世民怒气冲冲地来到最高法院,说戴老头儿你吃错药了,是不是故意让我这个当皇帝的说话不算数?我说了过期要砍脑袋,听见没有?戴胄的回答是,您只不过是对这些造假者一时的愤恨,这种愤恨不应该凌驾于法律之上,法院判罚,应该是「忍小忿而存大信」,所以,我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判他们流放。李世民听了之后,长叹了一句,「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这事儿,就按您戴老先生的意思办吧。

还有一次,御史柳范弹劾李世民的儿子,也就是皇子李恪打猎时伤害了农民的田地。李世民听说了,就说这都是我那个儿子手下的助理某某某没有好好规劝我的儿子,应该把那个助理抓来整死。柳范当堂就说,房玄龄是您的助理,您去打猎,房玄龄都劝不住您,现在凭啥怪您儿子的助理?这已经不是提意见了,用现代话说,这就是标准的怼回去,气得李世民转身就走。

那么,我们就要问一句了,为啥李世民如此宽宏大量,甚至连别人的挖苦嘲讽都不计较?这个你别忙,我往下再说一点点,你也许就知道了。

回到深宫的李世民越想越气,就把柳范单独叫了进来,问他说,你有道理就讲理,为毛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儿给我难堪?柳范的回答是,「臣闻主圣臣直,陛下仁明,臣敢不尽愚直」,俺们这些做大臣的之所以敢说话,敢放肆,敢怼您,就是因为您这位主子是圣人啊,这就叫「主圣臣直」。

我们如果翻翻贞观这段历史,大臣们提完意见之后,往往都要来这么一句。当然,这话最早也是魏征老头儿发明的,而且不仅是大臣们说,李世民的老婆也这么忽悠他。有一次,魏征在朝堂之上当场顶撞李世民,气得李世民回宫之后,大声说道,总有一天我要杀了这个乡巴佬。他媳妇儿长孙皇后就问,谁惹得你这么大脾气?李世民说,魏征那个王八蛋总是当着大家的面让我下不来台。

《短暂的隋朝》第 7 节 贞观天可汗 李世民何以凭借贞观之治成就千古帝王(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