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 节 三大助攻手 盛世为何造反安史之乱的根源在于募兵制(第2/2页)
木马小说网www.mumahao.com
你一听这个名字就知道,这人可能和造反派有关系。《资治通鉴》记载,安思顺是安禄山继父的侄儿,不管俩人是不是暗中勾结,唐玄宗也不可能让他去平叛,于是安思顺马上就被召回,由他的下属郭子仪代替他成为新的朔方节度使。
同时,唐玄宗委任了恰好在京城的封常清和高仙芝为正副两个元帅,领着中央军去平叛。高仙芝我们前面介绍过,那是山岭之主,封常清也不比他差,著名的诗人岑参曾经写过「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这样的句子,就是夸赞封常清在西域立下的赫赫战功。
封常清相当骄傲,对着唐玄宗说:「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意思是说,安禄山算个屁,几天之内,他的脑袋就会送到您的面前。
可惜的是,封大将军错的厉害,他最大的错误就是把唐王朝的中央军当作他在西域的军队了。这些中原地区的驻军都是些混饭吃的混混儿和纨绔子弟,已经几代不闻战鼓之声,加上当官的贪污军饷,士兵的装备只比烧火棍强那么一点点,《新唐书》里说,「及禄山反,皆不能受甲矣」。这一点,造反派也很清楚,安大胖子的手下将领就说:「今四方行垒,皆新募乌合之众,未经行阵,岂能敌我蓟北精锐之兵?!」当然敌不过。夸下海口的封常清带着这群老爷兵,打了三仗,败了三仗,只能退守潼关。他也终于意识到,靠着这批士兵,那就是去送死,和赶过来的高仙芝说,「贼锋甚锐,应急回潼关严守」。
我们说虽然打了败仗,但封常清确实是一代名帅,他对局势判断还是很准确的,那就是中央军虽然失败,但敌人的日子并不见得好过。
前面提到的新任朔方节度使郭子仪,他的朔方军团是训练有素的兵卒,这时候从北边突破长城天险杀虎口,打了几个胜仗之后,联合了李光弼和仆固怀恩等将领,接着北上包围了云中,也就是今天的大同,同时南下拿下了雁门郡,准备从井陉进入了安禄山的老巢河北,你要是记得我以前讲过的韩信,他当年就是走井陉这条路拿下整个北方的,郭子仪也想复制一下韩大神仙的经典战役,越过太行山,直接端了安大胖子的老窝。
不仅如此,河北常山,也就是那个出了赵云赵子龙的地方,有一对叫颜杲卿和颜真卿的兄弟俩,毅然举起了大旗,在敌后反抗安禄山,和郭子仪在声势上遥相呼应。
在这样的事态下,封常清的判断是,只要他和高仙芝死守潼关,堵住安禄山西进关中的道路,争取到一些时间,等唐王朝调兵遣将完成,西北或者西南的一两个军团调了过来,一两年内平定叛乱是有可能的。
已经在洛阳称帝,国号为大燕的新皇帝安禄山同学这时候也有点慌了,他自然是很清楚河北的形势,气急之下,甚至后悔造反,大骂身边谋士重臣,《旧唐书》上说他「怒不可解」,还说「禄山窘急,图欲却投范阳」,就是准备撤回老窝范阳,做一个割据的军阀了此残生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这哥们的神助攻团队闪亮登场,这个团队里有三个人,分别是残疾人太监边令诚,老头儿皇帝李隆基和小混混宰相杨国忠。
边令诚是李隆基派给封常清和高仙芝的监军,之所以派宦官去监军,也是因为前面说的府兵制瓦解之后,唐玄宗为了监视大肆进行募兵制的节度使而采取的一种新办法,职责是「监视行赏,奏察违谬」,权力很大,但身有残疾,干不了其他事的太监们一般对金钱的渴望都比较大,只要钱给的到位,啥事都好说。
不幸的是,边令诚这次遇到了两个极度抠门的吝啬鬼,封常清和高仙芝都不给他钱,结局就是,边令诚上奏唐玄宗,说封常清打了败仗之后,鼓吹敌人厉害,动摇军心,而高仙芝的罪名是贪污军饷。
已经被安禄山的背叛弄得疑神疑鬼的老年人李隆基,这时候已经失去了判断能力,他也在怀疑封、高两人把士兵和粮草拼命往潼关集结的真正目的,看到边令诚的小报告之后,马上就有自己猜对了的恍然大悟,一道圣旨,把封常清和高仙芝全都砍了脑袋,然后让哥舒翰去守潼关。
新的将领哥舒翰也不是汉人,他是突厥人,同时也是一个牛人,从小就在西北边关给大唐卖命。中学课本里的「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说的就是这哥们横行西北的故事。
不过这时候的哥舒翰因为中风正在长安休养,中风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脑梗儿,据说是洗澡的时候发生的,也有人说是他在进行床上运动的时候导致的,因为这哥们的好色是出了名的,唐玄宗曾经还为了这个,赏赐给他一些宫廷秘制药物,也不知道是不是药吃多了,导致了中风。无论如何,他这时候正因为行动不便躺在床上。
当他被抬到潼关之后,了解了一下情况,作为一个名将,哥舒翰马上就得出一个结论,封常清和高仙芝的策略是对的,所以,他也赶紧关了潼关的大门,当缩头乌龟,坚决不出去。与此同时,郭子仪和李光弼在河北越打越顺手,进展得十分顺利,他们给朝廷上书,说只要躺在担架上的哥舒翰守住潼关,我们引朔方军团北取范阳,应该可以让叛军内部溃散。
可惜的是,这些建议都没用,因为第三位神助攻小混混儿出身的首相杨国忠登场了。由于很多原因,他和新的元帅哥舒翰产生了巨大的矛盾,我们现在不去说谁对谁错,但杨国忠把这些私人矛盾放在了国家利益之上,他不停地怂恿唐玄宗下旨,命令哥舒翰从潼关出兵,和安禄山玩命死磕,甚至不停地暗示哥舒翰不出兵就是想拥兵自重。
70多岁的老头儿李隆基这时候也在琢磨,为啥河北的形势一天比一天好,而你哥舒翰就是不出兵呢?莫非你等着叛军和河北政府军两败俱伤之后,做安禄山第二?于是乎,在公元756年的夏天,从长安到潼关的大道上,布满了催促哥舒翰出兵的使者,史书上说「项背相望「,后一个使者可以看见前一个使者的后背,比后来催促岳飞的十二道金牌更加急促。
到了如此地步,哥舒翰知道,再不开关出战,他就只能去和封常清高仙芝两位在地下见面了,《新唐书》上说他「恸哭出关」,这家伙知道,自己很可能再也回不来了。结局不出意料,安禄山的所有精锐都埋伏在潼关附近,灵宝一战,哥舒翰带领的二十万军队全军覆没。
诗圣杜甫著名的《潼关吏》就是描写这场战争,最后两句是「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也就是嘱咐后来的将军们,要以哥舒翰为戒,不要轻易放弃险关,贪功冒进,最后被敌人吃掉。当然,我们的大诗人完全明白这事儿的幕后黑手是谁,在诗的下方,他写了一行小字,「明皇听杨国忠言,力趣出兵,翰抚膺恸哭,而出兵至灵宝潼关遂失守」,亲身经历了开元盛世和安史之乱的诗圣大人,头脑是清醒的很。
这里顺便说一句,在河北敌后根据地和安禄山死磕的颜杲卿和儿子颜季明,起兵不久就被安禄山打破城池,抓了起来,父子二人誓死不降,相继被杀。两年后,书法家颜真卿,也就是颜杲卿的弟弟,找到了侄子颜季明的头颅,悲痛至极,挥笔写下了《祭侄文稿》,这篇234个字的祭文被称为千古行书第二,第一的当然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不过兰亭集序现在找不到了,而《祭侄文稿》的真迹原件却还在世,蒋介石当年把这件国宝带去了台湾前年,也就是2019年,台湾把它送到日本展览,引起了巨大轰动。这个大书法家颜真卿也是一条汉子,他的事迹我们马上就会有介绍。
言归正传,我们现在可以很肯定的说,如果没有边令诚、李隆基和杨国忠的神助攻,安禄山别说打进长安,他连关中都不一定能打得进去。
历史没有如果,哥舒翰兵败被擒之后,潼关马上失守,不仅是郭子仪、李光弼失去了大后方,马上四处逃窜,而且长安也随即变成了
()
案板上的肉,任由叛军宰割。这一次,唐玄宗的判断十分准确,行动也非常迅速,7月13日凌晨,在禁军统帅陈玄礼的护卫之下,唐玄宗、杨贵妃、杨国忠等人悄悄地离开长安,向西狂奔,干啥?自然是逃命,准备跑路去四川避避风头。
去四川这件事,是杨国忠的主意,这小子在四川多年,当上宰相之后更是着力经营四川,他觉得到了那里,就是他的地盘,自然可以继续大权在握,掌控皇帝。很可惜的是,这个几乎一无是处的宰相已经到不了四川了,为什么?备案号:YXX1Yv4nNjRhgpEgRwSbGyK
《短暂的隋朝》第 20 节 三大助攻手 盛世为何造反安史之乱的根源在于募兵制(第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