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第3/3页)
木马小说网www.mumahao.com
附件七日本國大臣柳原致總署照會(六月初二日)
為照覆事。
明治七年六月二十日接沈道遞來貴王大臣同治十三年四月二十七日所發公文內開各節,業已閱悉。
本大臣案查此事原委,始於壬申之秋我朝據琉球藩呈訴其民漂到臺灣入牡丹社遇害一事。夫琉球島原為我薩摩侯附庸,目今統歸大政朝議。該島從前疊訴此案,溯自明末至今,已有五次。當初日本即經派差問罪,由鄭成功賠償三萬餘金,以贍難民遺族。以後數次,因德川氏概禁官民出洋,每有其愬,置而不問。今者舟車所至,賓至如歸;即我琉民、莫非王臣,豈容生番一味蠻殺!乃欲興師伐番,以盡義務。適我副島大臣將與貴國踐期換約,因上疏曰:『臣查清國康熙年間,始並臺灣;收自鄭經,即沿故址置府縣廳。其所賦徭著有界限,是為官典。自此以外,迄今視為人跡不到之地,並無官守。初有閩、廣流氓冒入番地,屏逐土人,以漸成集;往來府、縣營謀鬻販者,謂之「熟番」。其被屏諸山谷之番,臥薪嘗膽,恨不生啖華人之肉;乃畫地設防,與該熟番世相仇殺,目未見朝廷官、足未踏中華地者,是為「生番」。外人一踵其地,立見戕害,蓋由於此。從前英、美二國商船漂泊至此,亦受其害;即經興兵自行懲辦,而清國官並不過問。據此,我國自可辦也。竊思該番社莊自與清國府、縣之治,犬牙錯雜;我既與清締盟,此事未告而行,或傷和好。請仰體朝廷保民至意,適請言明,方可派差問罪,以全兩國和好』。旨曰:『可』。爾後副島大臣逢人便說葛伯仇餉之事,以明公義。故該大臣上年來與貴國換和約後,正擬詳告前事;不圖甫入京師,即議覲禮。為日既久,本國外務閱月冗積,又以接使禮節未合通例,停謝覲見;欲回本國——即日束裝,因不暇面告其事。乃於明治六年六月二十一日特令本大臣等至貴衙門當面言明,以表禮義心跡,以保兩國交誼。當日詢及臺灣生番戕害琉民以後,貴國曾否查辦群凶等語;准答復云:『該地未服王化,未奉政令,謂之「生番」;中國置之度外,不甚為理』。經本大臣陳以「我國屬民既受枉害,必須派差查辦,以盡政府義務;此舉惟在除兇安良,以期永無滋事。祇我副島大臣以其地接貴治,我國此行恐致貴國滋生嫌疑,謂我侵越境地,則於兩國交誼關礙非輕;故爾告明」。言畢辭別。是夜孫道訪鄭少丞,復詢此事原委;並言「生番隱伏深山,似虎負嵎;辦之非易。觀夫美國兵船曾經往攻生番,反致敗衄而歸,足為前鑑;勸勿妄動」等情。亦經該丞解說:「本國此舉,係為匹夫匹婦復仇,以警將來起見,並無他意。至於勝敗,非所逆料。且看義師一下,石卵奚敵」等語。翌日,復承貴王大臣仍與副島大臣改議覲禮;後完覲事,告辭出京,其間貴王大臣並無異議。副島大臣回國,據情復命,保其絕無嫌疑;所以我朝誠信其言,斷然舉行。先是,副島大臣去貴國也,逕自煙臺回到東京。會由駐滬領事送回備中民戶上春漂到番地受難者,當據訊供境遇,細得生番撒蠻之狀:其如一見船到,倏有數百土人麕集海濱,起剝貨物,將船拆開,各家分贓;更將行李盡行奪去,褫取難民身上衣服,一絲弗留。隨欲加刀,忽有老人經過;苦勸饒命,方得生還等情。可見其俗強橫殘忍,殆非人類。況此一帶島面,實係我民航路要衝。有是數端,致我政府更難容耐,當命點撥員弁趕辦其事。據海軍省復稱:此時風潮尚險,容緩數月,以此事又寢歇。後副島大臣因病開缺,朝廷允其退養,著寺島大臣頂缺。直至今春,簡命陸軍中將西鄉作為都督,委以伐番之事。都督即率親兵,駕船啟行。一面先備公文,即令廈門領事馳遞福建總督部堂報明事由,方可以禮過境;及至番地,如遇有清國兵駐防處所,即將我兵退避三舍,毋得毫有侵越。一面命本大臣火速赴任,以備貴國有所指問,便於應對;務以保護兩國和好為重。及本大臣到滬,即晤沈道,始悉貴王大臣已有公文寄我外務大臣,並得閱其文稿;續承應、潘藩司亦為此事先後來滬會談面詢,經本大臣逐次剖說其情。夫西鄉中將進辦事宜,本為弭殺起見,其意不過往攻其心;即用兵仗,亦不過鎮壓蠻撞之備:則與上年本大臣等所陳言語,何嘗不符!上陳各節,係本大臣履歷所知。用特縷述,以明下文答復之意。
茲准貴王大臣來文內稱:『本年三月,准各國駐京大臣告知貴國興兵赴臺灣,將有事於生番;本王大臣查臺灣全地久隸中國版圖,雖生番散處深山,總屬中國管轄。即有如琉球民受害前事,亦當知會應管轄之地方官查辦。貴國興兵,未經向本王大臣議及,亦未准知照因何事派兵赴臺?即與上年所言未符,亦與條規所載「兩國所屬邦土不可稍有侵越」等詞相背』等因。本大臣准此,三復其詞,似屬不揣其本而齊其末。如貴王大臣大書臺灣全地久隸中國,即有他國人受害情事,應歸管轄之地方官查辦;乃提興兵之目,責我未經議及、未准知照,竟引侵越邦土等字駁難,不亦滅我副島大臣曾向貴國說明其由以存和好之意乎?今云生番應歸地方管轄,則從前命案疊出,何以貴國並未懲辦,一任他國自行伸冤!上年既讓我國派員問罪;迨我將兵而往,謂是侵越屬土,則前此之猝發兵船而往者,果何義耶?觀夫番俗,前將琉民六十餘人頃刻砍殺殆盡,備民四人則被百餘土人圍困、爭剝衣物,請自試思,似此豺狼成性之人,果能不動刀兵而查辦乎!本大臣於此一層,實未能貫通也。所云我國「春日」兵艦,此係奉飭測驗沿海礁灘;故其灣泊廈門等處之事,素常聞知。如帶兵官聲稱「擬借地操兵」一事,未審實屬何意?容俟咨查回復。其貴王大臣給我外務大臣前後公文之回函,迄今均未寄來;到即火速轉遞。
前者承潘藩司函商為番地善後事宜,應回閩後向沈大臣稟商,咨請總理衙門核示,即行奉覆等情;本大臣現在惟有准到來文,平心辦理,專為兩國保固睦誼而已。至於貴王大臣優待國使之禮,自有一定大典;本大臣固有厚望焉。
為此照覆貴王大臣查照可也。須至照會者。
附件八總署致日本國柳原大臣照會(六月初九日)
為照復事。
同治十三年六月初二日,據江海關道遞到貴大臣照復內開各情。查中國與貴國相交,總以彼此換約訂明「兩國邦土毋稍侵越」為始;從前之案,無可牽涉。至上年貴國大臣副島遣貴大臣來本衙門面談各節,本衙門前次照會貴國外務省已盡言之,並無許貴國自行查辦之說。查琉球國與中國禮部時有文件往來,官員亦常來中國;如琉球曾受生番之害,應由琉球國請中國處置。即謂琉球國與貴國素有往來,貴國必欲與聞其事,亦應照會本衙門辦理。至謂貴國人民曾經受害,兩國既有條規,如有其事,尤應明言某年月日、某人在某處若何被害,照會本衙門查辦,中國無不為查辦之理。萬一中國不為查辦,貴國或以允否自行辦理詢我中國可也;斷無逕自用兵之理,中國亦無允貴國自行查辦之理!乃並無一、二文件照會本衙門請為辦理,而遽自行查辦;不但查辦,而且突然稱兵入我境內。揆之於理,豈可謂平!「兩國所屬邦土毋相侵越」,盟言具在,載入條規;乃謂本衙門滅視貴國副島大臣之言,然則副島大臣即應滅視兩國修好盟約之言乎!且副島大臣於上年來覲時並未一言及此,本王大臣何從異議!即貴大臣來署向本大臣述及臺灣生番一事,並無派兵前往之說;乃貴國外務省照復稱「據其旨趣下手」等因,是本王大臣未嘗許貴國自行查辦,本衙門前次照會內業經詳細聲敘。且上年貴副島大臣在京時屢次晤談,實未明言臺灣生番之事;而本大臣等卻將「兩國所屬邦土不准侵越」等語,特於送行時覿面申明,現鄭少丞近在滬上,必深知之。而貴大臣此次照會內稱:貴中將西鄉進辦事宜,與上年貴大臣所言何嘗不符!是貴大臣自誣也,是貴大臣以自誣者誣本王大臣也!
至貴大臣所稱本王大臣優待國使之禮自有一定大典等因,貴國如真篤念和好、貴大臣如真為兩國保固睦誼,能以禮待中國,本衙門自無不以禮優待貴國。使臣因應之宜,理當如此。
貴國外務省照復稱:來示所詢已由貴大臣辯復,本衙門因就貴大臣照復所及約略剖明,現不另復貴國外務省矣。所有該處事宜,前經奉旨派沈大臣辦理,並派潘藩司幫辦。茲貴大臣照會稱「惟有准到來文,平心辦理」等語;應俟貴大臣與沈大臣、潘藩司彼此商辦可耳。
相應照復。須至照復者。
附件九柳原大臣給潘藩司信
閣下奉旨回閩幫辦沈欽差大臣,因過滬瀆,枉顧本大臣,承下問曰:『貴國此次臺灣之行,今已如此;惟此生番原有三十六社,未知西鄉欲向何社生番問罪、究作何結局』?故本大臣陳以我民被害情由,並據西鄉奉敕限辦三事答云:第一、捕前殺害我民者誅之;第二,抗抵我兵為敵者殺之;第三,番俗反復難制,須立嚴約,定使永遠誓不剽殺難民之策。此本大臣專請閣下到閩會同沈欽差大臣辦理,言歸兩國和好,是所切望!本大臣幸獲剖心吐赤,惟閣下宏度容納焉。如有榘教,敢效駑力,和衷酌辦,以為兩國愈敦和睦之地。謹啟。
陽曆六月七日。
附件十潘藩司覆柳原大臣信
昨、今兩奉教言,甚慰渴念。具見貴大臣和衷共濟,籌畫周詳,莫名欽佩!
頃奉惠書,承示辦法三條。第一條、第二條,經貴大臣面稱「此係專指牡丹社、卑南社二處搶害之生番而言,與別社並未滋事之生番無涉」;足見辦事頭緒分明。如再有滋事者,應由中國派兵查辦,事屬可行。第三條所云,中國自當照約竭力保護;擬於海船經過要隘,或設營汛、或派兵船、或設望樓燈塔,使商船免致誤入,再被生番擾害。請紓貴國錦懷,永敦和好。俟本司到閩後,向沈大臣稟商咨請總理衙門核示,即行奉復。現將貴大臣來函,一並照錄轉送矣。
用特先行布復,順頌勛祉!
四月二十三日。
(見美使館來去底稿)
《台湾对外全称什么》九(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