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永久书架完结榜排行榜

第 1 节 诸王的谢幕 韩信等八个异姓王是怎样被快速消灭的(第2/3页)

木马小说网www.mumahao.com

三、刘邦讨伐韩王信和匈奴

韩信暂时没事,不过,另一个韩信,韩王信忽然叛变了。如果你不知道,这里我插一句,在汉初的七个异姓王里,有两个韩信,一个是打仗特牛掰的兵仙韩信,另一个是官二代韩信,为了区分,我们叫第二个韩信为韩王信。这个韩王信不仅叛变,叛得还有点儿远,他的新主人在长城之外,那就是和大汉王朝几乎同时崛起,也存在了四五百年之久的匈奴政权。

前面我们曾经提过,匈奴就是华夏北方林胡、楼烦等少数民族的后裔。不过司马迁老爷子说,他们是夏王朝一位王子的后代,原话是「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这种说法现在也没啥根据,我们只能存疑。

开始的时候,这些人只是一些松散的部落联盟,让千古猛人秦始皇一顿乱棍,给打得

()

四处逃散。等秦始皇死了,天下大乱的时候,他们之中有一个叫头曼的人,自立为单于,在匈奴的语言里,就是天子的意思。

这个头曼单于的一个小老婆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匈奴人也是人,这家伙和大多数中原男人一个德性,越看小儿子越喜欢,就把已经立为太子的大儿子冒顿送到月氏国做人质。然后这个爹做了一件最没品的事情,派兵猛攻月氏,心里祈祷对方赶紧砍死自己的大儿子,他好名正言顺地立小儿子为太子。可惜,他这个大儿子既聪明又勇猛,一看形势不好,十几岁的孩子硬是夺了一匹马,自己跑回来了。头曼单于也就没有好意思再下手,但还是剥夺了他太子的资格,给了一万人让他自己出去发展。

冒顿的发展十分简单,那就是发明了一种响箭,射出去呜呜乱叫。他规定所有下属,必须跟着这声音射向同样的位置,不射就砍头。训练一段时间之后,这家伙有一天忽然射向自己最喜欢的战马,下属就有人不敢跟着射,结果被砍掉了脑袋;又过了几天,他把自己最喜欢的女人扔到地上,然后开射,不跟着一起射的也一律砍头。

就这样到了后来某一天他和他爹头曼单于一起打猎的时候,他突然用响箭射向老爹,下属们几乎都是下意识地,一起射了过去。一个死了的「刺猬」自然是不能再当单于,公元前209年,也就是陈胜吴广起义那一年,冒顿干死了自己老爹、后妈、弟弟以及一切不服从自己的大臣,继单于位,史称冒顿单于。

这哥们是真正的猛人,即位之后相继征服东胡、浑庚、屈射等少数民族,在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强大并且统一的匈奴政权,然后开始侵略中原地区,史记上说,「复收秦蒙恬所夺匈奴之地」,意思就是俺们的河套地区又丢了。

很不幸的是,冒顿单于并没有满足,接下来,韩王信的地盘是第一个遭殃的,这哥们就向刘邦求救,刘老幺觉得这家伙在夸大困难,没搭理他。结果就像我们前面说的,韩王信投降了冒顿单于,导致后者长驱直入,打到了太原。

公元前200年,刘邦御驾亲征,讨伐韩王信和匈奴。可惜的是,他不听娄敬的意见,歧视少数民族的战斗力,觉得对方就是乌合之众,率轻骑冒进,追击匈奴。被冒顿设下埋伏,以40万大军把刘邦围在了白登山,史称「白登之围」,七天七夜之后,才解围而出,然后汉匈两家各自撤军,这就给刘老幺的简历上留下了一个最大的疑团:

他是怎么跑出来的?

现在有两种说法,一是陈平又出奇计,贿赂了冒顿单于的大阏氏,也就是他的大老婆,并且冒顿单于本来和韩王信的两个将领约好了一起干死刘老幺,结果那两个将领没来,老婆的枕头风加上援军未到,冒顿就把刘老幺放了;第二个说法是刘邦身边的几万人硬是抗住了冒顿四十万人的进攻,等到了周勃的援兵。

仔细想一下就知道,这两种说法都对,如果说枕头风和担心有埋伏就放过刘邦,那明显就不是那个杀起老爹毫不手软,并且东征西讨征服了无数少数民族的冒顿单于,一个女人的话就让他放弃到嘴的肥肉,那就是扯淡;但如果按照第二个说法,匈奴兵在汉军面前那么不堪一击,刘邦怎么会突围之后马上撤军,那一定是「宜将剩勇追穷寇」,干死冒顿单于了事。

我的结论就是,当时被围困的时候,汉军表现不差,同时陈平也确实和冒顿谈了一些条约,这才在周勃领大军到达时,汉朝和匈奴同时撤军,而且从那以后,汉朝就采用了娄敬建议的和亲策略,也就是把公主嫁给匈奴单于做老婆,顺便给一些锅碗瓢盆什么的。

开始的时候,娄敬的建议是刘邦的亲女儿,把已经出嫁的鲁元公主送过去,只有尊贵,对方才会珍惜。可是鲁元公主的亲娘吕雉一听,马上整出了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把戏,刘老幺也没办法,最后只好随便找了一个刘氏宗族的女孩子送了过去,冒顿单于也接受了。后来汉朝的所有和亲,几乎是一个公主也没有,都是宗室女,也就是姓刘就行了,甚至最出名的王昭君只是一名宫女。

你要是说,和亲是不是一种屈辱,这个吧,很难讲,它肯定比不用和亲对方就乖乖地听话要差一点儿,但是比起其他选项,应该算是一个最优解。对于农耕国家,边境的稳定就意味着老百姓的安居乐业,也就意味着国力的大发展。

台湾的柏杨就说过,和亲给汉朝带来了海洋般的利益。顺便说一句,中国汉、隋、唐、清四个朝代都与少数民族和亲,宋、明两代都不和亲,明朝还好,宋代靖康耻最后比和亲还惨,而且汉唐两朝明显是中国对外武力最强大的两个朝代,这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四、八个异姓王之死

匈奴的问题解决了没几天,公元前197年,代国的相国陈晞起兵造反。刘邦又一次亲自带兵平叛,他本来想让韩信和彭越一起去,结果这俩都说自己病了,其实,彭越是真病了,但韩信可能就是在装病。为什么装病?因为他现在想要造反了。

《史记》上说韩信「阴使人至豨所,曰:『第举兵,吾从此助公』。」就是偷偷派人去找造反派陈豨,说你放心打,我在中央帮你。可是韩神仙除了在战场上牛掰,其他搞政治,搞阴谋诡计都是小儿科的水平,很快就被手下人告发了。这哥们也不想想,刘老幺留你在长安,你的府第上不说全是克格勃,一大半都是FBI那是肯定的。

留守在长安的吕雉得到消息之后,马上就把萧何找进宫来商量。不得不说,吕后的这一手相当精明,不仅避免了韩信和萧何联手,还隐隐地给萧何施压,让他尽快解决韩信的问题。萧何马上就做出了选择,和吕雉一起干死韩信。

他的主意是对外宣称刘老幺打败了陈豨,让大家入宫祝贺。就这样,等韩信一进宫,就被吕雉和萧何埋伏好的武士捆起来,压到长乐宫的钟室,没有任何多余的废话,宣布罪状之后,直接一刀宰了。这里我要说一句,韩信这时候是不是真的要造反,一直是争论不休的问题,即便是司马老爷子坚定地说他要造反,但2000年来,史学界也没有结论,你有兴趣可以自己推理一下。

等刘邦真的打败陈豨回来,听说韩信造反,已经被自己的好老婆吕雉给杀了,心里是百感交集。史书上用了五个字,「且喜且怜之」,也就是一方面挺高兴,韩大神仙一死,我刘老幺睡得更香了,但是想想人家韩信为大汉王朝鞍前马后的那份功劳,又有点儿伤心,觉得有点对不起人家。

至于说萧何,史书上没说他对韩信的死是什么态度,只留下了一句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以我来看,「成也萧何」可能是对的,没有萧何,就没有刘邦后来对韩信的登坛拜将,也许韩信一生就是默默无闻。但是说「败也萧何」就不是十分准确,没有萧何,韩信的结局也差不多。我们客观地说,韩信这个人,虽然武力值惊人,但本身的为人和情商应该是有点问题的。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第 1 节 诸王的谢幕 韩信等八个异姓王是怎样被快速消灭的(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