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节 刘老幺入秦 刘邦为什么能截胡谋圣张良(第2/3页)
木马小说网www.mumahao.com
的智谋,是不是来自这本书,那我就不知道了。
你要是问,这个张良的智谋到了什么程度,那我只能说,在中国几千年历史里,他的称号是「谋圣」,智谋之圣人。后来曹操夸奖荀彧,朱元璋夸奖刘伯温,都要文绉绉地来一句「吾之子房也」,子房就是张良的字,姓张名良字子房。
等到陈胜起义之后,潜伏已久的张良也弄了100多人准备造反,但不久,他就意识到一个问题,一个很大的问题,自己不是当头领的料,换句话说,没有那个天赋。
我这里插一句话,这世界上,很多很多事情,都是靠天赋的,「书到今生读已迟」,读书是,打仗是,当官儿也是。诸葛亮读了再多的书,智商无敌,天才总理,但他也做不了刘备做的事儿;成吉思汗一个字也不认识,照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们往往说的人不能和命争,就是这个意思,不能和天赋争。
在张良意识到自己不是领袖材料之后,他就和郦食其一样,琢磨着找一个人辅佐,开始他想去投奔景驹,但命运这玩意很神奇,在路上,他遇到了刚刚起兵不久的刘邦,两人一起走了几天之后,张良改了主意,他决定跟从刘邦。
史书上原话是:「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者,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这段话非常重要,他揭示了刘邦成功的第二个特点。张良,或者说谋士们的学问给别人说,别人一头雾水,可是给刘邦说,他马上就懂。「沛公殆天授」,人家刘邦就是一个天才,士为知己者死,知识分子不就是喜欢知己吗?啥叫知己,刘老幺就是!
估计那位叫景驹的农民军领袖到死都不知道,曾经有一个「谋圣」想投奔他,被泗水亭长刘邦刘老幺给截胡了,啥叫命?这就是!
不过呢,在张良的心中,还有一件事比跟着一个天才打天下更重要,那就是忠君,也就是辅佐韩王的后代,毕竟他家族世代都是韩国的宰相。所以,当他后来真的遇到一个韩王的后裔,他就辞别了刘邦,一心一意地帮助那个叫韩王成的家伙准备光复韩国。
三、刘邦入咸阳,秦覆灭
时间回到现在的颍川城下,两队人马相遇后一聊天才知道,原来张良跟着韩王成一直就在这附近转悠,根据地就像狗熊掰玉米,打下来一个就丢了另一个,复兴韩国遥遥无期。
在打下颍川之后,张良就和韩王成说,我跟着刘老幺去打关中,您老人家在这里守着颍川。韩王成人老实,对张良又是言听计从,马上点头答应,您请自便,我呆在这里不动就是了。
你若是问,如果这哥们这么听话,为啥和张良在一起连一块根据地都打不下来?大不了张良献计谋的时候多解释几句呗,这事儿呢,我们还要往下说,我保证听完这一集,你肯定会明白。
刘邦有了张良之后,西行的路走得更加顺利了,在南阳大破秦军之后,他就有点飘,脑袋里全是「先入关中者王」这张大饼。随即,这哥们就想放弃攻打秦朝残兵败将所在的宛城,快马加鞭,赶紧去关中当王。
张良这时候就说了,您现在去武关,必须走秦岭北麓,一路都是狭窄的山路,宛城这里留下这么多敌人,万一您前面再出一个章邯,那您就彻底完蛋了。
刘邦一听对啊,赶紧连夜转身去攻打宛城。就在这时,宛城里面一个叫陈恢的谋士来见刘邦,说你干死我们,你自己也有损失,而且耽误你去关中称王的时间,不划算。如果你准许我们郡守投降,封他为侯,然后让他领一小部分人替您守卫宛城,那你是既没有后顾之忧,还增加了进攻关中的人手。对于这样的提议,刘邦肯定是一百个愿意,就这样,不费一兵一卒,宛城投降。
宛城的那位郡守投降之后,刘邦立马封他为殷侯,这个没啥,履行合同而已,可是除此之外,刘老幺郑重其事地封那位说客陈恢为千户,这就反应了刘邦的第三个特点,他为人大气,从来不吝啬赏赐,只要你有用,金钱美女,职称头衔,绝不亏待你。你的每一份功劳,每一次贡献,他都会用你最喜欢的东西回报你,这自然而然地让人感觉跟着刘老幺这位老大,生活有奔头儿。
等刘邦张良这一伙人大摇大摆地来到关中南面的武关时,秦朝发生了一些变化,因为这时候,章邯军向项羽投降了,秦王朝的最高统治者胡亥就是再傻,也知道大事不好了。他就想问问自己的好老师赵高先生,这到底是咋回事啊,我就躲在宫里当了这几个月的新郎,天下咋就变成了这个鬼样子?可是赵高这时候哪里能回答得了这个问题,先是装病,不去见胡亥,后来觉得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就暗中联络女婿咸阳令阎乐和弟弟郎中令赵成发动政变。
公元前207年10月1日,秦二世胡亥,和闯进宫、手里拎着明晃晃钢刀的阎乐,做了下面这番推心置腹的谈话:
可以见丞相赵高吗?
不行。
那我不做皇帝了,做一个王行吗?
不行。
那做一个万户侯咋样?
不行。
做一个老百姓总可以了吧?
我靠,你这人烦死了,和你说实话吧,丞相赵高让我来杀你,你不死我就得死,你说咋整?
还能咋整,胡亥只好去死,据说死之前埋怨身边最亲近的一个太监,说事情坏到这个样子,你咋不提醒我?那个太监终于说了这辈子最真实的一句话,我就是不提醒您,才活到今天的,要是我提醒您,我早就挂了。
秦二世被逼自杀之后,赵高有两个打算,第一个是和在武关门口的刘邦联手,平分关中地区,可惜的很,咱们的刘老幺掰着手指头一算,一半儿?那肯定比整个儿要小,我提着脑袋干革命就是为了「先入关中者王」,我能和你分?啥也不说,直接拒绝。
赵高的第二个打算是自己当皇帝过过瘾,这个仅仅记载在《史记·李斯列传》里,也不知真假。说赵高拿着玉玺刚走上宫殿,宫殿就开始摇晃,这样来回三次之后,赵高明白了,这是上天不让自己当皇帝啊,于是就和群臣拥立一个叫做子婴的皇室子弟即位。
同一本《史记》,在《秦始皇本纪》里就没有赵高要当皇帝这段儿神神叨叨的描写,直接说赵高让子婴即位,同时记录了赵高的一段演讲,说「今六国复自立,秦地益小,乃以空名为帝,不可。宜为王如故。」啥意思呢?就是现在六国都已经恢复了,咱们可怜兮兮地只剩下函谷关这边的地盘了,再用皇帝的称号就不合适了,还是用秦王的称号吧。所以,我们现在都说秦二世而亡,因为这个子婴继承的不是皇帝宝座,而是秦王的位置。
关于这个子婴,史学界历来就有一个争论,那就是他到底是和秦始皇一个辈分的人物,还是子侄辈的,甚至孙子辈的。因为秦朝的历史,我们能依靠的,基本上只有《史记》,所以你应该知道,是《史记》这本书出了问题。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第 3 节 刘老幺入秦 刘邦为什么能截胡谋圣张良(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