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永久书架完结榜排行榜

第 10 节 孝宣好皇帝 霍光辅政汉宣帝有哪些聪明痛苦的隐忍(第2/2页)

木马小说网www.mumahao.com

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这四样东西呢?还说要特别由皇帝赐予,这里面的原因你也能猜到,因为在汉朝,这四样东西是帝王家族才能享受的,无论霍光活着的时候多么灿烂,多么牛掰,归根结底,他也只是一个臣子,死了之后是不能用这些东西。但现在汉宣帝说了,霍光也可以用,那几乎就是等于说,此人等同于帝王,在那个时代,这就是一个大臣最高的荣誉了。

三、霍家垮台

霍光的葬礼都风光到这个程度了,还是有一个人不满意,觉得霍光同学的墓地小了一点儿,这个人就是霍光的老婆霍显。当然,她也是为自己考虑,毕竟有一天她蹬腿之后,也要住进那个大土包里。很可惜,她这个愿望最后还真就没实现,没能与霍光合葬。因为不仅仅是她,霍光、霍去病后代子孙几百号人,加上和他们有联系的几千口子,全都死于非命,不是自杀,就是被当众处决,罪名是谋反。这事儿发生在霍光去世仅仅两年之后。

那我们就要问一句,霍家到底是真的要谋反,还是汉宣帝在霍光死后卸磨杀驴,想要铲除霍家而对他们的欲加之罪?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一两句话解释不清楚,我们先来简单看一下史书上记载的霍光死后,发生的大事。

首先是汉宣帝,他其实就做了一件事,那就是职务调整,把霍光的儿子霍禹从右将军升任为大司马,你要是说这不是好事吗?那是你没留心听讲,以前他们老霍家的人担任这个职务,后面都是跟着某某将军,比如大司马大将军霍光,或者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可是霍禹这个大司马就是光秃秃的三个字。这意味着什么?他的兵权没有了,这就好像是一只老鹰被拔掉了翅膀上的羽毛,从外表看你还叫鹰,但你飞一个试试。

这还不算,原来霍家女婿把持的长乐宫和未央宫守卫职务也被汉宣帝强行换了别人,并且通过群臣可以直接写信给皇帝的新制度,变相剥夺了霍山和霍云可以提前审阅奏章的权力。

当然,汉宣帝做的最重大的职务调整是他自己的儿子。他立了已故皇后许平君的儿子刘奭为太子。

我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说这事儿重要。

中国自古就是有嫡立嫡,无嫡才立长,也就是皇后生不出儿子才可以立庶出的长子。这时候的皇后是谁?霍光的小女儿霍成君,两个人都多大?汉宣帝25岁,霍成君只会更年少,后面生儿子的可能性很大。可是宣帝却在霍光刚死就立了许平君儿子刘奭为太子,那你这是啥意思?相当于宣布霍皇后即便生下儿子也只能是诸侯王,变相剥夺了老霍家影响汉朝下一任君主的能力。这就难怪霍光的遗孀霍显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饭都吃不下,气到吐血。

汉宣帝画像

很明显,汉宣帝已经悄悄地开始布局,那霍家的爷们儿们都做了什么?他们比汉宣帝勤快,一共做了四件事,在霍光死之后的第一年里,依旧声色犬马,骄奢蛮横,做的事儿就是欺男霸女。据记载他家的家奴和当朝御史大夫的家奴发生冲突,居然敢直接砍坏对方的大门,还要御史亲自出来道歉这才罢休,但是等逐渐意识到权力正在被宣帝剥夺之后,霍光的儿子霍禹,霍去病的孙子霍山和霍云这些大老爷们就做了第二件事,那就是天天在家里喝酒,相对叹息流泪,惶恐不安。后来霍显告诉他们,当年许皇后就是被她找人毒死,并且她还让现在的皇后霍成君去毒死太子刘奭,只是没得手,霍禹等人又做了第三件事——派人去杀掌握实权的丞相魏相和平恩侯许广汉,结果都失败了。就在汉宣帝下令说谋杀丞相这事儿我不追究了,你们好自为之,他们又紧接着做了第四件蠢事,密谋把丞相以下的,和他们关系不好的官员一网打尽,然后逼汉宣帝下台。

结果自然是毫无悬念,公元前66年7月,政变阴谋被告发,霍云和霍山自杀,霍禹被腰斩,霍显及兄弟姐妹全都被处死,霍家满门被灭,八月初一,皇后霍成君也被废。

四、猜疑链

那么这件事到底该如何总结呢?我想在这里引用《三国志》里的一句话:「霍禹未必怀反叛之心,孝宣不好为杀臣之君,直以臣惧其逼,主畏其威,故奸萌生。」就是说,霍禹这些家伙开始应该是没有造反的想法,汉宣帝也没有任何杀他们的意思,但是当宣帝畏惧霍家权势过大,而开始收回部分权力的时候,霍家却觉得皇帝要对他们动手了,然后相互之间开始怀疑。用现代词语来说,这就是猜疑链,这种猜疑链一旦产生,双方那就是不死不休的境地了,最后以霍家悲剧收场。

实际上,我认为霍光对霍家灭族是有责任的。现在有一句成语,叫「不学无术」,它的出处就是《汉书》上对霍光的评价,原话是「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意思是霍光没有学问,没有见识,不明白事关全局的大道理。

这个霍光不明白的大道理是什么,《汉书》上没说,只是列举了一些事情,比如她老婆毒杀许皇后被他包庇,再比如霍光经常让汉宣帝有「芒刺在背」的威胁感,我个人觉得这些都不是重要的事儿,最重要的大道理其实是霍光的权力来源,它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他是老皇帝指定的首席辅政大臣,第二,他个人的执政能力和威望。可是这两样东西恰恰都是不能继承的,也就是霍光只要一死,整个霍家就失去了权力基础,但霍光却没把这件事交代清楚,他和霍家都以为,只要抢占了重要的位置,那权力就是稳如泰山,很可惜,《易经》里早就说了,「德薄而位尊,鲜不及矣」,德行和能力不够却身居高位,那是必定倒霉。这个和当年吕雉死了之后,吕家很快被灭门是一个道理。

历史上很多悲剧,都是第二代(包括了富二代和官二代)没有第一代的能力,偏偏要享受第一代的地位而引起的。其实,老老实实地当一个败家子有时候比强行上位要好很多。

以汉宣帝的作风,如果霍家甘心放弃权力,应该可以做一个富家翁慢慢享受人生,不至于落到这么凄惨的地步。当然,霍光摊上一个败家老婆,几次三番去谋杀人家老刘家的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所以,不仅仅是女怕嫁错郎,男的娶了一个不咋地的老婆,那也是一件很悲催的事情。

不过对于霍光,在「不学无术」四个字的前面,《汉书》上还有一些

()

说辞,那就是「受襁褓之托,任汉室之寄,匡国家,安社稷,拥昭,立宣,虽周公、阿衡何以加此!」意思是,霍光不负武帝的委托,安定了国家,辅佐了汉室,就算是周朝的周公和商代的伊尹也不过如此吧。这是相当高的赞美,而霍光也完全当得起,他实际执政的20年,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昭宣两位皇帝也坐了20年的太平天子,这当然都是莫大的功劳和非凡的贡献。

公元前51年,汉宣帝回忆有功之臣,让人在麒麟阁画了十一名功臣图像,排在第一位的就是霍光。为了表示尊重,他唯独让人不要写出霍光的名字,只尊称为「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姓霍氏」。杀了人家全家,但是对人家的功劳也毫不吝啬赞美之辞,用俗话说就是一码归一码。你可能以为这是一件小事,但古往今来的帝王,能做到这一点的还真不多,这也是史书上说的汉宣帝的一个特点,叫「信赏必罚,综核名实」,用现在话说就是实事求是,赏罚分明。

除了这个特点,汉宣帝另一个特点是非常注重底层的吏治,也就是基层官员的队伍建设。你说是同情老百姓也好,或者说为了稳固政权也罢,反正他经常派人到地方去出差,检查各地的吏治情况,一旦发现老百姓有冤情,马上现场办公,严厉惩罚犯错的官员。

这里有一小事最能看出汉宣帝是如何真正地替老百姓着想。公元前64年5月,他想了很长时间之后,把自己的名字从刘病已改成了刘洵,为啥要改?因为「生病」的「病」字,和「已经」的「已」字实在是太平常了,平常到老百姓几乎很难避过去。

家里老头子有病了,老太婆去找医生,一着急就可能说我家那死老头子又病了,大夫您快去瞧瞧吧。得了,这老太太今天是回不去了,直接就要被抓进监狱,因为皇帝的名字是绝对不能说出来的,这叫避尊者讳,人家叫刘病已,你一说病你就完蛋了,犯了大罪了。前面说过因为汉文帝叫刘恒,连咱们的上古女神恒娥都被迫把名字改成了嫦娥,就是这个道理。其实不仅仅是皇帝的名字,有些古人很死板,自己老爹的名字也是一辈子都不说。比如说有一个字闲,就是闲来无事的闲,唐代诗人相当喜欢用这个字,什么闲愁、闲云、闲情等等,可是你翻遍大诗人杜甫流传至今的一千四百多首诗词,都没有这个闲字,为啥?是的,他老爹叫杜闲。

书归正传,汉宣帝觉得自己这个名字刘病已,一定也让老百姓很闹心,就改成了刘询,诏书上说:「百姓多触讳以犯罪者,朕甚怜之。其更讳询。诸触讳在令前者,赦之。」,不仅改了名字,以前因为触讳而犯罪的,一律赦免。你可以说这是一件小事,但我认为这其实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小事,因为这说明,汉宣帝没事的时候,想的确实是老百姓。

总的来说,宣帝统治时期是西汉武力最强盛、经济最繁荣、老百姓日子过得最好的一段时间,因此史书对宣帝大为赞赏,说:「孝宣之治,信赏必罚,文治武功,可谓中兴。」也就是说,宣帝算是西汉,甚至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中兴之主,他与前任汉昭帝刘弗陵的四十年统治并称为「昭宣之治」。

那么,这个昭宣之治的秘诀到底是什么,换句话问,昭帝、霍光和宣帝三个人执政的成功经验是什么?备案号:YXX1lAZw0Lvtx1Qx6BFP5MA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第 10 节 孝宣好皇帝 霍光辅政汉宣帝有哪些聪明痛苦的隐忍(第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