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永久书架完结榜排行榜

第 18 节 清流与党锢 士大夫清流为何两次招致党锢之祸(第2/3页)

木马小说网www.mumahao.com

我们今天必须感慨地说一句,东汉曾经有一位全才,名字叫张衡。

三、从清流到党锢

当时间来到公元146年的时候,汉帝国迎来了一位14岁的小皇帝,汉桓帝刘志。他上台的时候,是外戚梁冀在掌权,《后汉书》里说,「百僚侧目,莫敢违命」,飞扬跋扈到大臣们根本不敢用正眼看他,他说啥是啥,大家完全照办。汉桓帝的前任,9岁的汉质帝刘纘只是在朝堂上说了他一句:「此跋扈将军也!」梁冀马上觉得这孩子不能要了,一转身就毒死了他。

之后,梁冀扶持了汉桓帝即位。梁冀不知道的是,他给自己安排了一个掘墓人。汉桓帝上台之后,一门心思想的就是如何干掉梁冀。在当了13年的傀儡皇帝之后,他终于等到了机会。

公元159年,他的皇后,也就是梁冀的妹妹去世了,身边没了监视的人,他马上开始联合五名对梁冀不满的宦官,在他们的帮助下,取得了1000名御林军的支持,然后突然发难,包围了大将军府。不可一世的梁冀看见大势已去,只好和老婆上吊自杀。他死之后,汉桓帝大肆报复,除了梁家被灭门之外,朝堂之上凡是和他关系好的,全都被诛杀。

干掉了敌人,自然就要封赏功臣,五名功劳极大的宦官唐衡、单超、左倌、徐璜和具瑗,一日之间全都被封侯,史称五侯专政。单超一个太监,居然被封为车骑将军,你要知道,这是仅次于大将军的,位列三公的二品将军位置,从此之后,大汉帝国的权力又进入了宦官的口袋。

我们说宦官和外戚掌权一样,靠的都是裙带关系,只不过外戚依靠的是皇后或者太后,宦官依靠的是皇帝本人。从这个角度看,宦官的权力来源比外戚

()

要合法,正义得多,但事实是,儒家那些维护封建皇权的士大夫最痛恨却是宦官掌权。

这里面至少有三点原因,第一个,宦官是奴才,儒家最讲究社会秩序,对于阳虎这种家臣上位的人,孔老夫子当年都气得不行,大骂「陪臣执国命」,是乱命也。现在宦官这种身体有缺陷的奴才居然可以执掌国政,在儒家看来,真的就是是可忍熟不可忍了。

第二个,宦官差不多都是穷人家孩子出身,没读过什么书,大多数学问不高,在知识分子看来,没读过书,怎么能当官治理国家?

第三点原因就是宦官因为和皇帝朝夕相处,更容易导致政策不透明和多变,你刚刚在朝堂上讨论好的事情,睡一觉第二天起来,因为宦官晚上伺候皇帝时说了两句话,皇帝变卦了,你说你郁闷不郁闷?

基于这三点原因,再加上有些宦官十分贪婪,大钱小钱,只要是钱就贪,导致了汉桓帝重用宦官之后,全国马上产生了一股反对宦官的浪潮。推动这股浪潮主要是士大夫知识分子,地主阶级,还有太学生。很自然地,因为中华历史大部分都是这类人写的,这些家伙在历史上就被称为清流,意思就是清澈的流水,可以洗涤污浊。

所谓太学生,就是在太学里学习的学生,除了上面那些原因之外,他们这个阶层对宦官执政的不满还要多出来一点,那就是工作越来越难找。汉武帝设立太学的时候,一年才几十人,可是到了桓帝的时候,聚集在京城的太学生已经达到十万多名。政治清廉的时候,这些太学生里面优秀的还可以找到当官的工作,可是宦官当政之后,大肆任人唯亲,太学生们毕业就失业,当官无门,自然是激起了他们的强烈不满,这里面的领袖人物是郭泰和贾彪。

当时清流士大夫的代表人物叫李膺,颍川人,曾经做过校尉,打仗也是猛人一个,多次和鲜卑人在边境较量,史书上说他「不畏箭石」,后来不知道为什么被罢官了,就回到家里教书。因为此人异常地刚直不阿,不屑于见任何品行不佳的客人,所以当时的社会人士都把能够去他家串个门当作是一种荣誉,正式的说法是「登龙门」。

孔老夫子的第20代孙孔融10岁的时候去拜见李膺,到了门口说和李膺是亲戚,李膺把他接进来问,咱俩能有啥亲戚关系啊?孔融说,孔子曾经和老子李耳是师生关系。李膺一听就笑了,说你这小孩儿人聪明,学问也不错。当时宾客里有一个叫陈韪的不服气,说「小时了了,大时未必」,意思是小时候聪明,长大了可能啥也不是。孔融当即答道,「想君小时,一定了了」,阁下小时候一定很聪明。陈韪当时是张口结舌。李膺笑着评价孔融说,「锐气尽出」,将来必成大器。这个评论可以说是猜到开头,没猜到结尾。孔融后来是因为言辞犀利成名,可也正是因为言辞过于犀利了,而被曹操砍了脑袋,这是后话了。

公元166年,宦官侯览的党羽张成占卜后猜测,朝廷即将颁布大赦令,就指使自己的儿子杀了仇家。我觉得说是算卦算出来的就是扯淡,应该是他的老板宦官侯览先告诉他的。

已经重新担任司隶校尉的李膺马上就把张成的儿子抓了起来,但是他刚刚抓住了凶手,桓帝的大赦令就下来了,按照当时的法律,只要不是谋反等大逆不道的罪过,一律赦免。可是李膺的犟脾气上来了,还是砍了张成儿子的脑袋,宦官集团马上控告李膺等人违反大赦令,结党营私,叫「养太学游士,交结诸郡生徒,更相驱驰,共为部党」。

实话实说,这个指控并不是瞎扯,那时候这些清流派知识分子虽然以打击宦官为主,但他们掌握着整个社会的话语权,平日里议论政治,品评人物,对社会舆论有着绝对的操纵力,也是实情。他们要是说谁几句好话,那个人顿时身价百倍,立马成为网红,到饭店吃饭可能都不花钱。如果说谁两句坏话,那就完了,到处都是给你扔臭鸡蛋的人,这就是所谓的清议,清流士大夫的评议,在当时,是相当地值钱。

桓帝看了举报信之后大怒,诏令全国,通缉和搜捕「清流党人」,把李膺、陈实、范滂等200多人都扔进了监狱。不过这些人根本就不在乎,反而以此为荣。度辽将军皇甫规甚至觉得自己没有被通缉是耻辱,给汉桓帝上书,「臣宜坐之」,俺也是清流党人,请把我也弄进监狱吧。汉桓帝没有搭理他,弄得这位不知道读没读过书的度辽将军郁闷了很长时间。

当时的太尉陈蕃、南阳太守王畅都和清流党人交好,就开始积极营救李膺这些人。陈蕃多次上书,苦苦相劝,最后桓帝实在是不耐烦了,直接把他的太尉职位拿下,让他回家抱孙子去。

就在大家有点绝望的时候,汉桓帝的老丈人窦武出来求情了。这个窦武也是窦融的后代,你如果仔细研究的话,这个窦家就是皇帝老丈人世家,从360年前汉文帝的老婆窦漪房开始,他们家就经常当皇帝的老丈人。窦武本人生活简朴,嫉恶如仇,同情清流党人,就上书汉桓帝为党人求情。

宦官集团一看,外戚和士大夫站在了一起,觉得这事儿如果继续闹下去,激起全天下人的愤慨,自己也没啥好果子吃,就决定息事宁人。他们对汉桓帝说昨夜夜观星象,好像到了应该大赦的时候,汉桓帝也不是傻子,自然知道此时也是罢手的最佳时机,就发布大赦诏书,放了这200多个士大夫。「放归田里,禁锢终生」,意思是你们回家去种地,以后终生不得做官,历史上称之为「第一次党锢之祸」,「党」就是清流党,「锢」就是禁锢,不能当官的意思。

前面我们讲过,儒家自从孔老二那时候开始,理想就是当官,只有当官,才能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抱负,现在不让李膺这些清流士大夫当官了,那等于是变相阉割。

《秦汉大一统局面出现的原因》第 18 节 清流与党锢 士大夫清流为何两次招致党锢之祸(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