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永久书架完结榜排行榜

第 11 节 外戚始专政 汉朝的外戚专权逐步加剧昭君出塞故事为何如此出名(第1/3页)

木马小说网www.mumahao.com

()

话说汉帝国在武帝之后,经历了昭、宣两位皇帝,采取了合适的政策,从皇帝到老百姓,大家的小日子都过得美滋滋,史称昭宣之治。

关于汉帝国昭宣之治的秘诀是什么,历史上有很多人都论述过,我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汉宣帝晚年,和他的太子刘奭的一番对话,也许大家可以从中一窥端倪,有所感悟。

一、昭宣之治的秘诀

刘奭从小就学习儒家的各种经典,结果是越长越像一个知识分子。史书上说「柔仁好儒」,也就是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但满嘴之乎者也,仁义礼智。

有一次,这孩子可能是实在憋不住了,就对他爹汉宣帝说,您老人家有时候是不是刑罚用得太过了?我建议您多使用一些儒生作为官员。汉宣帝当时脸色大变,厉声说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这话的意思就是我们大汉王朝有自己的制度,走自己的路,那就是以法家的霸道和儒家的王道结合起来的王霸杂用,怎么可以只用儒家。

然后汉宣帝想了想,又对儿子解释说,他之所以不用儒家,是因为大多数儒家知识分子不考虑实际情况,喜欢空想和夸夸其谈,而且总是觉得书上写的过去好,今天的事情都不对,让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也就是搞不清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区别,最后不知道该坚持什么。

实话实说,这番话应该算是执政的一条真理。汉宣帝的基本原则是治国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不要纠结于什么儒家法家,或者什么其他思想,啥玩意好用,你就要用啥玩意。很可惜,他儿子听不进去,虽然不敢和老爹顶嘴,但肚子里的不以为然还是溢于言表,弄得汉宣帝多次想废了这个太子。但每次一想起孩子他娘许平君的音容笑貌,总是长叹一声,作罢了事,嘴里还是经常感慨「乱我家者,太子也」,大汉王朝也许就要栽到我这个儿子手里吧。

公元前49年12月,汉宣帝刘询病逝于长安未央宫,在位25年,享年43岁。这哥们是中国历史上极少数的几乎无差评的皇帝,这一点他应该很自豪。

前面我们说过,商朝天子死了给庙号,周朝天子死了给谥号,秦朝啥也不给,因为秦始皇不喜欢儿子议论老子。但是汉朝就啥都给,既有庙号,又有谥号,不过西汉皇帝这个庙号给得极其吝啬,200多年,只有四位皇帝被后代给了庙号,那就是太祖刘邦刘老幺,太宗汉文帝刘恒,世宗汉武帝刘彻,最后一个就是中宗汉宣帝刘询,这几位的庙号被光武帝刘秀确认之后保留下来,其他皇帝都没有庙号,即便原来有,刘秀也大笔一挥,给抹去了。

至于说庙号大流行,人手一个要等到东汉以后,尤其是到了唐朝,那些家伙脸皮更厚,不仅人人有庙号,连谥号都越弄越长,我们到时候再说。

二、陈汤灭北匈奴

汉元帝刘奭上台之后,果然是重重地启用儒生,以儒家治天下,同时开始依赖宦官,不过在评论其政令得失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在他统治的16年期间出现过的两个著名人物,都和匈奴有关。

第一位是关内侯陈汤,此人于公元前36年出任西域都护府的副校尉。所谓的西域都护府,正是刚死了的汉宣帝设立的,就是汉王朝管理西域的政府衙门,最重要的职责就是保护汉帝国商人们的安全,顺便地有时候给西域各国调节一下纠纷。

那时候匈奴已经被汉朝打得七零八落了,单于也多了起来,有一个叫郅支单于的,有一次发神经,扣押了汉朝的两个使者。这位陈汤副校尉听说这事儿之后,就假传圣旨,胁迫自己的上级,调集人马以极其迅猛的速度直插郅支城,也就是今天哈萨克斯坦的塔拉斯河附近,把这位郅支单于的脑袋砍了下来。

陈汤灭北匈奴之战

后来他又联合上级给汉元帝写了一个报告,这个报告的最后一句话是:「宜悬头槁于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也是「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的出处,而这场郅支之战结束也意味着当时世界上,已经不存在表面上敢于反抗汉朝的匈奴单于了,意义还是很重大的,等于是给从武帝开始的汉匈百年战争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当然,把匈奴彻底从北方赶走那还是要等200年到东汉才可以。

相比于陈汤,第二位元帝时期的著名人物在老百姓中间的名气要大得多,那就是王昭君,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第二位,「沉鱼落雁」里面的「落雁」。为什么叫她「落雁」?据说她远嫁匈奴的路上,因为伤心而弹奏一曲《琵琶怨》,导致南飞的大雁忘了扇动翅膀,结果劈里啪啦地都掉到了地上,后来金庸老先生在他的武侠小说里创作了很多音乐杀人的段子,是不是受了这个故事的启发,我就不知道了。

关于王昭君,我们先来破除一个流行的偏见,那就是元朝马致远写的《汉宫秋》,把她写成了汉朝被迫送给匈奴的女人,好像大汉王朝当时怕匈奴怕得要死。你现在应该知道,历史事实应该是恰恰要颠倒过来的,当时匈奴的呼韩邪单于不仅主动归降汉朝,还请求做汉朝的女婿。

汉元帝很高兴,就找了五个宫女嫁给他,想要公主?那是门儿也没有啊,给你几个婢女做老婆就不错了。据《后汉书》说,王昭君因为入宫五年都没看见男人,就主动要求出嫁。嫁过去之后被封为宁胡阏氏,地位相当高,而且还给单于生了一个儿子。三年之后,老公呼韩邪死了,她又按照匈奴习俗嫁给了他的长子,新的单于复株累若鞮,最后死于公元前19年,享年大概33岁,生有一男两女。

正史上关于王昭君,就是上面这几十个字,但此女在民间的记载和各种故事,那就多了去了,而且都富于传奇色彩。

之所以后世对她的纪念这么多,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她在匈奴的这十几年间,汉匈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民间有很多文化交流,相应地,宁胡阏氏王昭君的大名也在两边的老百姓之间口口相传,虽然都没见过王昭君,但也逐渐把她美化,甚至神化起来。

比如说,大家就可能产生这样一个疑问:这样一位神仙姐姐为什么俺们大汉的皇帝舍得给匈奴?有了问题,自然就有知识分子编故事回答问题,西汉刘歆写的《西京杂记》和后来南北朝的《世说新语》都回答了这个问题,说汉元帝后宫里有一个专门给宫女画像的毛延寿,他贪财受贿,给钱,你就是貌如天仙,不给钱,你就是丑八怪。咱们正直的王昭君是坚决不给小费,结果这位毛延寿就把王昭君画成了香港电影里的如花,丑得厉害,那很自然地,汉元帝就不召见她。后来看见了美艳的王昭君,为时已晚,已经成了呼韩邪单于的女人,元帝气得差点吐血,回头就砍了毛延寿的脑袋。

《秦汉大一统局面的出现》第 11 节 外戚始专政 汉朝的外戚专权逐步加剧昭君出塞故事为何如此出名(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