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节 三纲和五常 汉明帝迎佛教入中国寺院寺庙等词语有什么讲究(第3/3页)
木马小说网www.mumahao.com
北匈奴就是更北边的匈奴。这个悲催的少数民族在汉王朝历年打击之下,在公元48年,分裂为南北两个部分,南匈奴自愿归入汉朝,说俺们彻底服了,甘愿从此为你们放羊牧马。
北边的匈奴因为距离远,被打击的次数少,觉得自己还有两下子,可以继续和汉朝死磕,就在蒙古大草原上继续游荡,同时和班超抢夺西域,并且骚扰南匈奴。我们前面说大纵横家班超,凭着一个人在西域就把北匈奴和他的小弟们折磨得够呛,但南匈奴这边就不行了,经常被北边的同胞们抢一把。
窦宪上书的时候,也正是南匈奴又被抢了,央求汉朝出兵去干死他们老乡的时候。这时候,窦太后也清醒过来,帅哥有的是,自己随时可以再找一个情哥哥,可是亲哥哥就这么一个能干的,那是绝对不能杀的。不仅不能死,还要让他重新掌权,自己的位置才更牢靠。
就这样,窦太后就坡下驴,拜他哥为车骑将军,让他带兵出击北匈奴,随行人员里,就有前面说过的《汉书》作者班固。
那么,北匈奴好打吗?那是相当好打。主要是这些家伙的骑兵战术对汉朝已经没什么优势,而炼铁技术却没什么进展,不像汉朝,科学技术是一日千里,当时很多锻件和铸件已经达到了钢的标准。
我们经常说钢铁钢铁,实际上,从强度和韧度上说,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除了冶炼,在制作兵器盔甲上,东汉也达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一件铠甲,是由2800多片细小的钢铁片编成的鱼鳞甲,无论是重量还是灵活性,别说匈奴,就是放眼当时整个世界,那也是包括罗马在内所有国家都望尘莫及的。
这里插一句话,我个人觉得,其实俺们的冶炼技术是比四大发明更应该让我们自豪的,领跑世界很多很多年,但网上总有一些段子手,无论有多少文献和实物作为证据,他们也总是说,我们的冶炼技术一直落后西方,对于这种不依靠事实而发出的言论,我的建议是不用争论,没有意义。实在气不过,最多写一篇文章反驳一下,然后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情,等你重新强大了,那也不用争了,那些家伙就会自动自觉地吹捧你,古往今来,基本如此。
北匈奴的怂货状态,让窦宪、耿秉和班固等人是一路凯歌,在今天蒙古的额不跟山,俘杀北匈奴一万三千多士兵。这一仗之后,北匈奴就基本被打残了,先后有二十多万人断断续续地归降窦宪,想跟着他去南方过男耕女织的好日子。
于是,窦宪豪气万丈地在今天蒙古的杭爱山上刻石记功。这个杭爱山当时叫燕然山,所以出自班固的,这篇刻在石头上的铭文就称为《封燕然山铭》,史称燕然勒石。
后来宋代的范仲淹写过一首《渔家傲》,里面的千古名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就是借用窦宪封燕然山这件事,用来形容远征将士的辛苦和豪迈之气,这也是我小时候必背的诗句。
两年之后,窦宪再一次大败北匈奴军,迫使单于西迁,率残部西逃康居,也就是今天乌兹别克斯坦。经过这两仗之后,北匈奴人在北方几乎没有了立足之地,随后在西域的几次争夺战中,又被班超的儿子班勇狠狠地蹂躏了一番。
最后,在公元160年左右,北匈奴在西域也无法立足,只能再次西迁,从那时侯起,我们就没有了他们的确切消息。
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欧洲在一百多年后出现在今天匈牙利一带的匈人,就是这群被汉王朝赶走的匈奴后裔。然后说那些家伙向北、向西开始挤压日耳曼人的地盘,日耳曼人被打败之后也没办法,就只能去打西罗马帝国,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西罗马帝国于公元476年灰飞烟灭。
这样算下来,西罗马帝国被灭的这笔帐,估计还要算在窦宪窦大将军的脑袋上。不过在我看来,所谓匈人就是匈奴人的说法,不是很靠谱,应该是西方史学家搞出来的一个翻译上的错误,我们还是以我们老祖宗的日记为准,北匈奴人被打败之后,不知所终。
那么,我们现在就要来问一句,汉匈几百年大战,最后以汉朝的完胜告终,这是不是一件值得庆祝的大好事?依我看,不一定。为啥?还是那句话,权力是
()
不能形成真空的。
在中国北方,留着一个苟延残喘,但相对强大的北匈奴,要比彻底把他整死好的多,因为它一旦玩完,就留下了一个权力真空。而农耕文明的汉族人还填补不了这个真空,必然只能留给其他少数民族。
历史事实也是如此,匈奴完犊子之后,鲜卑人马上就补了上来,迅速崛起,到了三国时期,曹操经常要留大批人马在北方,就是为了防备这些家伙,这是后话了。
说回窦宪,这家伙立了大功之后,跋扈恣肆,放纵手下。《后汉书》上说:「强夺财货,篡取罪人,妻略妇女。商贾闭塞,如避寇仇。有司畏懦,莫敢举奏。」活脱脱地就是一个黑社会。
此人手下还有一个人,叫做郭举,是个帅锅,会哄女人开心,就成了窦太后新的情人,经常出入宫中。这个小白脸自从上了太后的床,就欲望爆棚,看汉和帝都不顺眼了,居然想要杀掉和帝,另立新君,掌握汉王朝的废立大权。
那么,他成功了吗?备案号:YXX1woOM4D2F5Gp5AyUvkgo
《秦汉大一统局面的出现》第 17 节 三纲和五常 汉明帝迎佛教入中国寺院寺庙等词语有什么讲究(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