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永久书架完结榜排行榜

第 2 节 申论材料怎么用 戳穿材料表象必须掌握引申思维(第1/2页)

木马小说网www.mumahao.com

()

之前我们说过,申论的本质是从政府的角度来考察我们是否具备从事机关日常行政工作的能力,而繁多材料不止是考察我们的概括复盘,更多的是以一定的「引申」来考察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所以,我会介绍三种引申思维模式,教大家如何戳穿材料表象进行一定的「引申」,从而更好地驾驭材料,理顺解题思路,进而写出高分答案。

一、纵向思维

纵向思维,体现思维的深刻性,需要我们从材料和问题本身入手,层层剖析,挖掘本质。简单来说,就是在阅读过程中看材料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例如:(2020河南省考)请结合「给定资料1和2」,分析理解「掌上四合院」的内涵。

对以上材料的解读运用了纵向思维,从畅通渠道、解决问题、加强监督、调整工作状态、密切邻里关系的角度去分析理解「掌上四合院」的内涵,同时也可以让大家更加理解材料内容,保证要点全面。

二、横向思维

横向思维:体现思维的全面性,需要我们跳出材料和问题本身,在一个系统中去整体思考和分析。

举个例子:(2016国考副省级)「给定资料6」中说「中国教育技术层面已经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了。」请根据「给定资料6」,指出这句话的含义。

这道题当年的得分率并不高,很多考生在分析时都是简单的摘抄和组合材料,没有用正确的思维对材料进行深度加工,导致分析问题不全面、不深入。

分析这道题,首先我们要抓住题干中两个关键词,「教育技术」和「灵魂」,从横向维度看,跳出「教育技术」这一事物,因为教育技术只是「教育」的一个方面,从「教育」系统进行剖析,包括:教育目的、教育规律、教育方式三个层次。其中教育目的是核心,教育规律必须围绕教育目的,教育方式又要符合教育规律。

基于此,可以很快形成一个基本解题框架:从回归教育目的、遵循教育规律、转变教育方式三个方面来入手,再结合材料去组织语言,可以快速抓住得分点。

三、时间思维

时间思维,体现思维的动态性和时空性,包括回顾历史,把握当下、展望未来等方面的思考。比如针对一个问题,要先吸取之前的教训经验,思考现在该如何做,以达到未来想获得的成绩。这样说有点抽象,我们以下题为例:

(2018北京申论)假如要将材料5中提到的L街道作为北京市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的试点,如果你是该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请你提出推动街道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思路。

对这道题来说,是站在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的角度提出对策,材料给出的问题有限,直接反推对策也会遗漏要点,这个时候用时间思维加以分析,在改造工作开始前,应进行如下流程:学习法律——了解当前问题——修改方案——展开宣传——-监督施工。然后回到材料中去,可以找到「街道工作人员对法律问题所知甚少」「居民存在担忧」「未根据住户意见施工」等问题,对此要「根据住户意见与施工团队进行协商」——「调整方案」——「开展宣传工作说明改造利弊」——「随时监督改建工作不断解决问题」——最后圆满完成改造工作,以此思维来回答比较全面且条理清晰。

四、如何运用三种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

下面以申论考试真题为例,帮助大家理解如何以三种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

(一)如何分析问题

众所周知,我们申论给定的材料都是字数长达万字,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驾驭好材料,是取得高分的前提。如果想要把采分点找全面,分析材料时就不能简单地停留在材料本身,而是要理解材料的整体结构和层次,这时候就要在对材料的分析过程运用三种思维。

【例1】(2017海南省考)根据「给定资料1~3」,谈谈你对老字号「既要心怀过去,也要活在当下,还要面向未来」这句话的理解。

思路分析:

纵向思维: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材料中做了简单交代,心怀过去是保护、传承;活在当下是要创新、利用技术;面向未来则是要发展品牌,要延伸产业链。

横向思维:从具体到一般的分析。这道题的「具体」指的是「老字号」这个主体,可以上升到「传统文化」「非物质遗产」「优秀品质和工匠精神」的角度具体分析。

时间思维:从眼前到长远的分析。以保护传统文化的角度分析未来如何做,可以从「政府指导老字号创新」「老字号注重自身品质与宣传」等方面分析。

【例2】(2008国考地市级)「给定资料7」引了上海某研究所G所长的话:「美国人把搁浅的鲸鱼推入大海,这值得赞扬;鲸鱼被非洲难民捕食,这也应赞扬,因为它救活了一群人」,请说明这表达了G所长怎样的观点。

思路分析:

纵向思维: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这道题的现象是「鯨鱼」和「两个不同主体对鱼的做法」,非洲难民的做法是将鲸鱼捕食,美国人的做法是将鲸鱼推入大海。透过现象看本质,「鲸鱼」本质上寓意自然资源,对「鲸鱼的做法」本质上寓意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因此,解答题这道题就不能简单的从「鲸鱼」表面入手,就必须将其上升到本质,即「鱼」上升到「自然资源」,将「非洲人将鱼捕食」这一现象上升到「非洲难民对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将「美国人将鲸鱼推入大海」上升到「美国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

《公务员考试申论怎么准备》第 2 节 申论材料怎么用 戳穿材料表象必须掌握引申思维(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