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永久书架完结榜排行榜

第 10 节 成败两难说 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的成功与失败(第1/2页)

木马小说网www.mumahao.com

()

话说宋神宗和王安石这哥俩急三火四地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涵盖了教育、军事和经济三大方面,动静弄得贼大,以至于将近1000年过去了,现在提起来王安石变法,大多数人还是会点头说知道,知道,王大改革家可谓是声名显赫。

不过我前面也说了,在当时,反对者巨多,反对的原因我在上一集也列出了四个,那就是文人相轻、南北之争、保守激进之争,还有王安石个人的狂妄自大。不过坦白地讲,宋神宗和王安石在变法还没开始的时候,就已经设想到了这些阻力,想好了对策,所以那些反对派,也就是所谓的旧党,被打得稀里哗啦,挨骂的,罢官的,贬职的,一个个搞得灰头土脸,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但其中有一个主动辞职的,这里要说上两句,此人就是司马光。

一、关于青苗法的辩论

司马光从一开始就不赞同变法,他不否认帝国存在的问题,但他给宋神宗开出的药方是,选择有道德有文化有理想有规矩的「四有大臣」,国家自然就好了,也就是制度不用变,要在用人上多加筛选。很明显,俺们现在的规章制度并不是王八蛋法律,一条一条都很清晰,也都很合理,那么,只要选出真正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的,何愁天下不能大治?

司马光这套说法对还是不对,我交给大家去判断,不过为了更有助于大家思考,这里我简单地说一下他和苏轼在青苗法上的具体看法。

青苗法前面简单介绍过,就是政府代替大地主借给老百姓粮食。司马光说,你王安石的这条改革措施,不就是与民争利吗?黄世仁那个家伙是个财主不错,但他也是民,再说了,一个平民土财主借钱给老百姓,都能让杨白劳倾家荡产,喜儿跑到山里当了白毛女,更何况我们下面那群如狼似虎的官吏呢?他们可比黄世仁有权有势的多,这叫「况悬官督责之威乎」。

对此,改革派吕惠卿的回答是,「愿取则与之,不愿不强也」,意思是俺的利息比黄世仁可低多了,并且是自愿原则,老百姓愿意借就借,不愿意借拉倒。这时候,在司马光一边的苏轼开口说道:「虽云不许抑配,而数世之后,暴君污吏,陛下能保之与?」你现在说借不借都是自愿,可是这事儿谁能保证呢?等以后出了一个暴君,或者一些贪赃枉法的官员,他们用这个来盘剥老百姓,谁能禁止?苏大才子当时还是很有一些书生意气的,连暴君这样的词都敢当面对着宋神宗说。

在上面的对话里,除了地主豪绅也是人,与他们争利也是「与民争利」之外,司马光和苏轼还提到了一点,就是无论现有的财主放高利贷,还是改革后的朝廷往出借钱,对于农民来说,后果是不是美好,都取决于这些债主是不是贪得无厌,是不是横征暴敛,只要这些家伙心里想的是如何榨干百姓,那么,无论是按照现在的模式进行下去,还是你王安石的青苗法,都没啥用。

很显然,这些说辞在宋神宗和王安石面前,是没啥用的,他俩也不生气,但对所有这些意见,就是两个字,无视。

不过宋神宗对51岁的司马光,还是比较看重的,准备让他当知枢密院事。我们说从这一点来看,宋神宗还是很有政治智慧的,让一个旧党领袖,改革的反对派当枢密院一把手,来制衡一下新党的改革家们,是一个比较高明和稳妥的办法。我们说如果历史真是这样走下去,也许王安石变法就是另一个样子了,可是我们的司马光老爷子是什么人?人家19岁就中了进士,虽然外表不像王安石那样飞扬跋扈,但内心的骄傲那是一点儿不少,他一看皇帝不听自己的,直接拍拍屁股说,俺家里还有点事儿,你们继续,直接回到了地方。

司马光先是去了西安,一年之后,公元1071年,又到了洛阳,担任了御史台一个闲职,从此十五年不理政事。不过这家伙也没撒谎,他在家确实有事情要干,啥事呢?

二、司马光写《资治通鉴》

这事儿还要从宋神宗的老爹宋英宗说起,在英宗时代,司马光就利用业余时间,写了从三家分晋一直到秦朝灭亡的这段历史,本来开始就是写着玩的,和我现在差不多。不过宋英宗看了之后,觉得这哥们写得实在是太好了,不愧是姓司马的,和老祖宗司马迁都有得一拼,就让司马光继续写,还专门雇佣了很多文人,给他当助手,但可惜的是,没过多长时间,这个宋英宗就死了,写书这件事,也就耽搁下来。

现在司马光就把这件事又提了出来,对神宗说,你爹当年让我写历史,这事儿我没干完,对不起他老人家,现在要回家接着干。神宗一看自己死了的老爹都被司马光抬了出来,也只能同意,于是乎,司马光老爷子在洛阳整整写了15年,这中间的艰辛实在是一言难尽。

据说夏天热的时候,司马光怕流汗滴到手稿上,就让人挖了一个洞,钻到比较凉快的地下去写作。《宋史》上说他「日力不足,继之以夜」,就是白天干不完,晚上接着干,即便是生病了也不休息,别人说老爷子,您身体要紧,他的回答是「死生有命」。终于,在1084年,他完成了一部史学巨作,从公元前403年,一直写到五代后周结束,前后1362年的历史,全书294卷,将近300万字。就算是放在今天,有计算机帮着检索,那也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更何况是1000年前,那个查一个历史事实要读十几本书的年代。

《资治通鉴》手稿片段(图源网络)

写完之后,他把这本书献给了宋神宗,神宗看了之后,是百感交集,说「有鑑于往事,以资于治道」,可以命名为《资治通鉴》。「资治」就是帮助治理的意思,「通」就是通史,也是博古通今的意思,「鉴」就是借鉴,书名的整体意思就是读这本书,以古代发生的事情为鉴,帮助治理现在的国家。

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能和司马迁《史记》并列的史学巨作,是司马光老爷子在洛阳创作和编著的。古往今来,很多学者对《资治通鉴》的评价都非常高,毛泽东主席一生里曾经把这本书读了十七遍,并且每次都写上很多注释,在他去世之前不久,曾经很伤感地说,这是一本好书啊,但恐怕是最后一遍读了,这个阅读和批注的次数加上这句感慨,可以看作是主席对这本书最大的敬意。

三、王安石变法的结果

言归正传,司马光等人在这场被称为新旧党争的斗争中暂时失利,宋神宗和王安石自然是甩开膀子,准备大干一番,那这俩家伙干得怎么样呢?我们先来看一件事,公元1074年3月,也就是新法实施五年之后,一个在首都看大门的小官员郑侠谎称有西北的紧急军情,通过特殊渠道,给宋神宗上了一幅图画和一封信。

图画叫《流民图》,也就是失去了家园,饿得瘦骨嶙峋的饥民漫山遍野的情形。至于说奏章,说的是王安石的新法害得老百姓变成了流民图里所画的模样,而且上天因为新法而震怒,导致了去年到今年一滴雨水也没下。

在这篇奏章的最后,他呼吁朝廷废除新法,而且用的语言是掷地有声:「如陛下行臣之言,十日不雨,即乞斩臣宣德门外,以正欺君之罪。」意思是,春雨贵如油,农业帝国全靠老天爷赏饭吃,现在老天爷生气了,整个春天一滴雨也没有,如果皇帝您废除新法之后,十天之内不下雨,请砍了俺的脑袋当球踢。这在古代中国,叫做死谏,把自己的生命押在了赌桌上。

如此一来,我们就要问一句,郑侠是谁?他为何如此?

比王安石小20多岁的郑侠,可以算是他的一个忘年交,因为对后者的欣赏,在自己掌权之后,王安石提拔郑侠为光州的「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而且只要是郑侠判的案子,王安石全都不做改判,那是相当地信任,《宋史》里说,「侠感为知己,思欲尽忠」,也就是郑侠一度是王安石的铁杆粉丝。

为什么一个老铁,最后却不惜以死相谏,也要把王安石干趴下呢?简单一句话就是,郑侠是个正直的人。当他在民间看见变法的种种弊端之后,多次上书给王安石,请求重新考虑一些法律的执行,王安石不仅不为所动,还把他打发

()

到首都安庆门去看大门,然后又让人带话给他,你小子要是赞同新法,就回来当官。

《北宋到南宋的转折事件》第 10 节 成败两难说 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的成功与失败(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