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节 水浒的故事 真实版的宋江起义和水浒传有哪些差别(第2/2页)
木马小说网www.mumahao.com
第二个就是大石头不好运,有史书记载,安徽灵璧县产的一块巨石,运到开封之后,太大了,城门进不去,宋徽宗大手一挥,拆,哐当一下,把首都的城门拆了,几千个人合力搬到了艮岳公园里。皇城都这样的待遇,那就不用说州县的那些桥梁建筑了,凡是阻碍大石头运输的,就是一个字,拆。结果对各地经济造成了巨大破坏,因为拆完了你还要重建啊,钱从哪里来,只能是搜刮老百姓。
顺便说一下,这个艮岳公园后来被金朝的第四个皇帝完颜亮彻底拆毁,一些石头被运到了今天的北京北海公园里的琼华岛,感兴趣的可以去看一看,那可是我们的文青皇帝宋徽宗当年的宝贝。
在上面这样的大背景下,今天山东梁山县东南一带,有一片八百里的水泊,叫做梁山泊,也叫梁山泺,当地政府为了解决花石纲运输中产生的财政困难,宣布将整个梁山泊八百里水域全部收为公有,规定百姓凡入湖捕鱼抓虾、采藕采莲,都要依船只大小重新交税,你要是不交,你就是盗贼。那些本来就穷得叮当响的农民与渔夫自然交不起,那咋整?只能去当真的强盗,公元1119年,在一个叫宋江的人领导之下,梁山起义爆发。
三、真实版的宋江起义和《水浒传》有哪些差别?
说到这里,你就应该很熟悉了,拜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所赐,水泊梁山108条好汉的故事人人都知道,但还是那句话,俺们是讲历史的,既然是讲历史,我们就要看看史书上怎么说的,这次造反在宋史上很简略,「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也就是说,宋江带着一群人造反起义,在山东和江苏两个省折腾了1年多,最后被海州市市长张叔夜打败,宋江就投降了,和小说比起来,精彩程度差得太远了。
《水浒》里的梁山108将,什么36天罡,72地煞是没有的,当然,你也不能说它完全是瞎白话,因为《宋史》里也说了,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也就是开始造反的时候,确实是36个人,这里面有杨志、史斌、解宝等,这就是36天罡将的最初版本。其中比较牛掰的是史斌,他在宋江之后,于公元1127年再次举起反旗,并且公然在陕西称帝,虽说最后被打死了,但这份气魄确实比宋江要大,他也是《水浒》里九纹龙史进的原型。
至于说李逵、林冲、鲁智深、吴用这些家伙,史书上没写,咱也不知道,不敢瞎说。
不过《水浒传》里迫害林冲的高俅高太尉,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很可惜的是,这人在历史上实在是一个小人物,《宋史》里甚至没有他的传记,只在别人的传记里很偶然地提到了他的名字。我们今天关于这位高俅的资料,基本都出自于《靖康要录》《建昌乡土志》这类笔记图书,那就真假难辨了。不过有两点应该是确有其事,第一,这个高俅本来是苏轼的书童,是靠着踢球,当时叫做蹴鞠,这个文体活动得到了宋徽宗的赏识,进而走入官场的;第二,他虽然贪钱如命,大肆敛财,但民愤并不是很大,而且他对原来的主人苏轼的家人一直都很照顾,算是一个知道感恩的人。
那么,《水浒传》为啥要把高俅写得那么坏?原因有两个,第一,拿高俅做代表,写他坏自然而然地是为了衬托水泊梁山好汉们造反的正义性,所谓的官逼民反;第二,重点写高俅,而不是别的奸臣,是因为高俅的发家史比较另类,他是靠着踢球发家的,而踢球这玩意和戏子一样,在古代那是文人士大夫最瞧不起的,蔡京虽说比高俅更坏,但人家是靠着书画这类高大上的玩意得到皇帝欣赏的,写蔡京,不足以让士大夫和百姓生起足够的鄙夷之心;写高俅,那就是既愤恨,又鄙视,如此而已。
《水浒》里还有一个人要说一下,那就是武松武二郎,这个人在正经史书上也是没有的,可是他在《临安县志》《浙江通志》上都有记载,所以,此人应该是真实存在过,而且他也确实是一名捕快,也就是警察,史书上称他为都头,这个都头是当时警察的统称,并不是警察局长。当时真正县一级的警察头目应该叫做班头,所以,武松当时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小警察。
这名小警察因为看不惯蔡京的侄孙蔡鋆在县里横行不法,欺男霸女,手提尖刀,把蔡鋆这个孙子当街刺死了。很自然地,现实不是小说,当朝宰相的侄孙被杀,那还了得,武松在监狱里被各种酷刑慢慢折磨而死。归根结底,这就是一个小人物悲壮反抗社会的故事,施耐庵把这个小人物写在了《水浒传》里,也算是一种纪念,不过武松武二爷和宋江没有任何交集,是确定无疑的。
可能有些人也会问了,那武大郎呢?甚至潘金莲呢?很简单,无论是《水浒传》,还是《金瓶梅》,武大郎和潘金莲的故事都是编造出来的,生活中并没有什么原型。有人说明代的一个进士叫做武植的,是武大郎原型,这事儿当然不靠谱,因为这位武植武大人比《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晚出生了100多年,除非施耐庵是穿越的,否则武植是不可能成为《水浒传》里武大郎的原型的。
言归正传,宋江的这次起义在北宋历史上300多次农民起义里面,无论是规模,还是影响,都是很小很小的,连浪花都算不上,可以这样说,它之所以在后世这么出名,完全是因为《水浒传》的忽悠。如果我们说北宋农民起义影响最大的,那还是在宋江起义的第二年,公元1120年爆发的南方方腊起义。
四、方腊起义失败
也是拜小说《水浒传》所赐,方腊起义对于中国人也不陌生,但有一点必须先说明一下,那就是宋江投降之后去打方腊这事儿,史书上是没有记载的。不过你要是说宋江没去打方腊,这
()
事儿也没法证明。那到底是打了还是没打呢?对不起,我真不知道。
方腊本人,应该算作是一个小农场主,也就是他不是一个纯粹的无产阶级,可是随着宋徽宗花石纲的规模越来越大,他那个农场估计是经营不下去了,偏偏这哥们还是一个有野心的人。公元1120年11月,他对外宣称,自己得到了上天的委任状,叫做「符牒」。换句话说,老天爷昨晚睡觉的时候,给他发布了一道命令,让他率领农民,杀死替宋徽宗搜刮花石的朱勔。
于是,此人在安徽歙县起义,在誓师大会上,他先是控诉了一番大宋朝廷,说我们每天从早上干到晚上,可是老婆孩子还是饿得哇哇哭,不造反咋整?然后这哥们又说「诸君若能仗义而起,四方必闻风响应,旬日之间,万众可集」,只要我们起兵,百姓都会跟着我们造反。这一点方腊的预测很准,他一起兵,各地就纷纷响应。
主要的势力是两拨人,一波是盐商,也就是走私食盐的,这些东南沿海的私盐贩子在中国的造反历史上一直都是活跃分子,前有唐朝的黄巢,后面还有明朝的张士诚,我觉得这个就是和性格有关,毕竟贩卖私盐就是和死神抢饭吃,那胆子都贼大,一听有人要干造反这样的大买卖,万一成功,不仅是自己,自己的子孙们全都不用愁了,面对这么有前途的事业,他们的荷尔蒙马上就加速分泌。
另一波配合方腊造反的就是当时东南沿海的摩尼教。所谓摩尼教,就是波斯人摩尼创立的一种混合型宗教,你可以说它是基督教、拜火教与希腊一些哲学的混合体,而且到了中国,它又吸收了佛教的一些东西,理论基础极其强大,那是咋说咋有理,可是也因为和佛教结合,在唐朝唐武宗会昌灭佛的时候,他们跟着佛教倒了大霉,被迫向东南迁移,躲到了沿海地区,现在机会来了,这些家伙打着拯救老百姓的旗号,加入了方腊的造反大军。
顺便说一句,这个摩尼教在金庸老先生的小说《倚天屠龙记》里,使用的是它的另一个名字,叫明教。
有了盐商和摩尼教的支持,很快方腊的部队就人多势众起来,据说一度达到上百万的规模,不过我觉得,这事儿可能是宋朝军队平叛之后往自己脸上贴金,把造反派的人数多说一点儿,功劳自然就大一点儿。无论如何,方腊当时觉得自己很牛掰,甚至说出了:「十年之间,终当混一矣!」给我十年时间,给你一个太平盛世,很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有两件事是方腊万万没想到的,第一,大宋王朝西北方面的精锐部队,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居然就集结到了他造反的地方;第二,他方腊起义军的战斗力实在是太弱了。
公元1121年正月,方腊的军队在浙江湖州遭遇到了大宋军队童贯率领的主力军团,随后就是一系列的败仗。到了四月份,方腊彻底战败,连同老婆孩子一大群部下被抓到开封,砍了脑袋。到了十月份,所有起义军都被打败,也就是说,整个方腊起义,虽然影响了几十个县,几百万人口,但满打满算才折腾了11个月,可谓是夏天的一场大雷雨,来势汹汹,转瞬就不见了。
那么,我们说为啥这一次宋王朝的西北精锐集结和行动如此之快,打了起义军一个措手不及?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一次的军队调动本来就不是为了方腊,在方腊这个倒霉蛋起义之前,队伍就开始调动了,只能说方腊这家伙忒倒霉了,就好像去银行抢劫,正好赶上了一群警察去领工资。那么,宋王朝调动军队是去打谁?备案号:YXX1bn5RpX1FJ8LJ6zCgzPO
《北宋到南宋的转折事件》第 13 节 水浒的故事 真实版的宋江起义和水浒传有哪些差别(第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