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永久书架完结榜排行榜

第 11 节 千古苏市长 乌台诗案是怎么回事苏轼为何反对新法(第3/3页)

木马小说网www.mumahao.com

由于即位的宋哲宗赵煦才9岁,朝政自然就落在了他奶奶,宣仁太后高滔滔的手里,这位高老太太是一个厉害角色,不仅孙子对她言听计从,所有大臣,也都立马放弃了调皮捣蛋的心思,乖乖地唯高太后马首是瞻。

高太后执政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信给洛阳的大胡子司马光,史书上说「迎问今日设施所宜先」,意思是你说说,这个国家现在应该如何治理。

其实这就是做给别人看的,天下人有谁不知道司马光这家伙是专门反对变法的,高太后只不过是想借一下司马光的嘴,来实现自己的保守政治抱负而已。果然,司马光的回信说了,要广开言路,对老百姓施以仁政,重中之重当然是必须废除所有新法,他说那些新法「病民伤国,有害无益」。

结果就是,司马光、吕公著、范仲淹的儿子范纯仁,还有苏轼苏辙兄弟,这些旧党分子,纷纷从外地被召回,担任国家领导职务。他们聚在一起,干的第一件事自然是逐条地废除新法,什么方田均税法、市易法、保马法首先被废。就在大家商量着如何废除免役法和青苗法的时候,司马光病倒了,可是在病床上,这哥们还对吕公著说,我就要死不瞑目了啊,因为还有青苗法还没有被废除啊。

司马光这种与新法势不两立的态度,苏东坡看不下去了,他在下面兜兜转转担任地级市市长,比司马光这个躲了15年,专门写《资治通鉴》的家伙不一样,所谓的实践出真知,就在这里。

苏轼认为,王安石的新法确实有可取之处,只要执行得当,很多新法都比原来的法规要好,这也是为什么他专门拜见了王安石。现在面对司马光想要把新法全废掉,苏东坡就站了出来,他说对于新法要「较量利害,参用所长」,意思相当地明显,新法不能全废,而且他还说,自己曾经在密州亲自实践过王安石的免疫法,效果是相当地不错。

司马光自然是不听,两人吵了一架之后,气得苏轼回到家里大骂司马光,但是不管你怎么骂,这位苏大才子现在又得罪了保守派,京城又混不下去了,又一次被外调出京,在后来的岁月里,苏东坡这个在新党和旧党之间挣扎的人物就不停地四处漂泊,什么颍州、杭州、定州、惠州、儋州都去过,知道的,明白他到各个州都是当市长的,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中央旅游局的干部,下去视察工作的。

其实我觉得苏轼应该还有一个外号,叫苏市长,因为他当过的市长,也就是知州,实在是太多了。他在杭州西湖修过苏堤,著名的「苏堤春晓」现在还是杭州十大美景之一;在海南的儋州办学堂,传播文化,硬是让他教出了儋州的第一名进士,当

()

地人称为「破天荒」,今天的儋州,依旧流传着很多和苏东坡有关的典故。

东坡书院旧址(图源网络)

这中间,苏老爷子也不是没有重回中央的机会,比如说公元1091年,他就被特旨召回了京城,可是这哥们回去还是那副脾气,不会钻营,照样得罪人,马上就又被踢到了地方。

史书上记载了一个著名的故事,说有一天,苏东坡吃完了饭,抱着大肚子问周围的侍妾,说你们猜我肚子这么大,里面都是啥?有人说才华,有人说见识,只有那位从12岁就跟着苏轼的美女王朝云说,「一肚皮的不合时宜」,苏轼哈哈大笑,说知我者,朝云也。

我们不得不说,这位如夫人朝云小姐说的还是很对的,苏轼在给宋神宗的奏折里写过一句话,叫「法相因则事易成,事有渐则民不惊」,啥意思?就是说法规要有连续性,干什么事都要慢慢来,只有这样,老百姓才能得到好处。这在当时,一个大多数人都在走极端的朝堂之上,无论是王安石的新党,还是司马光的旧党,都不会把苏轼认可为自己人,都觉得他可能是对方阵营的,很自然地,谁上台都不会提拔他,更不会听他怎么说。朝云说苏轼不合时宜,确实如此。

就这样,兜兜转转之下,公元1101年,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一位文学奇才,唐宋八大家里面最有才华的一位,集诗、词、赋、书、画于大成者,苏轼苏大才子,病逝在常州,享年65岁,千古以来,他是我最喜欢的古代文人和市长,没有之一。

言归正传,我们说由高太后和司马光主导的这场废除新法运动,在历史上称为「元佑更化」,元佑是小皇帝宋哲宗赵煦的年号,「更化」自然就是指变更新法。就在他们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公元1086年5月,南京传来了一个消息,那个制订了这些法令的始作俑者,王安石老先生去世了,享年65岁。

王老先生死的时候有点凄凉,因为大家都怕得罪太后和司马光,所以葬礼很简单,就在南京半山寺后面的山坡上挖了一个土坑,既没有墓室,也没有神道墓志铭这些。葬礼上也可能只有他的家人出席,当时有人写了一首七绝,其中有一句是「恸哭一声唯有弟,旧时宾客又如何」,王大改革家走得有点儿凄凉。

不过也有一些文人听到了消息,虽然没来参加葬礼,但写了一些诗词来悼念,其中就包括后来大名鼎鼎的陆游的爷爷陆佃,他是王安石的学生,「遥瞻旧馆知难报,绛帐横经二十秋」,我跟着您学习了二十年,现在想报答也无处报答了,能写出这样的诗句,还敢发表,陆老爷子还是挺有良心的。

我们说王安石这个人,他的学识是最适合搞变法的,因为他的思想体系本质上是儒家的,又掺杂了很多法家的学说,也就是儒法兼用的状态,这当然适合变法。可是同时,这哥们的性格,又是最不适合搞变法的。我们看他写的一首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在大雪和大寒之中,孤独而倔强地盛开,这差不多就是王安石的写照,他始终都是孤傲的,甚至很多时候连皇帝都不鸟,让我进京当官都不去,至于说大臣们,他更是一个都看不上,这个性格去搞改革,那只能等着别人来砸你的场子。

那么,他的老对手司马光对于王安石去世,有什么反应呢?备案号:YXX11vR3ZmpCY9LYnQiAQwY

《北宋到南宋的发展史》第 11 节 千古苏市长 乌台诗案是怎么回事苏轼为何反对新法(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