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节 朱熹与理学 程朱理学真的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吗(第2/2页)
木马小说网www.mumahao.com
除去吸毒的那些人不说,普通人身上的人欲,其实差不多就是两个字,所谓的「食色,性也」,理学既然和禁欲挂上了钩,那么,它最后提出来「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那也一点儿都不奇怪,不过,这句话最早却不是朱熹说的,它实际上出自北宋五子之一的程颐之口。
有人曾经问程颐,说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人,他的回答是:「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意思就是啥贫苦无依,就是怕挨饿受冻呗,可是饿死了这事儿很小,失去了贞洁却是很大的事儿。
我们不知道程老爷子当时说这话的时候,家里面是不是有女人宁可饿死,也不改嫁。实际上,朱熹对他这句话也只是有保留地赞同,他说:「以世俗观之,诚为迂腐,然知经识理之君子观之,当有以知其不可易也。」翻译过来就是老百姓当然认为为了守节而饿死,是一件很迂腐的事情,但君子们却知道这世上有一些气节是不能改变的。
朱熹画像(图源网络)
很明显,朱熹对于妇女改嫁这事儿其实是无可无不可,他自己后来也说,这句话是「使士大夫有所矜式,非为愚夫愚妇言也」,也就是俺们对准的是读书人,要求他们要有气节,并不是要求一般老百姓的。不过,后来随着朱熹在儒家的地位节节攀升,同时读死书、死读书的读书人越来越多,「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就变成束缚普通老百姓的一道枷锁,甚至演变成妇女改嫁成了滔天罪恶,民间遍地都是贞节牌坊,这其实不是朱熹和理学的原意。
说到这里,你可能认为理学就是规范我们日常生活道德的,其实也不是,理学的范围很广,它从世界观和方法论上对儒学进行了改造,涵盖了哲学、思辨,甚至自然科学等等。朱熹认为,世间万物都包含这个理,那么通过推究事物的道理(他称之为「格物」),就可以达到认识真理的目的,这叫做「致知」,所谓的「格物以致知」,是宋朝之后很多知识分子都信奉的真理。
同时在朱熹的著作里,也有很多对自然科学的探讨,比如大气运行规律和地质学等等,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就曾经说过,「朱熹是一位深入观察各种自然现象的自然学家」,这句话明确写在《李约瑟文集》里,应该不是传言。
理学在刚刚问世的时候,并不是一帆风顺,后来的宋宁宗还曾经搞出了「庆元党禁」,专门针对朱熹和理学,他的学术被称为伪学,是妖术,他的学生们一律被打成逆党,受到牵连。朱熹老爷子也差一点被当成特务给砍了脑袋。最后在1200年,一个凄风苦雨的春天,在朝廷的监视居住当中,朱熹默默地走完了71载春秋。
这样看来,理学并没给活着的他带来很多的荣誉,那么为什么他后世的名气那么大?这里有三个原因。
第一是书院。中国的书院出现在唐玄宗时代,到了宋朝,由于整个社会的崇文抑武的政策,书院开始大行其道。朱熹在公元1179年重修了著名的白鹿洞书院,开始招生讲学,制定校规等等,还多次跑到位于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去讲学。这两所书院当时就名列天下四大书院,朱熹教出的学生无数,这些人里面只要有一些后世功成名就了,那替自己老师忽悠忽悠,肯定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
第二个原因是《四书》。在朱熹之前,中国的学子科举考试都是要考经书,也就是孔子他老人家编写的《诗》《书》《礼》《易》《春秋》等。朱熹用一生的力量,编写了一本集注,把《论语》《孟子》,还有《礼记》里面的两篇文章《大学》和《中庸》加上了自己的看法,编成了一本小册子,叫做《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比如说儒学的「三纲领八条目」就是朱熹从《大学》这篇文章里总结出来的,所谓三纲领,即「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八条目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三纲领八条目是宋朝之后所有知识分子的行动指南。
给圣贤书写个注解这事儿本来也没啥,很多知识分子,包括毛主席看书的时候都喜欢这么干,可是到了元代,元仁宗因为喜欢朱熹,钦定这个《四书章句集注》为科举必考项目,这样一来,读书人为了当官,一个个拼了命地研究《四书》,随之而来的,自然是朱熹朱大人的地位也水涨船高。
第三个原因是朱熹的这套学说特别符合帝王的要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样的言论很轻松地就可以转化为只有对君王尽忠,那才是好人。宋宁宗不识货,搞出了一个「庆元党禁」迫害朱熹,可是后来上台的宋理宗马上意识到,这套玩意用来治国,那是杠杠滴好使,就把朱熹抬到了圣人的位置。
再后来元明清三代的皇帝也都不傻,全都无所不用其极地提高他的地位,从小就没读过书的朱元璋大皇帝说《四书》《五经》是天下最牛的书,考试必考。一代雄主康熙大帝说,朱熹简直就是圣人转世,「宣传部」必须大力宣扬这老爷子的故事,就这样,朱熹和他的理学就逐渐成神了。
不过俗话说的好,抬得越高,摔得越惨,到了清朝后期,就有人开始批判朱熹,比如戴震,他就公开说,人欲没啥不好,只要不影响别人,是可以光明正大地追求的。此外还出现了很多关于朱熹道德败坏的流言,比如有谣言说朱熹为了打击异己,陷害一个唐仲友的官员,公然刑讯逼供妓女严蕊;再比如说他让自己儿媳妇怀孕,还把两个尼姑拉上了自己的大床等等。这些东西如果我们去刨根问底,最后你就会发现,基本都是无稽之谈,可以说是后世不喜欢朱熹的家伙,给他泼的一盆又一盆的污水,但如果现在你去网上搜搜,可以看到这些事情几乎被所有人相信了。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五四运动之后,礼教成了万恶之源,道学,也就是程朱理学,也成了国家受苦受难的罪魁祸首。以鲁迅为代表的新一代文人对此抨击得最为激烈,「存天理灭人欲」这句话成了桎梏(zhi4gu4)人性的枷锁,成了影响中国社会进步的制度性症结。那些家伙甚至连汉字都想废掉,更别说这个理学了,而鲁迅这批人的立场到建国后也一直是被长期肯定的,我们小时候还在学习一句话,「吃人的礼教」,自然而然地,批判朱熹就成了政治正确。
其实,大多数人,一句《近思录》都没读过,甚至《四书》是什么内容都搞不清楚,就高举着批判理学,批判礼教的大旗,实在是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愚昧。
四、「孝宗中兴」
言归正传,前面我说过,宋孝宗因为隆兴北伐失利,和金帝国签订了《隆兴和议》,在这之后的
()
四十一年,大宋和大金基本上就是和平共处。在宋孝宗治理之下,南宋度过了一段政治清明,社会稳定,文化昌盛的时期,史称「孝宗中兴」。
我觉得,「中兴」这个词有点儿过奖了,宋孝宗并没改变大宋朝往外掏银子,送给北方的事实,不过他确实让南宋在经济和文化上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不仅是上面提到的理学,陆游辛弃疾这些人所光大的诗词,其他诸如苏轼以前倡导的蜀学,还有王安石的新学,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东西这里要提及一下,那就是航海罗盘和瓷器。航海罗盘的发明基本上要说是被逼出来的,北边的丝绸之路现在是走不通了,就只能向南边大海上发展。
以前只能靠定期的海上季候风和天上的星星来判定方向,那能力是相当弱,经常迷路,把船开进东海龙宫里去。现在的考证发现,最先使用海上罗盘的,可能是中国的海盗,他们把磁针放在稻草上,使它浮在一碗水上,装在一个小匣子里,这样不论是阴天,还是大雾,始终能保持对方向的判断,后来经过层层改进,最终形成了一个成熟的技术,这对整个人类文化有很大的贡献,后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及欧洲那些海上帝国,都是有了中国罗盘之后,才成为可能。
另外一个代表南宋高度文明的是瓷器,英语里China这个词的原意就是瓷器,中国从那时候开始对外大规模地出口瓷器,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质量,那都是杠杠滴,一直到十九世纪的时候,日本还努力地苦心仿造,但就是不成功,欧洲的技术就更不行了,一片小小的瓷器,出口赚了一千多年外汇,也算是一个奇迹。
宋朝的士大夫,你让他们去疆场厮杀,抵御侵略,那是肯定不行的,不吓尿裤子就是好事,可是你让他们吃喝玩乐,搞各种他们嘴里大骂的淫技奇巧,享受生活,他们绝对是天才中的天才。这些家伙最后把临安搞得比当年的汴梁城还繁华,还好玩。
出生于1123年的南宋诗人林升当年在临安城里生活过一段时间,是亲身经历者,他偶然间在宾馆墙壁上写的一首诗一直流传到今天,诗的名字叫《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南宋的繁华可见一斑。
我们也要公平地说一句,社会上虽然充满了享乐主义,但宋孝宗赵昚这个人还是比较勤政和节俭的,史学家公认他干得还不错,说他「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也就是如果进行绩效考核,宋孝宗在南宋皇帝里应该排第一。
这位排名第一的皇帝,却并没有把皇帝这个职业干到底,中途也辞职了,这是为什么呢?备案号:YXX1lg9EpMliK0nK3Es1zeJ
《北宋到南宋的发展史》第 19 节 朱熹与理学 程朱理学真的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吗(第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