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永久书架完结榜排行榜

第 8 节 科技大发展 从哪里看出北宋读书人思想越来越僵化(第2/2页)

木马小说网www.mumahao.com

除了四大发明这种技术上的进步,宋仁宗时代还有一样东西值得一提,那就是官方发行的交子,也就是世界上最早的钞票。

所谓交子实际是四川土话,也就是两面都印有字的纸张,很自然地,交子这玩意就是四川人发明的,那它为啥在四川先出现呢?这事儿要怪宋太祖赵匡胤,想当年他打下四川之后,把黄金白银和铜钱全都运回了中央,规定四川这破地方只能用铁钱。但铁这玩意便宜,一大坨子可能只能换两筐鸡蛋,结果是四川的商人们做点儿大买卖,必须用马车拉着一坨一坨的铁疙瘩去付账,那是十分的不方便,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交子诞生了。

开始的时候,你要把铁钱存到交子铺,然后老板给你一张凭据,也就是交子,你用这张交子就可以买东西了。仁宗上台之后,为了避免民间发行交子的各种混乱,和时不时就出现的欺诈行为,改由官方在四川发行交子,到了这一步,等于是宣告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张钞票诞生了。

其实,唐朝的时候,民间就出现过一种「飞钱」,也就是富豪们把金银铜等贵金属交给地方的节度使或者更大的富豪,换回来一张证券,然后到另一个地方去取钱,相当于现在的汇票。这里面有一个原因,导致我不说飞钱是最早的钞票,那就是唐朝政府从来没有介入飞钱的发行,飞钱也没有走进老百姓的生活,而这一点,宋朝的交子做到了。

我们现在总结一句就是,宋仁宗的时代是一个开明,富裕,商业发达,科技进步的时代。

三、濮议风波

作为那个时代的带头人,这老先生死后,却没有把接力棒交到自己儿子手里,为啥?因为他生了4个儿子和十几个女儿,到了他死的时候,却只剩下3个闺女还活着,其余的都比他先回到了天上,在传子不传女的宗法制度之下,宋仁宗只能在赵姓皇族里寻找继承人,最后,他堂哥赵允让的儿子赵宗实被选中,过继到他的名下,立为皇太子,改名为赵曙。

那你可能问了,为啥要改名字?是因为换了一个爹吗?这个还真不是。实际上,北宋的皇帝走上领导岗位之前,都要改名字,这是一个很好玩的现象,背后的原因也超级简单,就两个字,避讳。不过要想解释清楚为什么避讳反而要皇帝们改名字,而不是其他人改名字,那就要多说两句。

事情是这样的,中国一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两个字的名字才渐渐地流行开来,以前基本都是单字的,比如汉代刘邦项羽韩信,再比如三国的曹操刘备关羽等等,都是一个字的名字。南北朝开始,就有一些人名字变成了三个字,比如说王羲之,祖冲之,顾恺之等等,他们之所以用这个之字,陈寅恪先生认为和道教有关,这些我们前面讲南北朝的时候讲过了。当时我没讲的是,南北朝时期形成的大家族们,渐渐地发现了两个字作为名字的好处,那就是其中一个字可以用来代表你在这个家族里的辈分,这就叫做行辈,也叫字辈,同一个大家族的两人第一次见面,只要一说名字,就差不多清楚其中一个应该管另一个叫二大爷,很方便,这是汉族人在南北朝之后,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形成的一个取名方式,一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是这么取名的。

这种方式反映在大宋王朝,就是赵光义的子孙们出生的时候,也都按照这种方式取名字,可是他这个家族特殊,因为必定有一个将来要做皇帝,但他一旦当上皇帝,麻烦就来了,因为按照儒家传统,皇帝的名字是专用的,别人要避讳的,那如果这个皇帝不改名字,一大家子同一辈的全都需要改名字。可是这种全家改名字的事情是万万做不到的,两个原因,第一,行辈里面的固定字是祖先定下来的,你随便改,对祖先那就是大不敬;第二,臣妾也做不到啊,皇族那么庞大,全国各地都有,一旦要改,那就乱套了。

宋朝皇帝登基之后,为了与人方便,于己方便,马上就改名字,一般都改一个单字的名字,比如说宋真宗赵德昌即位后改名为赵恒,而宋仁宗本名叫赵受益,登基后也改名赵祯。

无论这位新皇帝宋英宗赵宗实同学是不是换了一个爹,只要他当宋朝皇帝,就必须改名字。不过这位新名字叫做赵曙的家伙,也正因为换爹这件事,给自己添了一个大麻烦,进而引起了后世出名的一场大讨论,这就是所谓的濮议。

什么叫濮议呢?赵曙的亲爹赵允让曾经被封为濮安懿王,所以濮议实际上是有关这位赵允让的讨论。问题很简单,那就是新继位的宋英宗赵曙应该管自己亲爹赵允让叫啥?你要是说,这还用问,还应该叫爹啊,完了,在那个年代,你说出这句话就有可能在街上被人打一顿,为啥?因为赵曙现在已经是皇帝了,而他的皇位是从宋仁宗赵祯的手里继承过来的,也就是赵祯相当于他爹了,如果他还管赵允让叫爹,那他就有俩爹了,普通人可能没啥,可是皇帝有俩爹,这事儿行不行呢?

当时的宰相韩琦和副宰相欧阳修说,行,陛下,您可以有俩爹。韩琦和欧阳修我们前面介绍过,都是范仲淹改革派的党羽,改革失败被贬,但现在又回到了中央,这俩人支持赵曙两个爹的主张;可是也有人不同意,有一个叫司马光的大臣说,这事儿不行,按照儒家学说,您应该叫亲爹赵允让为大爷,也就是伯父,换句话说,赵曙只能有一个爹,就是传给他皇位的宋仁宗赵祯。

司马光,何许人也,居然敢和皇帝与两位宰相作对?司马光,字君实,公元1019年出生在今天山西夏县,他出生的那个村子叫做涑水乡,所以他也经常自称为涑水先生,并且自己的一本笔记就称为《涑水记闻》。

这哥们小时候特别勤奋,7岁就能背诵全本的《左传》,并且给人讲解其中的大道理,不过比起读书,他干过的另一件事在后世更出名,那就是司马光砸缸。说的是他和一群小朋友玩,有一个小孩一不留神掉在了一口装满了水的大缸里,眼看着瞎扑腾,就要淹死了,司马光小朋友这时候拿起大石头,哐当一声,把缸砸破了,水流了一地,小孩也得救了。《宋史》里对这件事有详细的记载,结尾的一句话是「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此事足以说明,人家司马光不仅仅是勤奋刻苦,而且从小那个脑袋瓜子就够用。

这么好使的大脑,科举自然是不在话下,19岁那年,司马光考上了进士,到宋英宗赵曙上台的时候,他的官职是起居舍人同知谏院。起居舍人就是记录皇帝起居,没事的时候可以和天子唠唠嗑的小官,但「同知谏院」四个字却让他和一般的起居舍人不一样,意思是谏官里面的二把手。

谏官我们前面介绍过,那就是专门负责向皇帝提意见的,现在遇到了皇帝是不是有俩爹这种事,即便仅仅是因为职责所在,司马光也要站出来讲两句。更何况,根据儒家的宗法制度,他是真的认为宋英宗只能有一个爹,至于说怎么违背了宗法制度,这

()

涉及到大宗小宗问题,你感兴趣可以查一查,我们要说的是,司马光这一派的人还不少,也就是大多数大臣都不允许宋英宗管自己的亲爹叫爹。

比如御史中丞贾黯,临死时连老婆儿子都不管,却特地为这事留下遗书,请求赵曙一定要称老爹为伯父,另一位同知谏院蔡伉,每次一见到皇帝就哭,抹着大鼻涕说国家兴亡,就在于您的这一声爹了,敢叫爹,这国家就完犊子了,弄得赵曙心里也特别难受。还有范仲淹的儿子范纯仁和他的党羽吕大防,更是四处传扬欧阳修和韩琦就是俩小人,小人当然是大坏蛋,于是范、吕二人请求把欧阳修砍了脑袋,以谢天下。

大宋王朝满朝文武的这场「叫爹还是不叫爹」的运动整整持续了三年,一直到公元1066年,赵曙的亲爹才得到了皇考濮安懿皇的称号,但是皇帝应该有的尊号和谥号,死了的赵允让还是没得到,随着第二年宋英宗赵曙驾崩,这件事就此不了了之。

我这里之所以比较详尽地描述了这件事,是因为我想揭示一种情形,那就是儒家思想到了宋仁宗之后,随着读书人越来越多,读死书的人也越来越多,慢慢地,它就朝着僵化的方向走去。欧阳修、韩琦这些人就已经算是保守的了,但仅仅因为支持皇帝管自己亲爹叫爹,就被后起之秀司马光等人不停地攻击。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儒家思想一代代的教条化,最终催生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种极端理学观点,那是一点儿都不奇怪,我们后面很快就会讲到。

三、宋神宗的理想与现实

就在这种逐渐僵化保守的风气之中,大宋王朝迎来了一位想要大展宏图的天子,和一位同样想要实现宏大抱负的大臣,还有一场疾风暴雨一样的改革。这事儿呢,是这样的,公元1067年1月,当了4年皇帝的宋英宗赵曙驾崩,他的大儿子赵仲针继位,改了一个名字叫赵顼,这就是宋神宗。

这哥们上位的时候19岁,正是血气方刚,你要是说那赶紧做点儿爱做的事情,那你就太小瞧咱们这个皇帝了,宋神宗小时候学习相当刻苦,同时具有非凡的志向,时刻想着大展宏图,《宋史》上说他十几岁就「慨然兴大有为之志,思欲问西北二境罪」,啥意思?少年的宋神宗想恢复汉唐边境,灭掉辽国和西夏。

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打仗需要两样东西,一是丰厚的财力,二是一支能打的军队,这两样东西,他赵顼一样都没有。

你要是说,宋朝军队不行俺们都知道,但宋朝应该有钱啊,你咋说他没有财力?这个呢,实在不好意思,宋仁宗的时候是还可以,政府百姓都有点儿钱,当时范仲淹的庆历新政改革还主要是针对吏治,而不是钱财。

可是到宋神宗这里,宋朝已经没钱了,实际上,早在他上台的两年前,也就是公元1065年,宋英宗时代就出现了经济危机,那一年大宋王朝政府的收入虽然达到了创纪录的1亿1600多万两银子,但是它的开支却是1亿2000多万,再加上一些杂费,当年宋朝的财政亏空是1750万两,这在《宋史》里面是明明白白写着的,和今天的美国差不多,GDP占全球四分之一,养活全球5%都不到的人口却是相当地费劲,欠了一屁股债。

那么,为啥大宋王朝收入这么高,钱还不够花,究竟这些钱被浪费在了什么地方?宋神宗又是要如何改革?备案号:YXX1D52aw6yUYjPYxnib4dm

《北宋到南宋的大事件》第 8 节 科技大发展 从哪里看出北宋读书人思想越来越僵化(第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