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节 大事不糊涂 北宋是一个统一的王朝吗(第1/3页)
木马小说网www.mumahao.com
()
近代大学者王国维写过一本书,叫《人间词话》,在词论界,无数学者和专家都把它奉为圭臬,把其中的论点作为词学和美学的根据,影响极其深远。能让王国维在这本书里夸上一句的词人,虽然都死了几百年了,但在地下,估计也会感到浑身不冷了,热乎乎的,那是相当地荣幸。
一、王国维评价李煜
在这本书里,王老先生说:「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意思是,温庭筠写的东西,只是句子好看;韦庄的词,深入一些,骨架看起来很美;只有李煜李后主的词,那才是神秀,也就是从里到外,都有一种超凡脱俗的美。他还说:「词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这话的意思是,词这个东西,一直到了南唐后主李煜的手里,才有了宽阔的眼界,深邃的感慨,把词的档次从歌女戏子这个级别,提升到了士大夫的级别。王国维创造出了一个新的评价诗词的标准,那就是境界,原话是:「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我们现在就来看看李煜被抓到开封之后写了什么。
《浪淘沙》下阙:「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上阙:「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从这两首词就可以看出来,李煜通过写词,写山河家国,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和郁闷之情,在他之前,没有人带着这种情感来作词,比如说李煜当皇帝的时候写的一首菩萨蛮,最后四句是:「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描写的是一个女孩子扑在情郎身上,颤抖着说,我出来一次不容易,你今晚就尽情地疼爱我吧。一句话,词在李煜被抓之前,都是写闺房,写女人,写男欢女爱,写风花雪月,只有到了李煜被抓,变成李后主之后,才被他用来抒发士大夫的感慨,和人生的感悟。
从李煜个人的角度来说,这种感慨在他被俘的三年之后,公元978年农历七夕节,到达了顶点,他写了一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句情真意切,全都是内心最深沉,最真实的感受,被俘之后,愁绪如同江水,绵绵不绝,从未消失。
词虽然是好词,但麻烦的是,写完之后,自己反复吟咏之后,李煜也并没有满足,他让身边的宫女按照词谱演唱,然后所有人都哭了一个稀里哗啦。
宋太宗赵光义听到之后是勃然大怒,咋地?好吃好喝地养着你,你还写首破歌蛊惑人心?于是乎,一杯毒酒,要了李后主的性命,这一年他四十二岁,小周后在随后不久也伤心而死。
上面这一切,是宋朝人一本叫做《默记》的笔记里记载的李煜死因,但是在正史里,只有一句话,「壬辰,赠太师、吴王李煜卒,上为辍朝三日」,也就是李煜是正常死亡,心梗还是脑淤血不知道,为此赵光义还挺伤心,因为他的死,停止办公三天。至于说哪一个是真相,我们可能永远不知道了。
无论如何,一代词圣,号称千古词帝的李煜就此谢幕,后人有诗说,「做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说李后主这哥们命不好,咋摊上皇帝这么一个倒霉差事。可是我们要说的是,如果李煜不是前后生活对比那么大,又怎么能写出「问君能有几多愁」这样的句子?正所谓家国不幸诗人幸,我个人比较喜欢叶嘉莹老师对李煜的评价,她说李煜的才气来自他对生活全身心的投入,无论是享乐,还是痛苦,他都好好地体验过,而我们有些人这辈子既没好好地体会快乐,也没认真地体验过痛苦,和没活过也差不多。
二、关于杨家将:评书和历史真实之间,隔着多少个佘太君?
就在南唐后主李煜死的这一年,公元978年,以杭州为首府,占据了今天浙江和福建的吴越国决定向宋朝投降。吴越国当时的君主钱俶对于投降这件事,甚至比宋朝都要着急,连续上书三次,请求归降。赵光义假意推脱了三次,这才接受。你千万不要以为这是无聊的举动,这完全是按照《尚书》里规定的流程,可以说是颇有古风,双方面子上都是贼拉地好看。当然,背后是咋回事,谁都知道,所谓「文化不改,然后加诛」,不投降我肯定削死你。
吴越国位置(图片来自网络,仅供参考,如不允许使用请告知)
因为钱俶这个人很聪明地选择了举起白旗,所以他的下场特别好,后半辈子在汴梁好吃好喝,不仅自己封王,而且几个儿子都当了大官,甚至儿子钱惟演还当了实权宰相,后代也和大宋赵家不断地通婚。我们今天背诵的《百家姓》,是南宋时候成书的,开头就是四个字「赵钱孙李」,赵排在第一很正常,因为那是大宋王朝皇族的姓氏,钱排在第二位就是因为这个钱俶家族了,可见当时钱家势力之大。不仅是当时,就算是到了现代,钱家势力也相当大,钱穆、钱钟书、钱其琛、钱三强、钱学森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都是钱俶的后代,他们有一个统一的称呼,吴越钱氏家族。
言归正传,宋太宗赵光义和他那个死得稀里糊涂的哥哥一样,都是锐意进取,成天捉摸着一统天下的雄主。随着吴越国的投降,赵光义把目光转到了北边的北汉,可是北汉就没有人家钱俶的觉悟,根本就不懂这目光的含义。那就没办法了,这一次,赵光义选择了亲征,和他一起出征的还有大将潘美。潘美在东路成功地阻击了辽国派出的援军,而北汉太原城在坚守了一段时间之后,守将杨业眼看形势实在无法逆转,就劝当时的北汉国主刘继元投降了事。
刘继元一个纨绔皇二代,他能有啥办法,杨业这个北汉第一猛将都说投降了,他也只能献城投降,北汉随之灭亡。《续资治通鉴》里说刘继元先投降了,然后杨业才无奈投降,我考究了一番,觉得和史实不符,那是往杨业这个英雄脸上贴金的,这里还是按照正史记载,认为是杨业主导的投降。
如果你听着潘美、杨业这些人的名字很熟悉,那就对了,我们小时候可能都听过一个评书《杨家将》,什么杨六郎,佘太君,穆桂英什么的,好人的大头目叫金刀令公杨继业,也就是佘太君的老公,而坏人的头儿就叫潘仁美。简单地说,杨继业的原型就是原来的北汉大将杨业,潘仁美的原型自然是宋朝将军潘美。
这里面我们就要问一个问题,评书和历史的真实之间,到底隔着多少个佘太君?
说实话,差别还挺大的,不过首先应该肯定的是,关于老杨家一门忠烈,精忠报国这事儿,评书是和历史事实吻合的。杨业劝北汉国主投降大宋,也绝不是为了一己私利,他一心念念不忘的就是干死大辽国这帮契丹人,收复中原,所以,当他看到赵光义也是这个意思之后,献出北汉和大宋一起伐辽就成了他唯一的愿望。就在他归降宋朝的第二年,杨业就强烈要求带兵出击,在雁门关的北面,与潘美南北夹击,大败辽兵,杀死辽国驸马侍中萧咄李,活捉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海,取得了一个重大胜利。
和评书里一样,这个杨业在历史上也有七个儿子,但不一样的是,史书上除了说他的一个儿子杨延玉死在战场,还有一个儿子杨延昭之外,其他几个儿子都是岌岌无名之辈,至于说他媳妇儿佘太君倒是确有其人,不过以女流身份执掌元帅令符什么的,倒是没听说过,杨家女将,还有穆桂英啥的自然也都没在正史上出现过。
《北宋到南宋的社会背景》第 3 节 大事不糊涂 北宋是一个统一的王朝吗(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