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节 大辽萧太后 为什么宋朝地盘小军队差积贫积弱(第1/3页)
木马小说网www.mumahao.com
()
自从赵匡胤哥俩得了天下,虽然努力了几十年,但是到了公元997年宋太宗赵光义去世,宋朝的地盘还是只有唐王朝的四分之一,这还是宋朝地盘最大的时候,到了南宋,地盘更是缩水到了唐朝的六分之一,真是一个惨字了得。我们不得不来问一句,何以如此?宋朝地盘咋就这么小?
一、为什么宋朝军队这么弱,地盘这么小?
第一个原因自然就是大宋王朝没有一支能打的军队,前面说的输给越南的丁朝,输给西北的李家,都是明证。其实,赵匡胤刚刚篡权的时候,宋朝军队并不弱,否则在那个群雄争霸的年代,他也早就完犊子了,四川和江南也等不到他来收复,那么,北宋军队是什么时候变弱的呢?
答案是,一直在变弱,从未停止。
前面讲过,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公元961年,赵匡胤解除了中央禁军很多将领的兵权,把这些人打发到地方做节度使了,当时我就说过,单从这件事本身来看,其实对大宋边关军力没有影响,甚至还多了几名强将,但是你要知道,赵匡胤把中央禁军抓到自己手里,只是第一步,他的终极目的还是要解决,五代以来节度使或者说武将权力过重的局面。于是乎,完全掌握了禁军的赵匡胤开始了下面的改革。
他先是从数量和质量上加强中央禁军,比如说他选取了一些身高1米8,体重75公斤的士兵,称之为兵样,也就是士兵的样子,然后就给各大节度使下令了,说你们这帮家伙按照这个标准给中央贡献兵员。结果就是,中央禁军一个个又高又大,地方上的兵都是又瘦又小,你要是说,他把中央军搞得这么猛,就不怕中央军造反吗?当然怕,所以,这哥们才把禁军的权力牢牢地抓在自己手里,最让人发狂的就是「有职无人」,也就是给中央禁军设置了一些官帽子,但是不发下去,导致了禁军有很多职位是没有将领的,这就防止了关键时刻,一些将领可以指挥军队。
同时,各地军队还不时地调换一下,那些大将还没等和手下混熟,转眼间,下属们已经换了另一幅脸孔,就是想造反,又哪里敢和下属说?
除此之外,赵匡胤还往地方掺沙子,派了一大批官员到地方去,管理地方事务,比如说知府、知州、知县、通判、转运使等,都是他创造出来的官帽子。这里的「知」就是知道的意思,知府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市委书记兼市长,知州就是普通市长,知县相当于县长,这些官员不归节度使管辖,直属中央,而通判就是监察这些知府、知州、知县的。至于说转运使,那是专门管理地方财政的,以前地方财政收入,节度使都会留下大部分,只有一小部分上交中央,但现在赵匡胤说了,你们自己贪污多少我也许不管,但地方政府留那么多钱就不行,就此削弱了地方的财权。
这么简简单单地几步之后,节度使们翻翻口袋,比脸都干净,看看手里的权力,比上厕所的手纸都薄,再看看自己的军队,那是比东北的大地瓜都面,这样一来,还造啥反?彻底老实了。只是,一支弱到不能造反的军队,那自然是也弱到不能保卫家园的。
等他弟弟赵光义这个文化人上台之后,更是进一步限制节度使的权力,确立了文官政治,简单一句话就叫做「重文抑武」。
我们这里必须解释一下这四个字,它的意思不是不重视武力,实际上,宋朝的军队是当时世界上人数最多的一支军队,巅峰时候达到了惊人的120万,全国军费开支最高峰的时候占据了财政收入的六分之五,这简直就是穷兵黩武了,可是和人数和财力成反比的就是它的战斗力,基本就是一个渣儿,所以,赵光义「重文抑武」这四个字的真实意思是,在社会地位,工资待遇还有文化宣传上,尊崇文人,也就是知识分子,同时,贬低和抑制武将。
这事儿在《宋史·曹彬传》中有记载,曹彬是大宋王朝打天下的一等一大功臣,前面我们说打进南京城俘虏了后主李煜的,就是这位,其他什么打后蜀、灭南唐、伐北汉、攻辽国,处处都有这哥们的身影,这些牛掰的功劳一路把曹彬推到了枢密使这样的高官,可是即便是这样一位功高都可以盖主的武将,每次迎面碰上士大夫的车马,还是得主动「引车避之」,就是给人家知识分子让路。这样的行为就不仅仅是行政命令能做到的了,这里面包含了当时社会风气的整体反应,也就是文人的地位高出武将很多很多,可以看出,赵光义的「崇文抑武」政策是相当地成功。
这哥俩的几套组合拳下来,宋朝的军队想不弱都不行,大家当兵完全是混日子,想着拿点钱了事,结果自然就是对外只能勉强自保,这还是北宋强盛的时候,后来靠武力连自保都做不到,只好花钱买和平,也就是给人家上贡,以图一个苟且偷安的日子。
那么,为什么赵匡胤和赵光义哥俩要这么干,对军人和武将如此苛刻?原因很明显,唐末五代将近百年民不聊生的大乱局,用四个字就可以概括:武将乱命。
赵匡胤自己就是武将掌握了兵权之后,欺负孤儿寡母当上皇帝的,而各大节度使纷纷独立,割据一方,相互之间的军阀混战更是让老百姓倒了大霉,所以这哥俩吸取了历史经验教训,为了他们自己,也为了天下老百姓,采取重文抑武的策略。
本来这是一场有意义的改革,可以说是相当不错的,但他的子孙们上台后,却不懂变革,一味守旧,觉得赵匡胤这个太祖放的那个啥都是香的,让这种崇文抑武的政策一路狂飙下去,最后变成了一只大肥羊,GDP搞得贼高,钱赚了不少,可惜,到头来,都是给敌人和外族准备的贡品。
我一直都有一个观点,那就是这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普世的,恒久的,一成不变的制度体系,统治集团必须时刻地保持警醒,修改国家政策,这,才是长治久安的唯一道路。
除了军队孱弱,宋朝地盘很小还有另一个小原因,那就是赵匡胤兄弟俩和后来宋朝皇帝们对于中国版图没什么概念,换句话说,他们格局太小。
在宋朝的朝野和民间,一直都有一种说法,说当初宋太祖赵匡胤打下四川的后蜀之后,这哥们用斧子在地图上的大渡河比划了一下,说「此外非吾所有也」,意思就是大渡河之南的大理国不用有任何担心,俺老赵不认为你们那地方是我的。这事儿在很多书籍,甚至重要的政府文档里,比如说《建炎以来系年要录》都有详细记载。不过在《宋史》里没有,所以我们在这里存疑,也就是赵匡胤不一定说过这话。
那为什么后世的宋朝皇帝们放任这种话传播,默认了这是他们祖先赵匡胤说的?答案很明显,那自然是这些家伙希望这是赵匡胤说的,如此一来,就不用很辛苦地去四方征讨了。
二、大辽萧太后挥师南下
《北宋到南宋的社会背景》第 4 节 大辽萧太后 为什么宋朝地盘小军队差积贫积弱(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