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永久书架完结榜排行榜

第 25 节 弱宋也风流 如何客观公正评价整个宋朝(第1/6页)

木马小说网www.mumahao.com

()

当陆秀夫和张世杰死在海上的时候,文天祥就在张弘范的大船上看着,但他也没办法,绑得像一个粽子,想大呼一声我也来了,然后投海自尽,那自然是做不到的。随后,文天祥被张弘范压着北上,在进入江西地界时,他开始绝食,但也许是他以前山珍海味吃得太多,营养实在是太好了,导致体格贼拉地健壮,饿了八天之后,还没死成,他就又恢复了饮食。

有人说,其实这哥们的原计划是绝食八天,船到自己故乡吉安时,正好饿死,这样一来,就可以像伯夷、叔齐那样留下美名。

伯夷叔齐是商朝的两个家伙,当周朝取代了商朝之后,这俩人跑到深山,说从此不吃周朝的粮食,最后把自己活活饿死了,文天祥觉得那两人死得壮烈,也想效仿,但可惜到了家乡还没死成,那就只好停止绝食,这是他第二次没死成。

一、文天祥之死

死了两次没死成,他也就暂时打消了死的愿望,准备等到了元朝首都大都再说。

令人想不到的是,当时南宋有很多人,日日夜夜地盼望文天祥能快点儿去死,希望他赶紧自杀,这自然不是因为文天祥欠他们钱不还,原因还是两个字,忠义。他们觉得文状元,文丞相要是不死的话,万一投降了,他们都跟着丢脸,这里面以他的学生王炎午的行为最是离谱,这个王炎午写了一篇叫做《生祭文丞相》的文章,听名字那就知道了,这是提前给文天祥开追悼会的意思。

王炎午本来是一个富家子弟,为了资助文天祥抗击元朝,他散尽家财,并且追随在文天祥左右出谋划策。后来因为他爹死了没人给下葬,他娘又病了,他就回家尽孝去了,现在听说文天祥被抓了,他就鼓捣出这样一篇文章,劝他的文老师赶紧去死,可以说是情深意切,饱含热泪,而且还怕文天祥看不到,抄写了几百份,字大如斗,在文天祥被押往北方的路途之上,到处张贴。

文天祥到底看没看到这篇文章,史书上是没说的,可是被押送到元大都的文天祥不想死了,却是有史可查的,《宋史》里明确记载,当10个宋朝降官代表元朝去劝他投降的时候,他的回答是:「傥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也就是给你们蒙古人当官是万万不行的,你们要是让我去当一个道士,然后我以世俗之外的身份给元朝出出主意,那我可以答应。

文天祥还解释了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遽官之,非直亡国之大夫不可与图存,举其平生而尽弃之,将焉用我?」意思是如果我现在就当高官,那就是抛弃了我毕生追求的忠义思想,被众人唾骂,这样的人你用来干啥?

这10个官员一听也觉得有道理,就准备回去和忽必烈说说,按照文天祥的这个建议办,可是其中有一个叫做留梦炎的反对,他说:「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意思很简单,要是文天祥出去了不做道士,而是重新造反,那我们10个人的脑袋一定会齐刷刷地被忽必烈砍下来。大家一听,可不是咋地,差点儿被文大状元给忽悠了,这事儿可不是闹着玩的,于是就此作罢。

那么我们说文天祥是真的心灰意懒想出家活命,还是要继续造反?我觉得两者都是,不想死是真的,如果能活命,将来要是有机会造反,他肯定也会造反,当然,如果当了道士对方看得紧,没机会造反,他也不会上吊抹脖子就是了。

就这样,文天祥又被关了三年多,在监狱里又写了很多诗,其中以《正气歌》最出名,一直到1283年1月8日,忽必烈突然想起了他,亲自召见,劝他投降大元。忽必烈还把那个已经投降了的宋恭帝赵显也叫了出来,说你看看,这个是你原来的老板,他都投降了,吃得白白胖胖的,我还准备给他娶了一个蒙古媳妇儿,而且他也同意你跳槽,你老文就降了呗。文天祥的回答是「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你啥也不用说,俺就是忠贞不二,赶紧杀了我好了。

忽必烈一听,这是一头犟驴啊,关了三年还这样,那就啥也别说了,磨刀吧。第二天,文天祥的死刑判决书就发了下来,我们说不管文天祥心里是咋想的,他确实是做好了充分的死亡准备,刑场上从容不迫,向着南方跪下,磕了几个头之后,站起身子说,「我事已毕」,然后面不改色,慷慨就义。

据说忽必烈是后悔了的,觉得应该再多劝文天祥几次,说不定对方就降了。《宋史》上记载,「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也就是说忽必烈想刀下留人,谁知道刽子手下手太快了,文天祥的脖子也不结实,一刀下去,脑袋就掉下来了,那就没办法了。

二、文天祥死得其所吗?

易中天先生在《中华史》里,说到文天祥的死,对王炎午这个人物进行了口诛笔伐,不仅说王炎午是虚伪的伪君子,更是扣上了一顶变态狂的帽子,为啥?就因为王炎午写文章劝文天祥自尽,而他自己却不去死。

关于这事儿,我的看法和易先生略有不同,原因就是对儒学和理学的理解。前面我们说过,儒家的《五经》之一,《礼记》上明明白白地写着,「君王死社稷」,也就是当国破时,君王不应该苟活,这就是死节,但是《礼记》里从来不要求普通老百姓这样去做。从儒家发展出来的理学也一样,在它的义理谱系里,不同的人承担的道德责任也不一样,文天祥作为南宋的丞相、状元、士林领袖,所有文人们的大领导,他需要去死节,甚至可以冷血地说,他有义务去死,但王炎午不一样,他在宋朝既没有功名,也没有职务,更没有影响力,一句话,白丁一个,他在传统的儒家和理学道德体系里,没有任何死节的义务。

另外,王炎午这个人,后来终身也没有当元朝的官,无论多少人来请,就是不去,这其实就已经是保存了他作为宋朝读书人的气节了,所以,王炎午虽然做出了我们今天看起来无比恐怖的事情,居然劝自己的老师去自杀,但我们不能简单地说他是伪君子,你要知道,后来他多次拒绝蒙古人让他出来做官,不仅仅是财富损失的问题,那绝对也是一个掉脑袋和不掉脑袋的赌博,只要摊上一个脾气差一点的元朝皇帝甚至官员,他绝对立马被超度,去西天陪着文天祥聊天了。

易中天先生的另一个观点,那就是文天祥本来是不必死的,你想啊,南宋都已经亡了四年了,他这个丞相,死不死其实意义已经不大了,那么,他咋还是死了呢?按照易老师的观点,他是被理学或者说理教害死的。这一点我同意,但我认为拿着理学害死文天祥的,不是王炎午,也不是大汉奸留梦炎,更不是老百姓,而恰恰是文天祥自己。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来看看他的遗作,文天祥死后,他媳妇儿给他收尸的时候,看见他口袋里有这样的绝命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这首诗现在叫做《衣带歌》,翻译过来就是:孔子说仁,孟子说义,要我文天祥说,舍身取义之后,仁也就算做到了,我们读圣贤书,不就是为了这事儿吗?我今儿死了,差不多就算达到了这个目标,从此之后不愧天地了。

看完这个《衣袋歌》,你就知道文天祥追求的是什么了。

我们说儒家,或者说理学,最牛掰的地方就是,它让读书人产生一种完全不是动物应该有的欲望,为了一个「忠君爱国」的名声,可以牺牲一切,老婆,孩子,自己的生命,和这个名声比起来,都啥也不是了。

这在一匹狼或者一头大猩猩来看,肯定会问,你们人类是不是傻?那么这样一来,就产生一个问题,这种事儿是不是要批判呢?我个人的观点,倒也不这么看,如果这种害死了文天祥的东西彻底没有了,那么人类和动物还有啥区别?崖山那十几万名投海的宋朝人,确实是不应该死,也不必死的,我们更不能鼓励他们去死,可他们的死也绝对是值得尊重的,这种人类特有的东西,叫做气节。

无论如何,公元1283年,南宋最后一位丞相文天祥殉国,宋朝算是彻底从历史舞台上消失了。

三、如何评价宋朝?

关于宋朝,我们说它从始至终,都是

()

一个割据政权,也就是从地域上来讲,它从来也没有统一过中国,与它并立的有西夏、辽、金、大理等朝代和政权,一句话,它不是一个统一政权,你可以说它和南北朝的北魏、北周、宋、齐、梁、陈什么的,也差不多,而且在它存在期间,几乎年年都给北方政权送钱,大宋大送,确实不是小宋。

《北宋到南宋的社会背景》第 25 节 弱宋也风流 如何客观公正评价整个宋朝(第1/6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