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本行(第1/3页)
木马小说网www.mumahao.com
(一)黄震曰:"本行言立行本仁义。"戴彦升曰:"本行篇大旨在贵德贱财。"唐晏曰:"此篇义主本诸身以加乎民。"
治以道(一)德为上,行以仁义为本。故尊于位而无德者绌(二),富于财而无义者刑,贱而好德者尊,贫而有义者荣。段干木徒步(三)之士,修道行德,魏文侯过其闾而轼之(四)。夫子陈、蔡之厄(五),豆饭菜羹,不足以接馁(六),二三子(七)布弊(八)褞袍,不足以御寒(九),倥偬(一0)屈厄,自处甚矣;然而夫子当于道(一一),二三子近于义,自布衣之士,上天子,下齐庶民,而(一二)累其身而匡上也。及闵(一三)周室之衰微,礼义之不行也,厄挫顿仆,历说(一四)诸侯,欲匡帝王之道(一五),反天下之政,身无其立(一六),而世无其主,周流(一七)天下,无所合意,大道隐而不舒,羽翼摧而不申,自深授其化,以序终始(一八),追治去事,以正来世(一九),按纪图录(二0),以知性命(二一),表定六艺,以重儒术(二二),善恶不相干(二三),贵贱不相侮,强弱不相凌,贤与不肖不得相踰,科第(二四)相序,为万(二五)而不绝,功传而不衰,诗、书、礼、乐,为得其所(二六),乃天道之所立,大义之所行也,岂以威耶?
(一)宋翔凤曰:"本缺二字,依治要增,又多一字。"
(二)"绌",宋翔凤曰:"本作黜,依治要。"
(三)战国策齐策:"今夫士之高者,乃称匹夫徒步,而处农亩,下则鄙野,监门闾里,士之贱也亦甚矣。"淮南子泛论篇:"苏秦匹夫徒步之人也。"谓一匹之夫,出门无车,故称徒步也。
(四)吕氏春秋期贤篇:"魏文侯过段干木之闾而轼之,其仆曰:君胡为轼?曰:此非段干木之闾欤?段干木盖贤者也,吾安敢不轼!且吾闻段干木未尝肯以己易寡人也,吾安敢骄之!段干木光乎德,寡人光乎地;段干木富乎义,寡人富乎财。其仆曰:然则君何不相之?于是君请相之,段干木不肯受,则君乃致禄百万而时往馆之。于是国人皆喜,相与诵之曰:吾君好正,段干木之敬。吾君好忠,段干木之隆。居无几何,秦兴兵欲攻魏,司马唐谏秦君曰:段干木贤者也,而魏礼之,天下莫不闻,无乃不可加兵乎?秦君以为然,乃按兵辍不敢攻之。"
(五)吕氏春秋慎人篇:"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尝食,藜羹不糁。宰予备(注云当作"惫")矣,孔子弦歌于室,颜回择菜于外。子路与子贡相与而言曰:夫子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陈、蔡,杀夫子者无罪,借夫子者不禁,夫子弦歌鼓舞,未尝绝音,盖君子之无所丑也若此乎?颜回无以对,入以告孔子。孔子憱然推琴,喟然而叹曰:由与赐小人也。召,吾语之。子路与子贡入。子贡曰:如此者,可谓穷矣。孔子曰:是何言也?君子达于道之谓达,穷于道之谓穷。今丘也,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所也,何穷之谓?故内省而不疚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昔桓公得之莒,文公得之曹,越王得之会稽,陈、蔡之阨,于丘其幸乎!孔子烈然返瑟而弦,子路抗然执干而舞。子贡曰:吾不知天之高也!不知地之下也!"
(六)唐晏曰:"按周官廪人:则共其接盛。注:接读为扱。淮南精神训:圣人食足接气。"案:淮南精神篇高注:"接,续也。"文子守平篇作"圣人食足以充虚接气"。接馁、接气,当与今言维持生命义同。
(七)论语八佾:"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集解:"孔曰:语诸弟子言何患于夫子圣德之将丧亡邪?"论语述而"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集解:"包曰:二三子谓诸弟子。"论语阳货:"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集解:"孔曰:从行者。"邢疏曰:"呼其弟子从行者也。"礼记檀弓上:"孔子与门人立,拱而尚右,二三子亦皆尚右。孔子曰:二三子之嗜学也!我则有姊之丧故也。二三子皆尚左。"二三子俱谓孔子诸弟子,非指二三人,用法与此正同。
(八)"弊",天一阁本、唐本作"敝"。俞樾曰:"樾谨按:弊者,之假字。广雅:,袂也。布,谓布袂也,古无字,或以敝为之。礼记缁衣篇:苟有衣,必见其敝。谓有衣必见其袂也。说本王氏念孙。此又作弊,盖以声近而通用,本无定字耳。"案:俞说是,天一阁本、唐本正作"敝"。
(九)"御寒",唐本作"避寒"。
(一0)楚辞刘向九叹:"悲余生之无欢兮,愁倥偬于山陆。"王逸注:"倥偬,犹困苦也。"洪兴祖补曰:"倥偬,苦贡、走贡二切,困苦也。"后汉书张衡传:"诚所谓将隆大位,必先倥偬之也。"注:"埤苍曰:倥偬,穷困也。"
(一一)器案:当于道,谓任于道,即以道为己任也。国语晋语九:"襄子曰:"吾闻之:德不纯,而福禄并至谓之幸。夫幸非福,非德不当雝。"韦解:"当犹任也。雝,和也。言唯有德者,任以福禄为和乐也。"
(一二)"而",唐晏曰:"此字有误。"器案:疑当作"以"。
(一三)"闵",天一阁本作"悯",俗别字。
(一四)器案:文选刘孝标辩命论:历说而不入。"历说谓周流游说。吕氏春秋遇合篇:"孔子周流海内,再干世主,如齐至卫,所见八十余君。"汉书杨雄传:"或七十说而不遇。"注:"应劭曰:孔丘也。"
(一五)论语宪问篇集解引马融曰:"匡,正也。"文子精诚篇:"圣人不降席而匡天下。"淮南缪称篇:"舜不降席而天下治。"则匡有治义。
(一六)"立",子汇本、唐本作"位"。宋翔凤曰:"按立与位通。"文廷式曰:"立,古位字。"
(一七)论衡儒增篇:"书说:孔子不能容于世,周流游说七十余国,未尝得安。"楚辞离骚:"周流乎天余乃下。"又云:"路修远以周流。"俱谓"周遍流行"(文选上林赋注语)也。
(一八)"序"原作"厚",今据孙诒让说校改。孙诒让曰:"案:此言孔子作春秋也。厚当为序,汉隶序厚二字形近,(汉荆州刺史度尚碑"厚"作"",三公山碑"厚"作"",并与"序"相似。)故传写多互讹。毛诗序:厚人伦。释文云:厚本作序。亦其证也。序终始,谓序次十二公之事也。"
(一九)唐晏曰:"此修春秋也。"
(二0)后汉书方术谢夷吾传:"推考星度,综校图录。"图录谓谶纬,然则谶纬之道,汉初人即谓其托始于孔子也。
(二一)唐晏曰:"此赞易也。"
(二二)宋翔凤曰:"本缺(重儒术)三字,依别本补。"唐晏曰:"此总言诗、书、礼、乐。"
(二三)"干",两京本误"于"。
(二四)汉书元纪:"永光元年二月,诏丞相、御史,举质朴、敦厚、逊让、有行者,光禄岁以此科第郎、从官。"师古曰:"始令丞相、御史举此四科人以擢用之,而见在郎及从官,而见在郎以从官,又令光禄每岁依此科考校,定其第高下,用知其人贤否也。"则科第谓依科考校,第其高下,使之相序,如甲科、乙科是也。
《陆贾新语十二篇译文》第17章 本行(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