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第2/3页)
木马小说网www.mumahao.com
常言道:恋爱不需要身份和地位。说得一点不错。
所谓真正的名文,大概也指这种文章吧。没有任何做作、欺骗和敷衍,忠实地按照自己心中所想,一味地、拼命地写就。
这自然令读者感动。
抱月是早稻田大学学美学出身,既写小说又写文艺评论。在数量繁多的莎士比亚的戏剧译本中,也有抱月很多留传后世的名文和技巧。
写这些名文的人和写这封信的人,怎么也不可能是同一个人。这封信赤裸裸地表现出书写者是一个不顾才智和教养的人。
通过这封信还可以说明,好的文章与才智和教养无关。诉说一件事情,未必需要深奥的词语和费解的表达方式,既不能做作,也不能兜圈子。如含有这样的东西,真情反倒会被否定,变得无味和无聊。
比方说,“新绿弥望之际,谅各位很健康!”或“这次令郎结婚确实可喜,深表祝贺!”这类话语不会令我们感动,因为感觉不到真情的存在。
相应的表面精彩的文章,仅是辞藻华丽,如同观看漂亮的时装模特,看起来很漂亮,但仅此而已。
所谓好的文章,并不是仅凭文学知识和写作技巧就能写就。具有文学知识和写作技巧再好不过,但更重要的是,有没有想要表达这一场景的热烈情怀。真情能够超越一切技巧和知识,是写好文章的根本保证。
在过去的名人书信中,我认为抱月的这封信和英世母亲寄给在美国的野口英世的信(现保存在猪苗代的野口英世纪念馆里)至高无上。
英世母亲志贺是一个连小学也没上完的年老的女人,能用秃铅笔掺杂着平假名和片假名而写出拙笨的字,但她看样学样、认认真真地写。
这封信有点长,很遗憾不能引用全文,信的末尾有下面一段文字:
……快点来吧!快点来吧!快点来吧!快点来吧!这是我一生的请求。冲着西边祈祷!冲着东边祈祷……
这里既没有书写的技巧,也没有难认的汉字,只是反复地写同一句话。然而,这信里洋溢着母亲思念孩子的真情,使人眼前浮现出年迈、佝偻的老人衷心祈祷的身影。
就连废寝忘食、潜心搞研究的英世看到这封信后,也匆忙决定回国。
抱月和英世的母亲,在才智方面和教养方面,有着天壤之别。一个是大学教授,一个是无知的老太婆。但两篇文章都能打动我们的心,被他们那种想说就说的气势所压倒。
英世的母亲甚至连标点符号往哪儿加都不知道,有时一个点一个点地加,或随便加很大的句号。
抱月的文章写得很好懂,慎用汉字,言语通俗,便于阅读,与他所写的其他书信风格完全不同。这里能看到一种关怀,让仅有小学文化的须磨子也能看懂。所谓的“接吻,接吻”,可能是当时新鲜而富有魅力的外来语。
对情人的专心和温柔,会一同超越所有的技巧,力撼人心。
抱月也有装腔作势、小题大做的表现,但在这种专心和温柔面前,反倒令人看着满意。
话虽如此,现在还没有人写这种热情洋溢的信呢。
这时,抱月已四十五岁,身居教授,有老婆,有孩子。一般来说,应是个通晓事理的中年人。
《留白构图照片》三(第2/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