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永久书架完结榜排行榜

第 9 节 百家大争鸣 儒家荀子为何会教出李斯和韩非两个法家弟子(第1/3页)

木马小说网www.mumahao.com

()

墨子反对儒家的仁爱,讲究人人平等的兼爱,可是他的这种只讲平等、不讲人权的理论,马上就遭到了一个人的反对,此人叫杨朱,尊称杨子。

一、杨子「一毛不拔」

杨子的生卒年不详,但肯定比墨子晚,比孟子早,因为《墨子》这本书里没提到他,而在后来的书籍,比如《孟子》《庄子》《韩非子》里,这哥们的大名反复出现。他没有什么成系统的文字留下来,但是从其他各家的著作里可以发现,他的思想是很独特的。

在杨子看来,墨家虽然为了天下老百姓而奔走,但是不讲人权,这种努力就毫无意义。

杨子的核心思想可以用他自己的一句话来概括:「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翻译过来就是,让我拔一根汗毛救天下,老子不干,但是把天下都给我一个人,我也不干;如果这天下的所有人都不需要互相帮助,也不互相侵犯,那才是最完美的社会,这也是成语「一毛不拔」的来历。

杨子学说的重要性,就在于他提出了一个权力让渡的问题,简单地说,对于一个普通老百姓,究竟什么样的东西是不能被政府侵犯的?我自己的房子是不是风能进雨也能进,国王不能进呢?杨子说,是的,就是这样。在这种思想的基础上,杨子认为政府只能是一个象征性的摆设,而不应该管得太多,这和后来的庄子差不多,也和现在的小政府自由主义者遥相呼应。

墨子的「兼爱平等」和杨子的「一毛不拔」两大理论一经提出,马上就风靡天下。结果另一个人就不高兴了,在一旁酸溜溜地说:「天下之言,不归杨,即归墨。」这些老百姓啊,不是信奉杨子的学说,就是推崇墨子的学说,咋就没人相信我呢?说这话的人叫孟轲,就是孟子。

二、孟子性善论

孟子是在墨子逝世18年之后,也就是公元前372年出生的。他的祖上是300年前鲁庄公的弟弟庆父。这个庆父在鲁庄公死后,为了自己上位,一连杀了两个鲁国国君,可是手脚不利索,弄得全天下都知道了。鲁国的邻居齐国人当时都对这事儿议论纷纷,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这家伙要是不归天,鲁国的灾难就不会停止,后来这句话就成了一句成语,专门指制造内乱的家伙们。

虽然庆父后来在多方联手围逼之下,上吊死了,但是他儿子孟孙敖还是被封为鲁国上卿,后人称其为孟孙氏,这就是「孟」这个姓氏的来历。

作为庆父的后代,孟子一直都是贵族,可以说是官N代,不过他家这一支只能算作是士,也就是贵族里面最低的一等,必须要自己学本事,才能养活自己。

西汉的时候,有一本书叫做《烈女传》,专门讲女性事迹的,里面就有孟子他娘的故事,说「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就是说孟子小时候,他妈为了能让他学习好,搬了很多次家,最后终于搬到了一群读书人的旁边,做了邻居,孟子这才走上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道路,这个故事就叫做「孟母三迁」。

三在古文里是一个虚数,表示多次,并不一定只是三次,也许四五次,甚至更多。这件事最终也被写到了《三字经》里:「昔孟母,择邻处」,教育了无数中国学生和学生家长。现在我们经常说学区房,那价格是相当地高,我觉得这事儿,孟母也有一定的责任。

书归正传,因为杨子和墨子都主张人人平等,爱别人爹和爱自己的爹一样,孟子就大肆抨击他俩「无父无君,是禽兽也」!他提倡的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也就是孔子的仁爱,要先爱自己的爹,再推广到别人的老人,这和墨子的两爹一起爱还是有区别的。

在政治上,孟子把仁爱扩大到仁政,也就是搞爱心政治,而想实行仁政,前提是以民为本,那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老百姓是最重要的,他甚至具体地规定了什么样的君主是合格的,比如一个国家里,50岁的人要有棉衣服穿,70岁的老头要有肉吃,但是当时的梁惠王觉得这老头儿就是在瞎扯,都有肉吃?寡人难道是养猪的?

25-1孟子画像

孟子也同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秩序绝对不能乱,但是和孔子不一样的是,对于那些狂暴不仁的君主,孟子认为人民有权干死他。有人问孟子,周武王杀了商纣王,这不是以下犯上吗?孟子的回答是,破坏仁的叫贼,破坏义的叫残,又贼又残的叫独夫,我只听说杀了一个独夫,没听说杀了一个君主。

言下之意,你是不是君主,并不是你说了算,如果你已经堕落成一个独夫了,那就不是君主了,干死你天经地义,所以,不像墨子只强调君权,杨子只强调民权,孟子是同时强调君权和民权。

除了提出仁政,孟子还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会把爱从自己老爹扩展到爱其他人的爹,提出了著名的「性善」论,就是「人之初,性本善」的1。0版本。

在他之前,先秦诸子们很少谈人性,也许是认为不重要,也许是不敢谈,只有一个叫告子的,胆子贼大,提出了不善不恶的说法,他说「食色性也」。没错,这句话不是孔子说的,是告子说的,意思就是,吃饭做爱是人的本性。

网上现在有一种解读,说这里的色不是啪啪啪的意思,我觉得那是过度解读了。在《孟子》这本书里,「色」很多时候都是指女色,比如孟子见齐宣王,后者那句著名的「寡人有疾,寡人好色」,按照上下文一看,那就是喜好女色的意思,而且,「食色性也」也只有把「色」翻译为「做爱」才说得通,如果像有一些人说的那样,把这里的「色」比喻成歌舞,那肯定不对,喜欢歌舞可不一定是人性,我就喜欢听郭德纲的相声,不喜欢歌舞。

不过,对于告子的人性「不善不恶」说,孟子反对。他的理由是,告子的说法放到所有动物身上都合适,牛马羊狗都会吃东西和做爱,这两者也是它们的天性,这种极度抽象的,涵盖了所有动物性的说法毫无意义。

孟子说,我们要谈,就应该谈作为人最独有的本性,也就是那些脱离了动物范畴的,人的天性。那么,人有脱离了动物的天性吗?孟子说有,他是这样解释的,比如说你看见一个孩子爬呀爬要掉到井里了,你会有一种同情心,不忍心看的想法。

你的这种想法肯定不是为了讨好小孩父母,也不是为了当官,只是简简单单的,天生的,不忍之心,而这,就是人独有的天性,孟子称之为恻隐之心。

在这之后,他又一口气提出了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把它们叫做四端,有了这四个心,人就和禽兽区别开了,就有了向善的基础。实话实说,这老头其实也是在生搬硬拽,他到死也没有解释清楚为啥人天生就有这四样东西,而且更没法说明为啥有些人真的就没有这四种心。

我们都知道,在儒家学派种,孟子的地位比较高,但那是现在,在宋朝之前,他的地位并不高,后来宋朝的朱熹,把孟子和他学生写的《孟子》七篇列为《四书》之一,成了古代高考的必考题,比《五经》的地位还高,孟子的地位这才逐步升级,最后取代了孔子大弟子颜回,成了儒家仅次于孔子的圣人,亚圣。

二、老庄「道法自然」

就在孔子、墨子、孟子和他们的学生们各自提出救世的主张时,有一个人懒洋洋地说了一句:救个锤子啊,你们这群自以为是的家伙忙活来忙活去,天下却越来越乱!我告诉你们吧,不爱才有爱,不救才有救。

《l春秋战国中国历史朝代》第 9 节 百家大争鸣 儒家荀子为何会教出李斯和韩非两个法家弟子(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