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行里的奇遇(第1/1页)
木马小说网www.mumahao.com
一九三一年四月,一个奇妙的清晨,天气好极了,空气潮湿,但却又充满了阳光。它像一块软糖那样,好吃得很,香甜、凉爽,湿润和光亮,过滤了的春天,纯净的臭氧。在斯特拉斯堡林荫大道的中心,人们惊喜地呼吸着从草原和大海飘来的芬芳。一阵暴雨,那种任性的四月阵雨创造出了这种喜人的奇迹,春天经常是与它们一道以一种极为顽皮的方式宣告它的来临。
我们的火车在半路上朝着昏暗的地平线驶去,它从天空黑乎乎地直切入旷野;直到摩乌附近——这时城郊的房屋像积木般地散落在四周,涂着令人郁闷的绿色广告不断地跃入眼帘,就在这时,坐在我对面的那位上了年纪的英国女人开始整理她的有十四件之多的提包、瓶子和旅行用具——那种海绵般的,翻滚着的乌云终于爆发了,从埃佩纳起,那铅色的和凶暴的彩云就与我们的火车头在进行一场竞赛。一道小而苍白的闪电是一个信号,随即暴雨好斗般地带着擂鼓似的声音倾泻而下,用潮湿的机枪的火花扫向我们正在行驶的列车。受到沉重的攻击,在嘎嘎作响的声中,窗户上的玻璃在哭泣,火车头屈服了,它那灰色的烟旗垂向了地面。除了扑向钢铁和玻璃的噼里啪啦敲打,再也听不到什么,再也看不到什么,列车就像一只受折磨的野兽逃避暴风疾雨,在光亮的路轨上行驶。顺利地到了车站,我们站在有顶篷的站台上,等候行李搬运工,这时在灰白的雨棚后面,林荫大道的景色又突然变得明亮起来;一束尖利的阳光用它的三叉戟刺破了正在消逝的彩云,随即照亮了千家万户的房顶,像涂上一层黄铜一般,天空在海洋的蔚蓝色中闪闪发亮。像阿芙洛迪特从波浪中闪着光泽裸身而出一样,这座城市从雨的罩袍中现身出来。一幅神圣的景象。随即,人们从前后左右躲雨和藏身之地拥向街头,抖落掉身上的雨滴,欢笑着各奔前程。堵塞的交通缓解了,各式各样的老式交通工具都活跃起来,车轮在滚动,嘎嘎声、隆隆声、嘟嘟声,都混成一片;万物都在呼吸着和享受着重现的阳光。就连林荫大道上深深被桎梏在坚硬的柏油路上发蔫的树木,经过这场大雨的滋养和湿润,在清新和碧蓝的天空中绽开了细小尖尖的蓓蕾,并试着散发出少许的芬芳,确也是真的做到了。奇迹上的奇迹:有几分钟人们明显地感觉到了在巴黎心脏中,在斯特拉斯堡林荫大道上,栗子树开花的微弱而畏葸的呼吸。
值得赞美的四月里这一天中的第二件赏心乐事:我一到了巴黎,直到下午都没有约会。在这座拥有四百五十万人口的巴黎,没有一个人知道我,没有一个人在等待我。这就是说,我完完全全的自由,想做任何我想做的事。我能随心所欲,去散步,去闲逛,或者坐在一家咖啡馆读读报纸,或者去就餐,或者去参观博物馆,或者去浏览橱窗,或者去翻阅沿河岸旧书摊上的图书。我可以给朋友打电话,或者我就呆呆地凝视那温煦甜蜜的空气。但幸运的是,我出于博识的本能做了最理性的事:我什么也不做。我没有做任何安排,给自己自由。摆脱掉任何接触的愿望和目的,把我的路放到随意滚动的轮子上,任它滑动到任何地方,这就是说,我随人摆布,随路驱使,我在五光十色岸边的商店徜徉,我疾步地穿过步行道上人的洪流。到最后人群的波浪把我掷到宽大的林荫道(1)上;我惬意而疲惫地坐在位于豪斯曼林荫路和德洛斯大街一角一家咖啡馆外的座位上。
我舒适地倚在松软的靠背椅上,点上了一支香烟,我在想,我又来到了这里,这就是你啊,巴黎!有整整两年之久了,我没有见到我的这位老朋友了,现在我要仔细地看看你,巴黎,开始吧,展示一下从那以后你学到了什么,前进,开始吧,让你的那部出色的有声电影“巴黎的林荫大道”,在我眼前映出吧,这是一部光和颜色的活动,连同成千上万难以数计和不计报酬的道具演员的杰作;还有那不可仿效的,叮叮当当、轰轰隆隆、尖厉呼啸的马路音乐!不要吝惜你的速度,展示出来,你的所能,展现出来,你是何人;奏起你那巨型的奥开斯特里翁琴(2),与无调性的,泛调性马路音乐一道。让你的汽车开动起来,让你的摊贩吆喝起来,让那些广告喊叫起来,让你的喇叭轰鸣起来,让你的商店闪闪发光,让你的人跑动起来——而我则坐在这里,睁大了眼睛,有时间也有乐趣,去凝视你,去倾听你,直到我眼花缭乱,直到我的心嘭嘭跳动。继续下去,继续下去,你不要吝啬,你不要停下来,再来,一直这样,狂放,永远狂放下去,变出花样,越来越多,越来越有新的喊叫新的呼唤,新的喇叭声和扩散开来的声音,它们不使我疲惫,因为我所有的器官都向你敞开。前进,前进,你把一切都献给了我,正如我已准备把一切都献给你一样,你这座无法仿效的,永远新奇和迷人的城市!
随后呢,这个非凡清晨的第三件赏心乐事,因为我业已感觉到神经受到了一种刺激,我又一次产生了好奇心,如通常在一次旅行之后或在一次通宵不眠的夜里那样。在这样一类的好奇心盛的日子里,我就像似乎多了另一个我,甚至是多了多个的我;我不满我被桎梏的生活,它令我感到压力,从内心感到某种张力,有些像蝴蝶要从蛹中挣脱出来那样。每一个毛孔都伸张开来,每一束神经都弯曲成一个精致的、灼热的小钩,令我变得神奇般的耳聪目明;这种耳聪目明在主宰我,这几乎是一种不祥的清醒,它使我的瞳仁和鼓膜变得格外的锐敏,凡是我目光能及的一切,对我而言都充满了神秘。我能够整小时地观察一个马路工人,看他如何用风镐掘起沥青,仅从这样的观察我就能强烈地感受到他的劳动。他那颤动的双肩所做出的每一个动作都不由自主传到我的身上。我可以无休止地站在一扇陌生的窗户前面,在设想那个我不认识的人的命运,他也许住在里面,我能整小时地注视某一个行人,并出于毫无意义而又吸引人的好奇心跟在他身后,这同时我完全清楚,在别人看来,我的这种举止完全无法理解,愚蠢之极。而他不过是我偶尔看到的一个人罢了。可这种幻想和乐趣比任何一部上演的戏剧或一本书的惊险篇章都更令我心醉神迷。很可能,这种超等的刺激,这种神经质般的目明耳聪当然是与突然的环境变化有关,只是气压的改变和因此引起的血液的化学变化的一个后果而已——我从来不想去解释清楚这种十分神秘的亢奋从何而来,但每当我感觉到,我往常的生活就像一抹苍白的晚霞,所有平庸无奇的日子百无聊赖空洞乏味时,只有在这样的时刻我才能完全感受到我的存在和生活的多姿多彩。
也就在值得赞美的四月里的这一天,我坐在扶手椅上,那样精神贯注地、那样兴趣盎然和焦急不耐地望着河岸边的人的洪流,我在等待着,可我不知道,我在等待什么。我怀着垂钓者那种轻微的,透着寒意的颤抖,等待着鱼漂的抖动;我本能地知道,我一定会遇到某种事情,我一定会碰上某一个人,因为我是那样渴求和神往,去交换一下位置,使自己好奇的乐趣变成一种游戏。但是马路没有向我提供任何东西,我身边熙来攘往的人群半个小时之后就使我的双眼变得疲惫不堪,没有任何一样东西我能看得清楚了,在林荫道上摩肩接踵的人群,我开始看不见他们的面孔了,他们成了戴着黄色的、褐色的、黑色的和灰色的礼帽、风帽、鸭舌帽的一般混混沌沌的洪流;那些未施粉黛和浓妆艳抹的蛋形面孔,一股令人恶心的发亮污水,在蠕动,它的颜色变得单调和灰白。
我的目光疲倦了,有如看一部模糊不清,抖动不止的拷贝已坏的影片一样。我想站起来,继续走动。就在这时,我终于,我终于发现了他。
这个陌生人首先引起我的注意,很简单,就是因为他一再出现在我的视野。在这半个小时里,数以千计的人在我的面前熙来攘往,匆匆而过,就像被看不见的绳索拽走,他们只是匆忙地显露侧面,阴影,轮廓,随后就被洪流裹挟而去。可这个人却一再地,总是在同一个地点出现,因此我就注意上他了。犹如激浪以一种不可理喻的执拗把一片脏兮兮的海藻推向岸边并随即用湿乎乎的舌头又把它舔了回去一样,而这是为了再一次掷去和再一次拽回,这个人就是如此一再地在这个湍流中游来游去。而且每次都在几乎是有规律的时间间隔里和总是在同一个地点出现,并且总是同样地把他的目光垂向地面和遮掩起来。除此之外,出现的这个人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了;一个饿得干瘦的身体,裹在一件草黄色的夏季大衣里,显然不合身,因为衣袖过长,双手完全露不出来,它过于宽松,尺寸太大,这件草黄色的小大衣式样早已过时。一张消瘦的尖尖的老鼠般脸上,两片几乎是惨白的嘴唇,上面的一撮黄色小胡子像受了惊吓似的在发抖。在这个可怜虫身上一切都不得体,邋里遢遢,肩膀倾斜,瘦长的小丑般的双腿,哭丧的脸。他时左时右从人的漩涡中浮现出来,随之像似不知所措地停下脚步,像只小兔子畏怯地从燕麦地爬了出来窥伺、嗅闻,躬起身来,又在人群中消失不见了。除此——这是第二件引起我注意的事情——,这个衣衫褴褛的人使我想起了果戈理小说中的那位小吏,高度的近视或者出奇的拙笨。我一而再,再而三地注意到,他这个马路上的小可怜虫被那些行色匆忙的人群推来搡去,几乎被撞翻。但他对此毫不在意,他会卑躬地退让,飞快地躲避到一旁,随后钻了出来,他并且一而再,再而三出现在这儿,或在这仅仅半小时就有十次或十二次之多。是啊,这使我感兴趣,或者更应当说,我先是感到恼火,当然这首先是对自己,我今天在这儿虽然好奇心盛,却不能立刻猜出这个人在这儿要干什么。越是白费力气,我的好奇心就越是恼火。活见鬼了,你这个家伙究竟在寻找什么?你是在这儿等人?你是个乞丐?你并不像,乞丐并不傻里傻气地待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他们可没有工夫从口袋掏钱给你。你也不是一个工人,因为他在上午十一点时没有机会在这儿懒散地逛来逛去。你更不会是在等一个姑娘,我亲爱的,哪怕是一个老掉牙的婆娘,一个毫无姿色的女人也不会看上一个穷酸相的可怜虫。说到底,你在这儿要找什么呢?也许你是那些黑色导游中的一个,悄悄地从侧面出现,从衣袖里掏出一些淫秽的色情图片,答应外省来的游人,花上一笔费用就能得到索多姆和葛莫拉(3)中各式各样的快乐?不,这也不对,因为你不和任何一个人交谈,正相反,你面带低垂的目光畏葸地规避每一个人。真是见鬼了,你这个胆小鬼,究竟是什么人?你在我的这块地段里在搞什么?我把他盯得紧紧的,紧紧的,在五分钟之内,这已变成了我的激情,我的乐趣,想探究出这个身穿草黄色大衣的人在林荫道上要干什么。突然间我知道了,他是一个侦探。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经典语录》拍卖行里的奇遇(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