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拥有杜拉(第1/2页)
木马小说网www.mumahao.com
很多朋友知道我喜欢杜拉。
后来这成为了一种持续不断的状态。这样无论好还是不好,却是我无法选择的。让生命中有一个女人,与你心心相印。在她的灯塔一般的照耀下,走你的路。你便有了依托。
仿佛始终有人做伴。而且是一个熟人。在你的身边,说着她的故事。而你听。与她分享她的痛苦与爱情。那痛苦与爱情也是你所熟悉的。因为你了解她,就像了解你自己。
这就是一种关系。一种关于灵魂的关系。你不管那个女人是不是有时会让人难以忍受,但她就是那个亲近着你的灵魂的人。你无法脱离她,是因为你无法改变的忠诚。
便是杜拉。长久以来能和她建立起一种这样的联系,我真的很为自己高兴。想想人有的时候就是要这样。拉来一种无形的牵挂。为自己。于是便有了信念。仿佛为那牵挂而活。为什么。那是无法回答的。
最初结识杜拉,是在吴亮寄来的那本有着《琴声如诉》的《外国文艺》上。那是80年代中期,杜拉刚刚走进中国。吴亮向我推荐杜拉,说杜拉可能是一个适合我的作家。于是读《琴声如诉》。在一个很大的房子里。从此被诱惑。听这个谜一样的法国女人那如歌般的诉说。就记住了琴声。还有海,海浪,男孩儿的手,那手的冰冷的骨骼。就像是我自己的故事。牵着女儿的手。那真是一篇适合我的小说。如此,我结识了杜拉。那时候她还健在。已经遇到了扬,并和这个疯狂爱她的年轻男子生活在一起。是扬给了她写作的欲望。多么奇妙。在诺弗勒城堡或者特鲁维尔的黑岩旅馆,她正满怀激情地写着日后使她名声大振并获得龚古尔奖的《情人》和《痛苦》。慢慢地开始走进杜拉。一个如此深邃的女人。很多年后,又见到吴亮,他那时正在读杜拉的《物质生活》。吴亮说他读着很过瘾。那也是吴亮对杜拉不变的态度。
此时杜拉已与我水乳交融。那是一种心灵的契合。感慨于杜拉竟然是那样的纯粹。她是那么彻底地把爱当作生命。或者,永远满怀期待地等着新的、伟大的爱情的到来。一个年迈的女人怎么能这样?那是我们不能与之相比的,因为,我们的内心永远不会具备她那么强大的爱情的力量。她仿佛是为爱而生。当没有了生命,爱情才会死亡。所以扬始终陪伴着她。直到那个寒冷的早春她告别了巴黎。而我们只有聆听。在她的书中。那所有的字和句,还有,她所独有的她的标点。
很多年来我热爱杜拉。那是一种持经久不息的,也是非常疲惫的爱。
很多年来我用我的文字说出这爱,让朋友们知道。
我开始迷恋这个写作的女人的时候,她在中国的读者中还很寂寞。那时候她被翻译过来的作品凤毛麟角,她的名声也远没有今天这么响亮。所以在那个时代追踪杜拉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我要到处去寻找她的书,不停地走进书店,询问着,是不是听说过一个叫杜拉的女人?我还要在各种报纸杂志上,奋力搜寻所有关于她的文字和信息,哪怕只言片语。
我便是在这样的追逐中,慢慢了解了杜拉,并且把自己培养成为了中国最早的“杜拉迷”。慢慢地我对她有了独自的认识。那来自于多年来我对她的潜心而刻苦的研究。
没有谁要求我这样做,但是我做了。那是因为我的心灵在要求我,让我真的能与她灵肉相依。也是慢慢地,我觉得我似乎已经可以算得上一个研究杜拉的专家了,只是因为我还在日新月异地写作。但迟早有一天我也要像那些专家一样,写一本关于杜拉的专著,仅仅是为了我的一份纪念,为了我心里的那一片永远的圣地。
如同不愿忘记杜拉,我也不愿忘记那位同样已经故去的王道乾先生。因为是儒雅的王先生最早把杜拉带来中国,也是儒雅的王先生把杜拉翻译得至善至美。王先生的《琴声如诉》,王先生的《情人》《痛苦》,还有王先生的《物质生活》。我几乎都是在第一时间读到了他的译文,都是在杂志上。然后我便把那些杂志精心地保存了起来。因为杜拉,我便也熟悉了王先生的译本。先生的文笔如诗如画,想来文如其人。他不仅翻译了杜拉的短句子,还翻译了她的灵魂。后来我格外偏爱王先生翻译的杜拉小说。总觉得唯有王先生是和杜拉同着呼吸的。
还有一种感觉是不能忘记的,那是关于我自己的。在很难买到杜拉的书的年代,因为其难,所以一旦买到,我就会把它存放到一个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即使是最好的朋友,我也绝不把杜拉的书借给他们。还有的时候,同样的一本书我会买上几本,仅仅是害怕有一天它们会遗失。为了杜拉的书我几乎有了一种心理的疾患,其实我知道那是不好的,但就是难以改变。我不仅仅是杜拉忠实的读者,还对这个女人充满了一种近乎病态的迷恋。一度我喜欢沉溺于她的文字,或者干脆让她的书时时刻刻就在身边。不看,但却感觉着。那个杜拉的意象——仿佛一座哥特式教堂。
然而在1999年这个千年与世纪之末,已然仙逝三年之久的杜拉,竟突然在我们的图书市场中火爆了起来。频频在报纸上读到消息,说某某出版社正在筹备出版或者已经出版了杜拉或者关于杜拉的书,他们纷纷向法国的“子夜出版社”
或是“伽利玛出版社”购得杜拉的版权,然后便以一种商业操作的方式让这位法国已故女作家火遍中国大陆。寂寞的杜拉终于在身后声名鹊起,不知道她对此会有怎样的态度。
但总之,活着时她曾经是穷的。她要以写作维持她拮据的生活,她还要求过她的出版商为她买衣物。
但无论如何对于我们这些喜欢杜拉的人来说,能读到她的或是关于她的更多的书,当然是我们求之不得的。从此我开始更加热烈地追逐杜拉的书。好像在追赶着某个一去不回的浪潮。我留意各类报刊上关于杜拉的书讯。并继续经常不断地跑进书店,问,有没有杜拉的书?
我是怀着一种怎样急切的心情。仿佛一旦错过了这个挡期,我就将永远失去她。于是,在得知漓江出版社的四卷本《杜拉斯小丛书》已经问世,而我又没有在第一时间买到这套书的时候,简直是心急如焚。那真是一种渴望,渴望而至的一种惶惶不安的感觉。早晚想的都是《外面的世界》或者《黑夜号轮船》。我日日夜夜期盼着,寻遍了附近的所有书店。我从未如此地渴望过一本书,也从未为了一本书而如此地焦虑。那真是一种望穿秋水的心境。后来我便只能是翻开我的通讯录,幸好在那里找到了我认识的在漓江出版社工作的作家鬼子。我是不得已才给鬼子写信索要那套书的。我说在漓江社我只认识你了,所以我只能拜托你。信发出去后的一种安心的感觉。我想这可能是出于我对鬼子的信任。然后我等待着。想不到我等待的那个时间之短,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不曾想到的快。我就收到了鬼子为我寄来的那套杜拉的书和他的一封短信,让我无比感动。是因为鬼子让我拥有了我爱的那个女人留下来的书。多么好。后来我为鬼子和他办公室里的同事寄去了一些我的书。因为他们说喜欢。不是作为交换,而是为了一份心意。再后来,我竟然有了一次和漓江出版社合作的机会。在2000年,我的一部新书《欲望旅程》将由他们出版。漓江出版社一直是我喜欢的出版社,因为他们曾出版过很多优秀的,而且是对中国文学发生过深刻影响的外国文学作品,特别是,他们还出版了杜拉的书。
《名家散文集赵玫散文集:陪伴着你在暮色里闲坐》怎样拥有杜拉(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