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永久书架完结榜排行榜

第 7 节 提高下属的胜任力 带团队的 4 条铁律上(第3/3页)

木马小说网www.mumahao.com

【第一条,带团队以「勤」为先】

带团队第一个字是「勤」,「勤快」的「勤」,「勤奋」的「勤」。是说带团队首先要重视、要狠抓平日的「勤」。这看起来有点不激动人心,似乎有点寡味。因为,去撕咬,刺刀见红才刺激;打大仗,拿大单,出爆款才够味;振臂高呼的誓师大会,催人泪下的演讲才是给力。不管你同意不同意,相当长时间里,我在《高绩效团队建设》课上,就是这么讲的,而且绝大多企业和管理者的评价还不错,大家似乎很吃这一套。

直到自己做了老板,开了公司,交了学费,才明白带团队不是靠口号、靠煽动,甚至不是看几晚上大家不睡觉搞突击就行的。靠的是把「勤」当日常。说得讲究一点就是:「我们要的是职业化的团队,而不是一时兴起的一帮热血青年」。为什么要这么说?

引用曾国藩的话就是:「未有平日不早起,而临敌忽能早起者;未有平日不习劳,而临敌忽能习劳者;未有平日不忍饥耐寒,而临敌忽能忍饥耐寒者」。他说了三件事:

从来没有平时不能早起,而打仗的时候忽然能早起的人;

从来没有平时不吃苦耐劳,一旦要打仗的时候就能吃苦耐劳的;

从来没有平时不能忍饥挨饿,一旦面临敌人忽然能够忍饥挨饿的,这是不可能的。

从来没有说平时他是一个样子,然后他上战场是另外一个样子,平时是一个样子,他真的遇上特别难的项目是另外一个样子,不存在这种人。

早起、吃苦耐劳、能忍饥挨饿,是职业军人;自律、耐烦、想招,是职业人士。一句话:「勤」是职业化的基础。职业化怎么炼成的?靠培养习惯。怎么培养习惯?带队伍的人要做两件事培养团队职业习惯:

第一是思想课我们要一起习惯勤苦耐劳,开始的时候,用思想教育,上思想课,让大家,包括你自己在内,知道不足,自己奋进,就是要「愧厉」。你自己要身先士卒,比你的团队提早形成好的习惯,要不然人家有足够的理由不信你,不跟着你做。

第二是纪律课如果思想课还不够,那就上纪律课,就是所谓的业绩文化。现在管理里有个词叫PerformanceManagement,业绩管理,业绩文化,它的确可以变成很复杂的一套KPI(KeyPerformanceIndicator),就是我用什么样的指标,衡量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位置,等等。但是,也可以非常简单,比如说,就是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奖励,包括物质奖励,包括精神奖励,包括升迁,等等;惩罚,包括不给钱、降薪,包括把他的位置调低,把他从他重要的岗位调到不重要的岗位,等等。

如果你上思想课管不了用,那就上纪律课,他们做不到,就用大棒子。对于自己,对于小团队,或者大队伍,都不要心存任何侥幸,平时做不到的,战时也做不到;其实反过来,平时即使你能做到的,战时也不一定能做到;你一个月、一年能做到的,你不一定五年、十年、一辈子能做到。所以,平时就是战时,不能拿平时当借口。对于自己,每天必须早起、习劳、忍饥耐寒,就是这么简简单单的做人之道。

【第二条,带团队要「放」手】

第一条「勤」的核心就是「严」,只有「严」才能把老百姓变成战士,才能把热血青年变成职业精英。第二条却又说「带团队要『放』」,这不是把人往糊涂整吗?不是,虽然听起来有点反转,但你辩证地想一下,非常有道理,不是有有句话嘛「先要职业化,然后人性化」。

什么是「人性化」?就是「与人为善」和「以人为本」。

先看一下「与人为善」。问一下,提到「与人为善」你能想到什么?是大家都是好人?还是要善待每个下属?不是,我们这里说的「与人为善」不是这个意思。

我们经常会误解「与人为善」,它现在变成了一个成语,意思完全变了。我们回它的原意上,「与人为善」出自于《孟子》,孟子是这么说的:「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君子是什么?是士大夫,是执政者,是团队的领导者。执政者并不是说他要管得很细,并不是他要事事亲躬,执政者最要做的,是带领老百姓向好的地方发展,「与人为善」的本意,是带领老百姓向好的地方发展,不是说对人要善,不是这样的。按照这个本意,员工不守时,你批评他,甚至是罚他钱,就是善的。

要「与人为善」和「以人为本」该怎么做呢?咱们下讲和大家继续交流。

【小结及思考】

好,本讲就到这里,我们简单做个小结:

带团队要「先严后松」,先要职业化,再谈人性化;

要培养团队成员「勤」,管理者要上好两堂课「思想课」和「纪律课」;

人性化管理包含两件事「与人为善」和「以人为本」。

最后,留个思考题:

「带团队要『先严』,也就是『定底线』,你给团队定的底线是什么?

上传视频备案号:YXX11xjx0OLTGm9GKJik2P5

《优秀的管理者是怎样的》第 7 节 提高下属的胜任力 带团队的 4 条铁律上(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