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永久书架完结榜排行榜

第 11 节 千古苏市长 乌台诗案是怎么回事苏轼为何反对新法(第1/3页)

木马小说网www.mumahao.com

()

苏轼我们前面已经提过很多次了,他也是王安石变法最坚定反对者之一,出生于1047年,比司马光和王安石小了20多岁,比欧阳修更是小了30多岁,名副其实的小字辈,但前面我们说过,自从他21岁那年中了进士之后,就得到了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赏识,多次说苏轼「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又说,我要让他出人头地。

一、乌台诗案

欧阳老爷子如此不遗余力地为之造势,结果就是,苏大才子名声大噪,一时之间,人人都认为,这哥们日后必然飞黄腾达。可惜的是,苏轼不像和他同年中进士的吕惠卿那样会投机,就在王安石如日中天的时候,他跳出来反对新法,然后被打压得只能在下面兜兜转转,做「地级市市长」,什么杭州,密州,徐州,做了一个遍。

也就是他在密州当市长的时候,有一个中秋夜,因为太想自己的弟弟苏辙了,喝多了一时兴起,就填了一首《水调歌头》,开篇就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结尾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词中国人基本都会背。

南宋有一个文学评论家,叫胡元任,他对苏轼的这首词有一个评价,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俱废」,胡元任老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苏轼这家伙忒不仗义了,你这词一写,俺们关于中秋的词还写个毛,大家以后遇到中秋节只能喝喝酒,念叨念叨你的词了。这句评语今天看来,确实也不过分,虽然说文无第一,每个人喜欢的风格都不一样,但千古下来,以宋词来看,苏轼的这首水调歌头如果说排第二,无论是谁排第一,那心里难免都是忐忑不安的。

王安石下台之后,按照苏轼心里的想法,那自己肯定是应该被调到中央,不说当什么大官,但被重用应该是跑不了的,结果却是还在下面的地级市里转来转去。也许就是这种失落的心情,才导致他在《湖州谢表》里写了那么两句抱怨的话,结果却惹了一个大麻烦。

本来开始也仅仅是一篇文章的事情,大家都集中在《湖州谢表》本身上,即便真是有罪,问题也不大。但是,我们多次说过,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也就在这个时候,前面提到的那位发明「石油」名称的科学家沈括跳了出来,此人拿着早年从苏轼那里得到的一些诗稿,声嘶力竭地宣布,苏轼这个反动派一贯如此,写了很多诗都是讥讽朝廷的。

大家一听沈大科学家的解释,可不是嘛,比如说「恨到九泉无曲处,世间唯有蛰龙知」这一句,那就是说世间没有真龙,只能到九泉之下去找了,你苏轼这是对我们当今的真龙天子,宋神宗陛下怀有多么巨大的仇恨啊,才能写出这么恶毒的句子?宋神宗听到这番添油加醋的报告之后,异常恼怒,直接把苏轼从湖州抓到了京城。到了京城的苏轼被关在御史台,因为御史台的另一个名字也叫乌台,所以这个案子也被称为「乌台诗案」。

很快,京城里面以前讨厌苏轼的一些大臣就上下奔走,运作一番,最后以四大罪名起诉苏轼,按着这个架势,苏老爷子当时肯定要归天,什么《赤壁赋》,还有什么「大江东去」,这些千古名篇就要没有了,关键时刻,有人救了他。

二、王安石为苏轼求情了吗?

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是王安石救了他。

已经下野,在江陵城里闲居的王安石写了一封信给神宗,为苏轼求情,信里有一句话:「安有盛世而杀才士乎?」这是一句顶一万句的话,因为别人都是给苏轼求情,而王安石这句话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是站在宋神宗的角度看问题的。苏轼就是一个有点儿学问的知识分子,杀不杀就是您一句话的事儿,可是如果您杀了苏轼,让别人怎么评价您呢?你要知道,俺老王可是熟读历史的,以前历朝历代,凡是盛世,可从来都不杀有才华的人。

如此一来,神宗自然要掂量掂量,杀一个人把盛世给弄没了,这买卖实在不划算。就这样,苏轼最后没死,被打发到黄州,担任团练副使。团练副使这个官在宋朝,和唐朝的司马差不多,就是安置被贬官员的,手里啥职权也没有,这个我们一会儿再说。

现在先来看一个问题,为啥王安石要给自己的政敌求情?实际上,想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要问一句,王安石救苏轼这事儿,是真的吗?很遗憾,《宋史》上是没有的,史书上就一句话,「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也就是说,虽然很多大臣们群情激愤,一定要置苏轼于死地,但宋神宗独自做主,网开一面,把苏东坡打发到了黄州。

我个人的倾向是,选择相信《宋史》,现在的流行说法是错的,苏轼不是王安石救的,是宋神宗自己赦免的。

我做这个结论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杀苏轼不符合宋神宗,甚至整个宋朝的一贯作风,苏大才子当时的才华和名气都让他在宋朝,尤其是北宋,是不可能被杀的,王安石作为最了解宋神宗的大臣,他一定知道苏轼不会死;

第二,这个案子从始至终,宋神宗一直没表态,大理寺,也就是最高法院的初始判决是流放两年,只是御史台,也就是监察部不同意,一定要重重地治罪,原话是「特行废绝」,但也没说一定要杀头,所以,即便是王安石真的写信,这一句「安有盛世而杀才士乎」他也不会说,因为这属于无的放矢,宋神宗接到信肯定一头雾水,老王啊,我可还没决定呢,你不好好在家里休养,非要当这个搅屎棍干啥?所以,我认为事实上,王安石应该没写这封信,不是不救,而是不需要救。

那么,以王安石的人品,如果苏轼最后真的被判决,要被砍脑袋了,他会不会救苏轼呢?我觉得应该会的。

从现存的所有史书上,我们都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王安石和司马光两位老爷子在官场上,你踩我一下,我踹你屁股一脚,打得相当激烈。这两人私下里的德行,却没得说,从人品、道德、修养上看,二人都堪称楷模,为官清正,廉洁自律。别说贿赂,就连朋友的礼尚往来都没有,比如说王安石有一次得病,有人送来一根老人参治病,被这哥们一顿痛骂,赶出门去。

再比如说当时养妾成风,不找几个小老婆都不好意思见人,俺们的苏轼大才子,甚至把一个12岁的小萝莉硬是养成了一个小妾,这个小妾叫王朝云,在历史上也挺有名。就在这样的风气下,王安石司马光两位都拒绝纳妾,据说最后王安石的老婆实在看不过去了,你不纳妾,这让外人咋看我?会不会说我是一个善于妒忌的女人啊?以前我们讲过,古代男人可以用七种理由合理地把老婆赶回家,其中之一就是妒忌,换句话说,古代阻止老公找小老婆是一件挺丢人的事情,所以,王安石老婆就偷偷地给王安石买了一个小妾,但王大宰相居然直接把人赶跑了。

更为甚者,王安石不坐轿子,他认为让别人抬自己,是政治不正确,违背了心中人人平等的公平正义原则。这样的王安石,虽然对政敌毫不手软,但把对方整死,从肉体上消灭对方,他是万万不愿意看到的。

三、苏轼变成「苏东坡」以后

《从北宋到南宋的变化》第 11 节 千古苏市长 乌台诗案是怎么回事苏轼为何反对新法(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