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节 光绪之死(第5/7页)
木马小说网www.mumahao.com
仿佛光绪已经是个死人。仿佛有人对光绪的病情早有预备。人还没死,棺材已备好,就等着人咽气。这阴森森的一幕,细思极恐。
除了慈禧,还有谁敢下这个命令?还有谁能下这个命令?
为光绪看诊的第一个御医到第二天早上才姗姗来迟。他看到的情形是光绪在床上乱滚,叫喊着「肚子痛的了不得」。
他立刻产生了一个最大的疑惑:持续腹痛的症状很奇怪,光绪近大半个月只是有点小感冒,怎么突然会这样?
除了这一点,光绪还有其他的症状,比如无法排便,心跳加速,面色发黑,舌苔又黄又黑。御医甲束手无策。除了用热水暖肚子,他什么也做不了。
到了十月十八晚上,另一个御医也被召来了。他给光绪把了脉,看了舌。光绪呼吸急促,口气腥臭,带着哭腔问他:「你有什么办法救我?」
御医乙说,我两个月没给皇上看病了,不清楚情况,皇上大便怎么样?
光绪说:「我九天没大便了,痰又多,喘不上气,心里发虚。」
御医乙说,皇上的病,实实虚虚,这个症状该用人参,那个症状该用枳实,但是都很难办。请容许我告退,好好斟酌。
他退出去后,到了军机处考虑怎么开药方,在病历上写下「实实虚虚,恐有猝脱」。负责皇宫内部事务的是内务府,管事的看到他写的,就问你这样写,不怕皇上害怕吗?
御医乙说,皇上这个病熬不过四天,我治不好皇上已经很惭愧,都到这份上还不写实话,怎么给自己一个交代?您不让我这样写也没什么,但话说在前头,日后出了大事,我不负责。
内务府做不了主,还是要由军机处拍板。军机大臣对御医乙说,我们知道就行了,你不必这样写。事就这样办了。
从十月十八起,直到驾崩,光绪没有再临朝听政,也没有再批复奏折。
十月十九,慈禧单独召见了醇亲王载沣,命令由他代替光绪批复奏折。
这位醇亲王是光绪同父异母的弟弟,他是从父亲那里继承来的醇亲王封号。他还有个值得一说的身份,那就是清王朝末代皇帝溥仪的亲爹。
这里有个问题:慈禧为什么舍得放权给载沣,而不是自己继续干?
原因很简单,她的
()
病情也在加重。她成天都感到口干舌燥,咳嗽不停,胁下疼痛。御医给她把脉,发觉脉息非常虚弱,大有生命危险。
瀛台那一边,状况更加不妥。十月十九,御医乙又来给光绪看病。光绪躺在炕上,喘息着,连话都说不出了,更别提吃饭吃药。
慈禧和光绪,一个太后一个皇帝,清廷两宫在这三四天之内似乎在上演一场死亡竞赛,看是你还是我先去见阎王。从后人的角度来看,这个局面既诡异又荒诞。
只不过,对决的双方一方是处心积虑,期待毒药起效,另一方却被蒙在鼓里,坐以待毙。慈禧通过眼线随时掌握光绪病情恶化的进展,而光绪却根本不知道慈禧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十月二十,中毒两天半之后,光绪进入垂危状态。
上午,一个御医在病历上记录:「睑微启而白珠露,嘴有涎而唇角动。」可知光绪基本已经神志不清,都翻白眼、吐白沫了。用现存档案的另一句话来说,就是「枢灵已散」。
中午,慈禧在仪鸾殿召见了载沣,封他为摄政王,还让他立即把三岁的儿子溥仪带进紫禁城,由宫里教养。这个动作的用意很明显,就是把溥仪立为皇位继承人,时刻准备即位。
溥仪日后回忆自己见到慈禧那一幕,最深刻的印象是「一个阴森森的帏帐,里面露出一张丑得要命的瘦脸」。他一见慈禧,就嚎啕大哭,浑身打哆嗦,弄得慈禧很不痛快。
由此来看,无论是通过御医汇报还是自己早就心里有数,慈禧已经认定光绪的死是不可避免的了,而且这一刻马上就要到来。
只是,她对自己的病情又是如何判断的呢?
很有可能,她觉得自己还不会那么快就死。因为她在把载沣封为摄政王的同时,特别交代他说:「所有军国政事,悉秉予之训示裁度施行。」意思是,你都得听我的。
《风起之时谁是凶手》第 2 节 光绪之死(第5/7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